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中國文化報
2022-07-15 15:22:07
原標題:“校地共建”培養山東地方戲人才
來源:中國文化報
本報駐山東記者 蘇 銳
過去幾年,山東健全戲曲藝術保護傳承工作體系、學校教育與戲曲藝術表演團體傳習相結合的人才培養體系,完善戲曲藝術表演團體體制機制、戲曲工作者扎根基層潛心事業的保障激勵機制,大幅提升戲曲藝術服務群眾的綜合能力和水平,培育有利于戲曲活起來、傳下去、出精品、出名家的良好環境,形成了全社會重視戲曲、關心支持戲曲藝術發展的生動局面。而山東省文化藝術學校作為全省培養戲曲人才的重要陣地,探索的戲曲職業化人才培養模式正受到多方關注。
扎根本土,聚焦時代
近年來,山東省文化藝術學校貫徹黨的教育方針,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弘揚優良傳統,堅持守正創新,促進戲曲藝術職業教育創新發展,建立起以山東地方戲曲行業需求為導向的專業結構動態調整機制。黨的十八大以來,學校創新發展“校團一體”的戲曲應用型后備人才培養模式,提高山東地方戲人才培養質量,為振興山東地方戲曲提供了人才支撐,也為新時代戲曲藝術職業教育發展提供了山東樣本。
2021年12月,新編山東梆子傳統劇《闖幽州》在山東劇院上演,獲得現場觀眾的熱烈掌聲與一致好評。
家住濟南市甸柳莊社區的戲迷王傳海,用“可喜可賀”形容自己的觀劇感受。“喜的是,今晚走上舞臺的多是十七八歲的孩子,一招一式顯得非常老練,證明山東梆子后繼有人;賀的是,地方戲曲的傳承,在山東省文化藝術學校的努力下,終于探索出一種全新的人才培養模式。”王傳海說,作為戲曲,大家樂見舞臺上有更多新人涌現。
山東梆子舊稱“高調梆子”,簡稱“高調”或“高梆”,因其定弦、調門都比較高而得名。山東梆子自清代初年傳入山東,廣泛流傳于魯西、魯南廣大地區,是山東最具代表性的地方劇種之一,2008年被列入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名錄。
為破解人才困境,給劇種的保護傳承打下堅實基礎,山東省文化藝術學校在山東省文化和旅游廳及業界熱心人士的支持下,于2013年開設山東梆子專業,招收60名學生。這是數十年來,山東首次通過職業教育形式,系統培養山東梆子人才,引發業內外廣泛關注。參與授課教學的老師,既有省內山東梆子院團的名家骨干,也有其他劇種的知名專家。
汲取滋養,建立優勢
山東省文化藝術學校自2007年起,在充分調研戲曲院團人才需求狀況的基礎上,主動調整辦學方向,著力發展早期藝術教育,調整專業設置,重點發展京劇和地方戲專業,以滿足山東戲曲事業發展對后備人才的需求。通過深化戲曲人才培養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實現學校人才培養供給側與藝術院團需求側精準對接。
山東省文化藝術學校黨委書記安立元說,近年來,學校不斷提升戲曲職業教育與經濟社會發展的契合度,首先與山東省京劇院合作,開辦了京劇專業,雙方共同招生,山東省京劇院提供專業師資力量,開展共同培養,建立起戲曲專業優秀后備人才早期發現、選拔和培養機制。
從2008年起,山東省文化藝術學校以列入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名錄中的地方戲曲項目為重點,結合自身優勢與省內地方戲曲院團需求設置戲曲專業,建立以戲曲行業需求為導向的專業結構動態調整機制,與山東省呂劇院、山東省柳子劇團、濟南市萊蕪梆子劇團、泰安市山東梆子劇團等藝術院團、非遺傳承保護中心合作,又陸續開辦了呂劇、柳子戲、山東梆子、萊蕪梆子等山東主要地方戲專業。
山東省文化藝術學校優化戲曲專業結構布局,加大生源保障力度,為院團提供后備人才支持,破解了藝術院團人才荒的難題。目前已基本建立主要劇種與院校戲曲專業相對應、戲曲人才需求和戲曲教育培養相平衡、學校教育與戲曲藝術表演團體傳習相結合的戲曲人才培養體系,形成了符合戲曲藝術人才培育規律、適應戲曲行業發展需要的戲曲教育新模式。
校團合作,共建共享
我國戲曲職業教育大致經歷了科班、團帶班、學校教育、校團合作等發展階段,戲曲專業教學長期以來多采用口傳身授的教學模式,有的需要一對一的教學輔導,對師資隊伍要求高。科班教育注重以戲帶功,師徒相傳;團帶班注重實踐教學,缺乏學校教育的綜合素質培養;學校教育受制于師資條件,缺乏舞臺實踐教學。
山東省京劇院黨委書記、院長蔣慶鵬認為,校團合作辦學有效解決了上述不足,通過校團共享師資,尤其是聘用院團演員作為兼職教師,實現學校教師與院團演員的雙向交流、相互兼職,既解決了學校專業師資隊伍不足的問題,又解決了學校教師隊伍舞臺實踐不足的問題。
山東省文化藝術學校在多年的戲曲職業教育辦學過程中,結合山東地方戲曲人才需求狀況,創建地方戲曲教育校團一體化辦學人才培養模式。
比如,學校主動吸納省內主要藝術院團深度參與學校專業規劃、人才培養方案制(修)訂、課程設置、教學設計、教學實施,合作共建山東主要地方戲曲專業、開展訂單培養。其中,山東梆子是山東主要地方戲劇種,但是1985年省級山東梆子團解散以來,長期處于低迷狀態,地方山東梆子團發展緩慢。針對這一現實情況,山東省文化藝術學校決心重振山東梆子劇種,重新恢復建立山東梆子省級院團,于2013年、2020年開辦了兩屆山東梆子專業,招生70余人,著重推行校團一體化人才培養模式,學生既是學員又是團員,既是學生又是演員,既開展實訓又進行舞臺演出,學生畢業后整建制組成山東梆子青年實驗劇團。
此外,山東省文化藝術學校自2019年起,與本科院校菏澤學院合作舉辦山東梆子高職教育,拓寬高素質技術技能型人才成長通道。這也是山東首個山東梆子高職專業,從而形成了中職、高職、本科相銜接的貫通培養體系,健全戲曲藝術保護傳承工作體系,提高山東地方戲曲人才培養質量。
想爆料?請登錄《陽光連線》( https://minsheng.iqilu.com/)、撥打新聞熱線0531-66661234或96678,或登錄齊魯網官方微博(@齊魯網)提供新聞線索。齊魯網廣告熱線0531-81695052,誠邀合作伙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