齊魯網·閃電新聞6月25日訊 夏至以來,全省多地進入“炙烤模式”。雖然高溫難耐,但許多基層勞動者堅守崗位,頭頂烈日身處高空作業(yè),用汗水和奉獻書寫著璀璨的勞動人生。這幾天,閃電新聞記者來到濟微高速白馬河特大橋,給大家講講參建者田建國和他的團隊的故事。
下午兩點半上工
“噠噠噠”……
伴隨著馬達聲,下午兩點半,室外溫度三十六七度,田建國和他的工友已經開始上工了。他們要坐船到白馬河的對岸為特大橋鋪設澆筑臨時支架的墩柱。
田建國今年46歲,大家都稱他老田。建國,顧名思義,父母給他起這個名字就是希望他長大以后,為國家多做貢獻。僅五六分鐘,小船就跨越200多米的河床到達老田的作業(yè)現(xiàn)場,還沒有上工,老田臉上的汗就呼呼地往外冒。
“一共9個臨時支架42個臨時墩,現(xiàn)在還有這剩下的4個,今天要澆筑完成。”這是老田和他團隊的任務。
安全放首位 比什么都重要
因為在十幾米高的支架作業(yè),老田對安全特別上心,系好安全帶,還幫隊友反復檢查了幾遍?!鞍踩仁裁炊贾匾?,一旦有什么問題后悔就來不及了!”老田反復給隊友強調。
下午三點,白馬河特大橋9號臨時墩開始正式澆樁,作為濟微高速全線重點控制性工程,特大橋全長1460米,主橋跨徑530米,采用頂推法施工,鋼箱梁在橋頭逐段拼裝,用千斤頂縱向頂推,通過9個臨時支架的滑動支座面慢慢就位。
老田的團隊一共五個人,為了防止曬傷,雖然是夏天,大家都戴著手套,長衣長褲,武裝得很嚴實。摘下手套,可以看到大家的手被汗捂得都有點發(fā)白了。
團隊平均年齡接近50歲 最年輕的33歲
團隊里最年輕的是33歲的史延瑞,這個月18號剛來到工地上,他是山東聊城人,對象剛剛懷孕三個月,在工地上他總是笑呵呵的,仿佛沒有什么難事。說起高溫,他坦言也有些受不了:“每天三十五六度,確實挺難熬的。剛來的一兩天,確實有點不適應?!钡洲D而一笑,“什么事都有適應兩天的時候,適應了就好了?!?/p>
除了史延瑞,工地上一線工人很少有四十歲以下的了。提起年齡,老田有些感概,他說或許70這一代人就是最后一代建筑工人了。老田告訴閃電新聞記者,他的團隊平均平均年齡在四十八九左右,最大的已經五十四歲了,現(xiàn)在已經沒有年輕的小伙子干建筑工了。
16歲從事橋梁建設 30年如一日建設橋梁15座
老田是濟寧魚臺人,濟微高速是他參與修得家鄉(xiāng)的第三條路,另外兩條是濟徐高速和棗荷高速。能參與到這條高速的修建,老田很興奮,他說這條路給他的家鄉(xiāng)帶來了很大的變化,“原來需要繞100多公里才能上高速,修好后,也就是三五里地就可以上高速了。”
老田16歲初中畢業(yè)開始從事建筑行業(yè),主要從事橋梁建設,正應了他名字里的建國之義,30年來他一共修了15座橋梁。說起這些橋來,他如數(shù)家珍,“南京長江二橋,黃河三橋,黃河二橋,還有微山湖大橋,我每次走過這個地方,路過這個橋的時候,我感到很自豪因為這個橋畢竟我參加過修了,我們修得質量很過關,安全性很好?!?/p>
什么活都要人干 都不干這個活兒 誰來建設我們的國家
傍晚7點,天漸漸涼快了下來,9號支架4個臨時墩全部澆筑完成,夯實,抹平,收工,老田和他的團隊一下午的工作就結束了。從支架上下來,老田第一件事就是喝了一大杯水。
雖然很辛苦,老田卻說:“什么活都要人干,都不干這個活兒,誰來干,誰來建設我們的國家?”提起快樂的事,他說:“就是下了班之后回去洗個澡,喝個小酒,在空調間里打個撲克牌?!?/p>
夕陽西下,余暉映在波光粼粼的河面上別有一番景致。老田和他的團隊乘著小船返回,微風吹過,余輝照在臉上,不由讓人對這些齊魯大地的漢子們心生敬意。
1800多名像老田一樣的建設者保證濟微高速順利施工
目前,白馬河特大橋基本完成橋梁架設前的準備工作。在濟微高速濟寧段沿線,像老田這樣的建設者有1800多名,正是因為有了他們的付出,高速路才能順利施工。
據(jù)了解,濟微高速公路起自濟南市,經肥城市、寧陽縣,濟寧兗州區(qū)、高新區(qū)、太白湖新區(qū),終止于微山縣,將形成京臺高速公路、濟廣高速公路以及濟徐高速公路之間新的南北向高速通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