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齊魯網
2021-06-15 15:34:06
齊魯網·閃電新聞6月15日訊 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100周年,展現100個山東優秀共產黨人的故事。由中共山東省委宣傳部、山東廣播電視臺共同出品的百集微紀錄片《光耀齊魯——100個山東優秀共產黨人的故事》6月15日18:10在山東衛視播出《馬耀南》 、《鹿省三》。
1937年盧溝橋事變不久,北平和天津相繼失守。8月13日,淞滬會戰打響。此時,在山東中部的一個小城里,一位名叫馬耀南的中學校長在日記中寫道:“上海炮火異常兇猛,全國已入血戰狀態。自顧尚在此安逸消閑,能不愧死!自即日起,當特別振奮,求有所報命國家,獲取較大代價之犧牲,方不愧生世間。”
馬耀南(前排左五)與長山中學師生合影
從那天起,他決心投筆從戎,抗日救國。馬耀南是山東長山縣(今周村)人。1933年,他受家鄉長山縣各界聯名邀請,回到故鄉出任長山中學校長。馬耀南選賢任能,擴大招生規模,改革教學制度,使長山中學師生思想活躍,民主空氣高漲,成為在全省非常有影響的中學,馬耀南也在當地享有很高的聲望。盧溝橋事變之后,馬耀南帶頭宣傳抗日救國,組織學生開展救亡活動,引起了中共山東省委的高度關注。經共產黨員林一山介紹,馬耀南加入了中華民族解放先鋒隊,并到濟南請求派有經驗的人到長山領導武裝抗日。
黑鐵山起義(繪畫)
1937年12月24日,日軍轟炸長山縣城,國民黨軍政人員棄城南逃。長山中學黨小組當即決定赴30公里外的黑鐵山舉行武裝起義,26日晚上,長山中學60多名師生及附近40多名抗日骨干,匯集一起莊嚴宣誓,宣布成立山東人民抗日救國軍第五軍。自此,點燃了清河大地的熊熊抗日烈火。1939年7月22日,三支隊司令部在桓臺縣牛王莊駐扎時被敵人發現。敵人糾集附近據點的兵力,很快合圍了牛王莊。馬耀南率司令部機關人員突圍至臨近的大寨村時不幸遭敵伏擊,壯烈犧牲。時年37歲。
1937年10月,中共山東省委宣傳部長林浩在博山召開會議,傳達省委關于組織抗日武裝起義的指示,并主持成立了魯東工委,鹿省三任書記。鹿省三立即召開工委會議,研究貫徹省委指示,決定張文通到壽光,他到昌邑、濰縣,分頭組建抗日游擊隊。1937年12月底,日軍占領濟南后,繼續東犯,很快逼近濰縣。國民黨濰縣縣長倉皇棄城出逃。1938年1月9日,日軍侵占了濰縣城。十幾天后,鹿省三分別組織領導了昌(邑)北、濰(縣)北抗日武裝起義,并莊嚴宣布成立八路軍魯東游擊隊第七支隊。
鹿省三發動各階層人士抗日(繪畫)
鹿省三是山東萊蕪人,在濟南正誼中學讀書時就加入了共產黨。九一八事變后,鹿省三根據山東省委的指示,組織赴南京請愿團。濟南學生臥軌3晝夜,沖破國民黨山東省政府阻撓,乘火車奔赴南京向國民政府請愿抗日。在蔣介石不答復學生要求后,又帶領同學參加示威游行。返校后他繼續領導反對校方控制的斗爭,被開除學籍并遭通緝。1935年初冬,劉仲瑩、趙健民等自行組建中共山東省工作委員會,鹿省三任宣傳部長。1937年初夏,鹿省三以省委巡視員的身份到昌濰聯系黨員,領導抗日救亡運動。
1938年1月24日和27日,鹿省三領導昌(邑)北、濰(縣)北起義,建立了魯東游擊隊第七支隊,他任政委。此前,馬保三、張文通在壽光牛頭鎮舉行武裝起義,建立了魯東游擊隊第八支隊。此后,七支隊在濰北、昌邑一帶開展斗爭,經歷了南陽村、肖家營等戰斗。
牛頭鎮起義(雕像)
為加強黨對部隊的領導,使部隊能統一指揮,統一行動,魯東工委決定把七支隊和八支隊合編,成立八路軍魯東游擊隊指揮部,馬保三任指揮,韓明柱任副指揮,鹿省三兼任政委,張文通任副政委,部隊立即東進掖縣(今萊州)、黃縣(今龍口)地區。就在部隊即將東移時,這位為七、八支隊日夜操勞、立下卓越功勛的共產黨員被混入部隊的壞分子殺害,年僅33歲。
想爆料?請登錄《陽光連線》( https://minsheng.iqilu.com/)、撥打新聞熱線0531-66661234或96678,或登錄齊魯網官方微博(@齊魯網)提供新聞線索。齊魯網廣告熱線0531-81695052,誠邀合作伙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