齊魯網·閃電新聞7月5日訊 今天上午,山東省政府新聞辦召開新聞發布會,邀請省財政廳副廳長袁培全,省生態環境廳一級巡視員葛為硯,省自然資源廳副廳長李新閣,微山縣委副書記、縣長郭鑫,圍繞“錨定美麗山東 創新財政政策,打造生態保護補償‘山東模式’”主題介紹有關情況,并回答記者提問。
發布會上,記者提到,去年山東與河南簽訂《黃河流域(豫魯段)橫向生態保護補償協議》,在全國率先建立了省際間橫向生態補償機制,請介紹一下協議有關情況和下步打算。
省財政廳副廳長袁培全介紹,山東堅持算政治賬、生態賬、長遠賬,主動與河南省財政、生態環境等部門建立常態化熱線聯系,經過數輪磋商,換位思考、相向而行,簽訂《黃河流域(豫魯段)橫向生態保護補償協議》,得到了國家相關部委和省委、省政府充分肯定,取得明顯成效,社會反響良好。
協議綜合考慮黃河水情和魯豫兩省實際,以黃河干流劉莊國控斷面水質監測結果為依據,進行水質基本補償和水質變化補償。水質基本補償,即斷面水質年均值在三類基礎上,每改善一個水質類別,山東省給予河南省6000萬元補償資金;反之,每惡化一個水質類別,河南省給予山東省6000萬元補償資金。水質變化補償,即斷面COD、氨氮、總磷3項關鍵污染物年度指數每下降1個百分點,山東省給予河南省100萬元補償;反之,每上升1個百分點,河南省給予山東省100萬元補償。魯豫兩省補償協議簽署以來,黃河入魯水質持續保持在二類標準以上,主要污染物指標穩中向好。
魯豫兩省橫向生態保護補償協議,為深化黃河流域生態保護補償制度改革提供了示范樣板。財政部等四部委對山東主動擔當作為,牽頭推動建立黃河流域第一個省際生態保護補償機制的做法給予充分肯定,財政部給予專項獎勵2億元,并在全國推廣山東做法。山東將這項改革經驗拓展應用到省內,率先在全國實現縣際流域橫向生態補償全覆蓋,黃河上中游省份也正參照魯豫兩補償模式推進橫向生態補償。
下一步,山東將在全面總結梳理補償協議落實情況的基礎上,繼續加強與河南省溝通交流,修訂完善協議內容,逐步擴大補償范圍,更加突出改善成效,做好兩省補償協議續簽工作,持續推動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
閃電新聞記者 高于 報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