齊魯網·閃電新聞7月28日訊 建設工地降塵是濟南市大氣污染防治的重要內容之一,為實現揚塵治理目標,各工地采取了各種有效措施,除了最為常見的覆蓋密目網、購置霧炮機等舉措外,部分工地還對裸土進行了綠化,在塔吊上安裝了噴淋設施。如今,又有工地用上了升級版治塵神器。
近日,閃電新聞記者在位于濟南市歷下區的濟南奧體東16號地塊開發項目施工現場看到,跨度最大108米的基坑上空,一排排整齊的黑色線纜掛在空中,每條線纜上均勻分布這一個個小小的噴淋頭,當基坑內進行施工作業時,這些噴淋頭就會釋放水霧,為工地下上一場“人工雨”,既能將揚塵抑制住,又能為炎熱的天氣降溫解暑。目前,在建筑工地使用“防塵水幕”在濟南尚不多見。
“這是一套跨基坑高壓微霧噴淋設備,主要針對大跨度、深基坑施工。”承建方中建八局第二建設有限公司奧體東16號地塊施工員杭帥告訴記者,以往土石方施工只能依靠霧炮和基坑噴淋來進行降塵,但受基坑深度影響,霧炮車存在進場困難、移動不便等諸多制約因素,在基坑支護上安裝的噴淋設備又因為跨度不夠降塵效果有限,但這種跨基坑的噴淋設備就能解決這些問題。“整個基坑上方有大約400多個噴淋點位,由兩個專人負責,只要作業就打開,每天早晨也會有物業人員對設備進行清洗。”
記者在現場看到,噴淋設備啟動后,一道道水幕從天而降,“毛毛雨”細細密密地飄灑下來。雖然在進行石方作業,但產生的揚塵很快就被“人工雨”抑制住了,治塵效果十分顯著。杭帥說,除了微霧噴淋,工地基坑兩邊還各安裝了一個高壓水槍,遇到產生大量揚塵的施工作業就打開,確保工地不出現塵土飛揚的情況。
有工地下起“人工雨”,還有工地搭了“帳篷”。在由中建八局第一建設有限公司承建的濟南市中心醫院(東院區)項目施工現場,一排排綠色“天幕”籠罩工地上方,為鋼筋混凝土的建筑工地增添了幾分生機盎然。
記者看到,工地內裸露的土地全部被綠色防塵網覆蓋得嚴嚴實實。在項目最南邊的土石方施工現場,幾臺自帶噴淋系統的挖掘機正在進行施工作業,經過硬化的道路上,灑水車每隔兩小時也進行一次灑水降塵。
“這些挖掘機都是經過我們改造的,在伸縮臂上安裝了噴淋設備,施工作業時就釋放水霧,達到了精準治塵的效果。”項目負責人高嘉新告訴記者,除此之外,他們還在有條件的施工區域搭建了“天幕”。在此前進行兩棟主樓之間區域施工時,便在空中掛起了用鋼絲連接的綠色密目網,不僅防塵、防曬,還能通過噴淋系統灑水降塵,一舉多得。“就像是把室外的施工作業搬進了生產車間里,可以有效阻隔粉塵往外擴散,降低施工對大氣的污染。”
“無論‘水幕’還是‘天幕’,精準治塵的效果值得贊嘆。”市揚塵治理辦公室相關負責人告訴記者,下一步要在全市有條件的建筑施工工地推廣這兩個降塵舉措,促進全市文明施工和揚塵防治水平全面升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