齊魯網·閃電新聞3月22日訊 發展新質生產力,是新一輪全球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的制高點、是培育發展新動能、增強競爭新優勢的戰略選擇,是全新的競爭。在山東,發展新質生產力已經成為各地經濟發展的重要關鍵詞。如何因地制宜找好切入點,很多城市已經推出具體行動。
01/以新型工業化打造新質生產力
濟南市政府新聞辦近日舉行的“大力深化項目建設 全面推進高質量發展”主題系列新聞發布會上,濟南市工業和信息化局黨組書記、局長魏斌表示,2024年,濟南市工業和信息化局將緊緊圍繞“兩新一高”,即:推進新型工業化,發展新質生產力,推動高質量發展,統籌推進傳統產業升級、新興產業壯大、未來產業培育,分級、分類、分期謀劃一批大項目好項目,因地制宜加快發展新質生產力,更好地推動和支撐工業經濟高質量發展。
按照最新部署,濟南將深入實施“技改雙千”工程,優化技改投資綜合獎補政策,年度實施億元以上重點技術改造項目300個以上;在壯大戰略性新興產業謀劃推進項目方面,將聚焦“4+10+17”產業體系,建立項目謀劃儲備“揭榜掛帥”工作機制,瞄準重點產業鏈的關鍵環節和短缺部位,發布“產業項目榜單”;同時,堅持“現有產業的未來化躍升”和“未來技術的產業化落地”相結合,加快制定《濟南市未來產業培育發展實施方案》,推動更多優質項目在新賽道集聚,力爭取得先發優勢。
新型工業化是中國式現代化的關鍵任務,也是加快形成新質生產力的重要舉措。濟南統籌抓好傳統產業升級、新興產業壯大、未來產業培育,瞄準薄弱環節、做大產業總量,這也是濟南加快發展新質生產力的最大底氣。
同樣聚焦推進新型工業化的還有山東聊城。當地提出積極圍繞“固本興新”發展新質生產力,堅持技改升級和鏈條延伸兩條腿走路,促進產業高端化、智能化、綠色化轉型,在全面做強做優傳統產業的同時,依托現有基礎和條件大力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和未來產業。
02/場景建設讓科技兌現想象
近日,青島印發了《青島市加快場景建設推動高質量發展行動方案》,提出加快發展新質生產力,通過“供場景、給機會”加速新技術、新產品、新模式落地。
事實上,近年來,國內多個城市深化開展場景創新,將其作為新質生產力培育的新抓手。無論是低空無人配送,還是AI智慧操場......這些以“智”提“質”賦能經濟建設和城市更新行動的新場景正在讓科技兌現想象。
聚焦產業轉型、科技創新、民生服務、居民消費、城市資源、社會治理等領域,青島提出,按照“統籌推進、數據驅動、融合賦能”原則,加快全市場景系統性建設,到2025年,基本構建起重點突出、要素齊備、協同聯動的場景建設體系。每年遴選具有推廣價值的示范場景不少于10個,累計建成具有地方特色的場景建設示范園區(樓宇)不少于10個,推動不少于10項新技術、新產品落地應用,組織場景對接發布活動不少于2次。
以新技術的快速應用、新場景的突破發展催生形成一批未來產業新賽道,進而促進當地科技創新、加速企業培育、提升城市治理水平,這是青島在發展新質生產力的大背景下的謀定而動。
03/重大項目提速快跑
濟寧市委書記林紅玉在最近一次的調研工作中提出,要堅定大抓發展大抓項目的信心決心,以“爭一流、爭第一、爭唯一”的膽識氣魄,全力推動重點產業項目建設,加快發展新質生產力。
以項目建設之“進”,固穩進提質之“基”。重大項目是有效擴投資、穩增長的重要抓手,也是加快形成新質生產力、增強發展后勁的有力支撐。事實上,著力推動重大項目的建設落地,已經成為全省各地的共識。
2024年春季東營市高質量發展重大項目建設現場推進會上,東營明確今年謀劃實施省市縣重點項目774個,總投資7618億元,其中,投資過百億元項目16個,“四新”經濟、數字經濟、“新三樣”等新興產業項目比重達56%。這些重點項目積蓄著經濟發展高速運轉的新動能,是當地因地制宜發展新質生產力的重要抓手。
在威海,當地政府把抓新質生產力落實到一個個具體的項目上,抓好高質量招商引資,為發展新質生產力蓄勢賦能。2月19日,威海市委副書記、市長孔凡萍調研部分重點企業和產業招商工作時強調,要拓寬招商渠道,用好以商招商、親情招商、資本招商、專業化招商等多種方式,切實提高招商引資精準度。大項目往往能帶來一條產業鏈、一個產業集群,是鞏固和增強經濟回升向好態勢的“硬支撐”。據悉,威海市目前已列出貫穿全年的40余場招商活動,計劃到年底前新引進項目200個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