齊魯網·閃電新聞11月19日訊 寧津雜技以其久遠的發展歷史、廣泛的群眾基礎、深厚的文化底蘊、精湛的演出技藝,對中國雜技藝術的發展產生了重大影響,自古有“沒有寧津人,難成雜技團”的說法,寧津雜技也被列為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楊承田曾任寧津縣劇團、雜技團團長,文化局副局長,歷時40余年,致力于寧津雜技史料的挖掘、整理、研究?,F已整理出,從寧津雜技技藝起源到傳承發展;從演藝形態到演藝語言;從傳授、門派、組織到道具、音樂、服飾;從雜技行業古會到傳說、故事、諺語;從班團人物到瀕危失傳節目等百余萬字的文字資料和歷史證照、圖片四百余幅。楊承田是為國家重點圖書出版規劃項目《中華雜技藝術通史》撰稿人之一。
寧津雜技有著悠久的歷史,形成獨特的行業語言:春典。楊承田表示,“春典文化深厚,是舊時保護雜技藝人的一種手段,是他們表達情感的另一種語言?!痹趯幗螂s技非物質文化遺產的保護和傳承上,應該進一步發掘這一民俗語言形態。
詳細報道點擊:村村有好戲|海外出圈的野竹李雜技
閃電新聞記者 唐福晨 趙宇 德州臺 劉志浩 寧津融媒 孫磊 王冉 李光巖 寧津報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