齊魯網·閃電新聞3月15日訊 今天上午,山東省政府新聞辦舉辦“創新引領走在前 聚力實現新突破”主題系列新聞發布會第七場,邀請省糧食和儲備局黨組書記、局長王偉華,省自然資源廳副廳長李新閣,省農業農村廳總經濟師魯波,省糧食和儲備局糧食儲備處處長呂明,濱州中裕食品有限公司黨委書記、副總經理付蕊,圍繞“聚焦創新力 做實執行力 全力保障山東糧食安全”介紹有關情況,并回答記者提問。
發布會上,記者提到,近年來,山東省在加強耕地保護方面都采取了哪些做法,下一步還有哪些打算? 對此,山東省自然資源廳副廳長李新閣作出回答。
李新閣介紹,近年來,山東落實最嚴格的耕地保護制度,全省耕地保護工作取得積極成效。
建立健全耕地保護制度體系。 山東先后出臺加強耕地保護和改進占補平衡、堅決制止耕地“非農化”、防止耕地“非糧化”、耕地保護補償激勵等政策文件,形成較為完備的耕地保護制度體系。
強化永久基本農田特殊保護。建立健全永久基本農田“劃、建、管、補、護”全鏈條保護體系,確保數量不減、質量不降、布局穩定。
切實改進耕地占補平衡管理。通過土地綜合整治、高標準農田建設等方式增加耕地數量,通過實施建設占用耕地耕作層剝離再利用提高新增耕地質量。同時,加強補充耕地立項、實施、驗收、入庫的全過程監管,做好新增耕地后期管護,確保補充耕地質優、量足。
加強耕地保護激勵。近日,山東對2021年度耕地保護成效突出的20個縣(市、區)進行了通報表揚,并給予6000畝新增建設用地指標和3個億的資金獎勵,讓耕地保護成效突出的地方政治上“受表揚”,經濟上“得實惠”,發展上“有保障”。
在全國率先推行耕地保護“田長制”。建立以村集體經濟組織為主體,以村“兩委”成員為主要責任人的基層耕地保護機制,充分發揮基層田長的前哨作用,實現對耕地違法違規行為早發現、早制止、早查處。
嚴肅查處違法占用耕地問題。采取“長牙齒”的硬措施,組織開展衛片執法檢查、農村亂占耕地建房問題整治、大棚房整治專項督查,打好掛牌督辦、公開通報、約談問責、限制審批等“組合拳”,保持土地執法高壓態勢。2021年,山東對2020年度土地違法問題嚴重的1個市、3個縣(區)進行警示約談,對31個縣(市、區)實施重點監控。
下一步,山東省自然資源廳將以更高站位、更大力度、更實舉措,守住守牢耕地保護紅線,筑牢糧食安全根基。
全面壓實耕地保護主體責任。按照國家部署要求,強化耕地保護黨政同責,嚴格簽訂耕地保護目標責任書,嚴格目標考核,嚴肅責任追究,壓緊壓實地方黨委、政府耕地保護責任。
優化耕地保護政策保障體系。持續推進耕地保護制度創新,健全完善“嚴保嚴管、動態監管、責任追究、補償激勵”等適合山東特點的耕地保護政策和工作體系。
全面加強耕地保護監測監管。依托空天地一體化自然資源監測監管系統,對耕地實施動態監測監管。完善耕地占補平衡責任落實機制,從嚴控制建設占用耕地特別是優質耕地,嚴格落實“先補后占、占一補一、占優補優”。嚴格耕地用途管制,從嚴管控一般耕地轉為其他農用地及農業設施用地,穩妥實施耕地“進出平衡”。
完善耕地保護獎懲補償機制。積極探索建立耕地保護補償激勵機制,鼓勵地方對標注恢復屬性的園林地整治復墾為耕地,恢復糧食種植;對違法違規占用耕地從事非農業建設的,采取凍結所在縣(市、區)儲備庫內同等數量、質量的補充耕地指標等措施。
嚴格耕地保護執法監督。扎實開展耕地衛片監督、違法違規占用耕地重點問題整治,充分發揮基層“田長”前哨作用,形成耕地保護常態化嚴保嚴管。
閃電新聞記者 高于 報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