齊魯網·閃電新聞7月20日訊 今年以來,面對日趨復雜的外部環境和疫情沖擊,山東積極應對。上半年進出口運行延續了去年下半年以來較好的增長勢頭,有5個月進出口增速實現兩位數增長,5、6兩個月份進出口值更是連續刷新歷史新高,為實現全年外貿目標打下了良好基礎。
最近,在山東港口青島港,1700多輛商品車經過連續5天裝船,集中出口到非洲、東南亞、俄羅斯等國家和地區。
山東港口青島港大港公司市場部車輛貨種負責人張晨介紹:“我們一共接卸了5條大型滾裝船,也是今年以來我們接卸滾裝船航次密度最大、作業強度最強的一次。東南亞的菲律賓航線和俄羅斯航線,是我們去年年底到今年剛開的航線,保證我們今年在疫情影響下車輛的出口量比去年同期漲了40%左右。 ”
穩外貿是今年山東穩增長的重要工作之一,在抓好常態化疫情防控的同時,山東提出要在“暢通”“平穩”“擴量”“提質”等方面下功夫。為解決物流暢通問題,除了開辟新航線,多部門還聯合建立“商品車出口國際中轉平臺”,打通供需雙方以及各個作業單位之間的信息。
青島聯暢源國際貨運代理有限公司副總經理譚娟說:“它能保證全程是無縫銜接,到港以后直接有裝船作業,時效性上、費用上,都節省了不少的成本,航線比較充足。”
為進一步提速,海關部門還將服務前置,推出“提前申報”改革。
青島大港海關綜合業務二科副科長張豪表示:“現在是貨物不用到港,甚至是在工廠的時候,就可以進行申報。海關根據申報的情況提前進行通關作業,貨物抵港以后即可辦理放行或者查驗手續。”
除了暢通出口通道,上半年,山東也加大了對進口的支持力度,尤其是高新技術產品的進口。眼下,一批集成電路運抵威訊聯合半導體的恒溫倉庫,海關工作人員第一時間對貨物進行拆箱查驗。
威訊聯合半導體(德州)有限公司外貿部經理楊森說:“我們的進口物料,必須在無塵、恒溫、恒濕環境下進行倉存和運輸,如果在非特定環境下拆裝,會影響產品性能甚至損壞。以往我們都是安排工程師攜帶專業設備前往口岸,模擬和構建倉儲的環境,然后進行拆裝查驗。”
傳統方式不僅影響查驗效率,也增加了成本。為此,山東率先推出“進口高新技術貨物布控查驗協同新機制”,對普通環境下拆箱查驗可能會影響性能品質的貨物,不再要求必須在口岸查驗。目前,首批試點已經在全省3家企業實施,覆蓋4大類19種產品。
德州海關保稅業務監管科科長張德昌介紹:“簡單來說,就是在企業申請經過海關批準后,進口該類貨物時,將口岸查驗指令調整至目的地海關執行,等貨物運抵目的地后,再由目的地海關在符合拆裝條件的環境中進行現場查驗,既避免了環境對貨物造成損害,同時又提高了口岸通關效率。 ”
圍繞保障供應鏈物流鏈暢通、推動RCEP高質量實施、精準助企紓困等方面,今年山東陸續出臺19條穩外貿的重要舉措。上半年,山東實現進出口1.57萬億元,同比增長17%。其中,出口9449.6億元,增長25.4%;進口6285.3億元,增長6.3%,進出口、出口、進口增速均高于全國水平。
青島海關副關長石勇說:“山東省產業基礎扎實,區位優勢突出,市場主體活躍,同時也密集出臺了多項政策措施推動外貿保穩提質、支持企業紓困解難,政策效應正在逐步顯現,將持續有效激發山東外貿市場主體活力,提高市場競爭力,山東外貿長期向好的基本面沒有改變,有望持續保持穩中向好、穩中提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