來源:人民政協報
2022-09-16 07:31:09
原標題:休閑十年 旅游新變
來源:人民政協報
原標題:休閑十年 旅游新變
來源:人民政協報
本報記者 李寅峰
黨的十八大之后,《國民旅游休閑綱要(2013-2020年)》(以下簡稱《綱要》)在萬眾矚目中首次公布,標志著大眾旅游休閑時代到來。隨之,一項項國民旅游休閑發展目標讓人振奮,包括落實職工帶薪休假制度、改善國民旅游休閑環境、提高國民旅游休閑質量等。黨的十九大提出,要不斷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的需要。如今,黨的二十大召開在即,當年提出的目標怎么樣了?群眾的旅游休閑生活又發生了哪些變化?
關鍵詞:旅游休閑時間
帶薪休假占比高
“我想去桂林呀我想去桂林,可是有時間的時候我卻沒有錢。我想去桂林呀我想去桂林,可是有了錢的時候我卻沒時間。”這首曾經唱響大江南北的歌曲,形象地說明了錢和時間是影響旅游活動的兩大因素。隨著人們收入的提高,當經濟因素不再是主要制約條件時,休閑時間成了影響旅游消費不可忽略的因素。
作為《綱要》最大亮點之一,保障國民旅游休閑時間,落實《職工帶薪年休假條例》,成為當時人們最大的期待。“國家喊咱去休假”,媒體發出號召;多地出臺具體政策落實《綱要》……一時間,帶薪休假從2008年的一紙政策逐漸走進現實。
每年夏天,當同事們都在暑休的時候,西曦總是邊上班邊開始盤算和憧憬著冬天的帶薪休假。落實帶薪休假以前,每年“十一”長假的安排是她最糾結的事。一來去哪里人都多,二來對于喜歡大海的她來說,10月并不是海濱游最好的季節。落實帶薪休假后,可以在當年任何時間段休假,這讓西曦無比開心。每年,她都安排在冬天帶薪休假,在喜歡的海濱城市度過半個月,那是她每年最期待的時光。
像西曦一樣,利用帶薪休假出游的人不在少數。《2022中國旅游度假發展報告》顯示,帶薪休假制度的落實讓更多人選擇休閑度假型旅游。中國旅游研究院調查結果顯示,在休閑度假出游時間方面,選擇帶薪休假占比最高,達到56%。
利好接踵而至,2015年8月,國務院辦公廳《關于進一步促進旅游投資和消費的若干意見》發布,明確提出優化休假安排的三條舉措,落實帶薪休假制度、鼓勵錯峰休假、鼓勵彈性作息。此后,全國多省市積極響應并出臺實施細則,2.5天休假模式在多地開啟。據統計,針對2.5天休假正式出臺意見的省份,已超過10個。在帶薪休假之外,2.5天休假讓人們的周末有了更多選擇。
“現在我們一年的法定假日加上雙休日有115天,加上5到15天的帶薪休假,假期達到全年的1/3,這和我國當前的發展階段是相適應的。”中國旅游研究院院長、文化和旅游部數據中心主任戴斌說,要進一步優化節假日安排,兼顧正常的生產、生活節奏和休閑娛樂的需要,讓大家對節假日有更多的可預期性,把休假時間的選擇權真正還給大家。
關鍵詞:旅游休閑理念
綠色出游成主流
假期出游,是越遠越好嗎?入住酒店,最看重的是配套齊備圖方便?近年來,人們的旅游休閑理念正在悄然發生改變,越來越多的游客養成了綠色旅游消費習慣:傾向于青山綠水自然體驗、鐘愛原生態田園風光,外出旅游自帶洗漱用品、就餐時少用一次性餐具……
數據顯示,10年來,我國已累計造林種草11.73億畝,新增綠化面積全球第一。綠水青山為綠色生態游的發展提供了重要資源,生態游帶動當地經濟發展的同時,促進了生活方式的轉變。
說起自己旅游目的地和旅游習慣的變化,楊杜感慨那簡直是“兩個自己”。過去旅游,她喜歡去國外,入住各種用品一應俱全的星級酒店。現在,她更喜歡去自然山水間,并且自帶洗漱用品等必需品。“起初是因為酒店的環保提示,后來發現用自己帶的東西更放心,也更環保,慢慢就成習慣了。”近幾年,因為疫情影響去不了遠方,楊杜開始熱衷于騎行、徒步、露營等,并漸漸發現其中的樂趣。“親近自然,讓我更能關注自己與內心、與環境、與朋友之間的互動體驗。”楊杜發現,熱愛露營等休閑方式的朋友,大多也熱衷于環保,都提倡“無痕露營”。
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隨著“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理念不斷深入人心,綠色出游、可持續旅行逐漸成為人們旅游休閑生活的主流。酒店及住宿在線預訂平臺繽客發布的2022年可持續旅行報告顯示,92%的中國旅行者意識到可持續旅行的重要性,低碳出行成為他們踐行可持續旅行的重要組成部分,縮短出行距離以及選擇當地的公共交通受到越來越多中國游客的青睞。
人們旅游休閑理念的變化,也助推著旅游業主動調整對策。2020年,攜程聯合世界自然基金會、相關旅游行業企業等,共同成立了“可持續旅行聯盟”,首批21家創始聯盟單位共同倡導減少塑料垃圾污染,減少食物浪費,助推旅游業獲得可持續的綠色增長。
關鍵詞:旅游休閑環境
處處是風景,時時可休閑
博物館免費了,景區門票價格降低了,出門15分鐘就有城市休閑公園了……近年來,人們逐漸感覺到,旅游休閑環境越來越便捷優惠。改善國民旅游休閑環境、推進國民旅游休閑基礎設施建設,正是《綱要》提出的具體目標。
“帶孩子出去旅游,我們基本上都會安排去當地的博物館、紀念館,現在不僅基本上都免費了,還有志愿者提供免費講解,或者有低價的電子導覽服務,特別人性化。”作為孩子的媽媽,李華發現,近幾年來,公共博物館、紀念館、愛國主義教育示范基地免費開放的越來越多。不僅如此,很多博物館還推出各類公共教育活動,深受孩子的喜愛。比如在剛剛過去的中秋節,首都博物館就推出了“畫”兔兒爺活動,深入體驗老北京的民俗風情。不少博物館更推出線上活動,非常便利,知識性、互動性都很強。“逛博物館、紀念館等既免費又便捷,已經成為我們的親子生活日常。”李華說。
今年8月,中共中央宣傳部 “中國這十年”系列主題新聞發布會上透露,目前我國91%的博物館向公眾免費開放,參觀博物館基本實現“零門檻”。據統計,“十三五”期間,全國博物館數量由4692家增長至5788家,平均每兩天就有一家博物館建成開放,每年舉辦展覽2萬多個。
而日前出爐的2021上海市博物館年度報告顯示,截至2021年底,上海市已備案博物館158座,免費開放博物館128座。2021年,上海市博物館接待觀眾總量為1646萬人次,共策劃各類社會教育活動近3.7萬場,其中公共教育活動(包括工作坊、博物館之夜、研學等)3.3萬余場,共舉辦線上活動2344場次。
除了推進博物館、紀念館等建設和免費開放,城市休閑公園、休閑街區、環城市游憩帶等居民休閑空間,汽車旅館、自駕車房車營地、郵輪游艇碼頭等旅游休閑基礎設施的建設,也讓人們獲得了更加優質的休閑體驗。
住房和城鄉建設部在日前舉行的發布會上表示,全國目前已建設和改造“口袋公園”近3萬個,建設綠道8萬多公里,城市人均公園綠地面積約15平方米。有數據顯示,近年來,尤其是新冠肺炎疫情以來,全國各地露營營地建設如火如荼,露營市場快速增長。2021年中國露營營地市場規模達299億元,新增露營相關企業兩萬余家。
神州處處是風景,群眾時時可休閑。旅游休閑、度假空間和設施的完善,讓人們有地方游、玩得起、玩得愉快,極大地激發了廣泛的休閑活力。于是,早晨或傍晚,周末或其他假期,總能看到城市休閑公園中怡然自得的身影,城市綠道中奔跑或騎行的人們,營地里各種活色生香的生活……
關鍵詞:旅游休閑產品
我的旅游我做主
進入休閑時代,人們已經不再滿足于走馬觀花式的“上車睡覺、下車拍照”,各種個性化、多樣化的旅游產品面世,加上新技術賦能旅游,足不出戶就可以看遍大好河山,人們的旅游休閑產品選擇越來越多,自主性也越來越強。
“這兩年受疫情影響,我們基本放棄了跟團游,但自由行是一件很費心的事情,做攻略就要花費不少時間。”當張芬發現有機構推出個性化定制旅游服務時,直呼“直擊痛點,太懂我們了”。“只要我們提出需求,機構可以負責做日程攻略。我們打算選擇‘往返車票+景區門票+住宿+餐飲’的服務組合,既方便省時,又保證游玩的自主性,不受團組限制。”張芬如同發現了寶藏一般,準備“十一”假期與幾個朋友一起來一趟個性化定制旅游。
近年來,我國旅游度假產品開發正越來越注重個性化和多樣化,自行車旅游、自駕車旅游、醫療養生旅游、溫泉冰雪旅游、紅色旅游等主題旅游豐富多彩,針對親子游、銀發游等特殊群體,更是推出特定線路和服務,為人們的旅游休閑提供更多選擇。
受疫情影響,人們出行受到限制,以短時間、近距離、高頻次為特點的輕旅游、微度假、宅酒店產品應運而生,滿足群眾新的旅游休閑需求。除了實地游外,不少景區還推出了云旅游模式。無限風光在“云”端,在網絡主播的帶領下,人們足不出戶,便可以“云”游四方。今年以來,云南西雙版納舉辦了2022年“云過潑水節”活動,通過屏幕,可以觀看象腳鼓舞、章哈展演等傣族特色的民俗節目,感受潑水節的氛圍。河南洛陽在線上舉辦了洛陽牡丹文化節,西湖景區推出線上“春之韻”采風雅集,濟南文旅部門推出了云賞非遺經典、在線學藝……
科技賦能旅游,人工智能、虛擬技術等新技術融入,也給人們的旅游方式和度假行為帶來影響。例如,廣州長隆在抖音上的官方賬號粉絲超過130萬,很多粉絲已經養成了在線上看長隆動物直播的習慣。
2022年5月,中國青年報社社會調查中心發布的《青年云旅游調查報告》顯示,有74.8%的受訪者會選擇云旅游,有59.7%的受訪者表示對云旅游的體驗感受不錯,有84.1%的受訪者認為云旅游豐富了自己的旅游選擇。
主題游層出不窮,按需定制自主選擇,科技助力“云”游四方……旅游產品的日漸豐富,讓人們的旅游休閑生活擁有了更多選擇,真正實現“我的旅游我做主”。
關鍵詞:旅游休閑品質
“最強大腦”助力服務提升
新技術帶來新智慧,新玩法不僅影響著人們的旅游休閑方式,更不斷推動著旅游業實現服務品質提升。借助互聯網、物聯網、云計算等技術手段,景區紛紛裝上“最強大腦”,正助力著人們暢游無憂。
“現在,很多景區都實現了智慧購驗票、智慧停車、智慧導覽等服務,以前排長隊停車、排長隊購票、再排長隊進入景區的現象得到了很大的改善,旅游體驗好太多了。”對于智慧景區帶來的便捷,黃玲深有體會。中秋節,她剛去江蘇連云港一家景區游玩,從取票到入園全流程都是智能服務,拿出電子預約碼或身份證經過閘機就可以自助掃驗,效率非常高。打開當地旅游App,還可以完成在線預訂、AR導覽、語音導覽、旅游購物、一鍵報警、投訴建議等多項操作。
作為服務業,國民旅游休閑公共服務及質量直接影響游客的體驗感,影響旅游業富民利民惠民的行業目標。《綱要》中,完善國民旅游休閑公共服務,提升國民旅游休閑服務質量正是發展目標之一。
近年來,科技成為旅游業高質量發展新動能,各地充分運用數字化、網絡化、智能化科技創新成果,發展智慧旅游。2020年底,文化和旅游部、國家發展改革委等十部門聯合印發《關于深化“互聯網+旅游”推動旅游業高質量發展的意見》,提出到2025年,省級及以上旅游度假區基本實現智慧化轉型升級。
智慧旅游無疑為完善國民旅游休閑公共服務,提升國民旅游休閑服務質量插上了翅膀。此外,相關部門還在不斷制定和完善旅游休閑服務規范和質量標準,健全旅游休閑活動的安全、秩序和質量的監管體系,完善國民旅游休閑質量保障體系。
2015年8月出臺的《關于進一步促進旅游投資和消費的若干意見》,明確提出要著力改善旅游消費軟環境,建立健全旅游產品和服務質量標準,健全旅游投訴處理和服務質量監督機制,通過改革創新促進旅游投資和消費,提升人民生活品質。改善和提升服務,需要動真格。當年9月,特別是“十一”假日期間,全國旅游資源規劃開發質量評定委員會對旅游投訴較多的部分5A景區開展了服務質量暗訪檢查,最終取消河北省秦皇島市山海關景區5A級資質,對云南麗江古城景區等6家5A級景區給予嚴重警告。這是國內首個5A級景區被摘牌,這一里程碑事件,為景區持續優化服務質量敲響了警鐘。
建立健全旅游產品和服務質量標準,一直在路上。今年8月,文化和旅游部提出《旅游民宿基本要求與等級劃分》《旅游廁所質量要求與評定》《旅游度假區等級劃分》3項旅游國家標準發布,將在指導各地分級分類推進民宿持續健康發展、促進旅游廁所提質升級、加強旅游度假區品牌建設等方面發揮重要作用。
十年成就,是人們旅游休閑生活的保障,更是未來持續發展的新起點。今年7月,為加快推進國民旅游休閑高質量發展,更好滿足人民群眾的美好生活需要,國家發展改革委、文化和旅游部聯合印發《國民旅游休閑發展綱要(2022-2030年)》,從觀念培育、時空優化、產品升級、設施配備、業態打造、國際交流等方面為未來9年旅游業發展提出行動指南。未來,人們的旅游休閑生活又將迎來哪些新變化?讓我們拭目以待。
想爆料?請登錄《陽光連線》( https://minsheng.iqilu.com/)、撥打新聞熱線0531-66661234或96678,或登錄齊魯網官方微博(@齊魯網)提供新聞線索。齊魯網廣告熱線0531-81695052,誠邀合作伙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