齊魯網·閃電新聞5月30日訊 今天上午,山東省農業科學院舉行“鄉村振興科技合伙人”模式新聞發布會,發布探索實踐“鄉村振興科技合伙人”模式的經驗做法。
閃電新聞記者從發布會上了解到,山東省農科院通過多項創新措施,把貫徹落實“給農業插上科技的翅膀”和“打造鄉村振興的齊魯樣板”重要指示深度融合,探索形成了“鄉村振興科技合伙人”模式。
鄉村振興科技合伙人模式的內涵是“科技幫、合伙干、產業興、農民富”,旨在打造出鄉村振興科技引領型齊魯樣板。通過建立“一二三四五六”工作推進體系,即建立“第一系列”掛職體系,打通需求方供給方“兩方堵點”,強化項目技術成果“三個優先落地”,形成科研院所、地方政府、農業經營主體、農戶“四方聯動”,落實會商協調機制、協同合作機制、項目論證機制、督導推進機制、激勵保障機制等“五大機制”,搭建科技示范園、“專家+農民”利益共同體、科企創新聯合體、產業技術研究院、農科專家工作室、鄉村人才學院分院等“六大載體”,將傳統農技推廣的“我給你”轉變為“我合你”,將科研“獨唱”轉變為政產學研金服用“大合唱”,打通科技進村入戶“最后一公里”,真正把論文寫在齊魯大地上,實現農業增效、農民增收、集體增富、企業增利的目標。
經過三年的深度實踐,山東省農科院“合伙”制度初見成效,“共贏”機制開花結果,還成功探索了“專家+農民”利益共同體模式、“鏈長制”模式、科教興村模式、“三田合一”模式、“黨組織+專家+合作社”模式、科企創新聯合體模式、科技興企模式、科技示范園模式、農業科技社會化服務模式、鄉村人才培育模式等10種單體模式。
記者獲悉,下一步,山東省農科院將加強對鄉村振興科技合伙人模式的宣傳、復制、推廣,推動科技與鄉村振興其他要素的多元“合伙”,讓更多農業科研工作者和各類鄉村振興實施主體加入鄉村振興科技合伙人隊伍,攜手更好服務山東農業強省建設和鄉村全面振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