齊魯網·閃電新聞5月26日訊 “讓思念發光 幫烈士回家”大型尋親活動已經進行到第二季。在前期公布的名單中,共有80位沒有找到親人的烈士,其中山東籍烈士72人,浙江和安徽籍烈士8人。截至5月25日下午,閃電新聞6天幫7名烈士找到了“家”。
5月21日,記者首先找到了名單上一位叫“朱爾蘭”的烈士, 老家是濟南市萊蕪區付家莊村,然而,村里卻只有過一個叫朱爾冉的人。通過比對,最終確定烈士“朱爾蘭”的真實姓名為朱爾冉。
這僅僅是個開始,在萊蕪區退役軍人事務局和萊蕪幫幫團志愿服務隊的幫助下,5月25日,記者來到了濟南市萊蕪區鵬泉街道陳盤龍村,在村里找到了一位烈士的兒子,名叫陳新業。然而,陳新業手中烈士證上的名字,與此前公布的烈士名單中的“陳培瑞”也有一字之差。此外,所在團的番號也有所差異。不過,按照烈士證上的犧牲時間和地點來看,烈士名單上的“陳培瑞”,就是陳新業的父親。
陳新業告訴記者,“在陳盤龍村陳姓是大姓,但在族譜的記載中,就沒有‘培’這個輩份,自己的父親名字準確寫法就是陳沛瑞。”
至于烈士證上的父親所在部隊和實際不符的情況,可能是當年統計時弄錯了。陳新業說,“他的父親犧牲在曹縣,當時他不到6歲,父親犧牲后,由于當時條件差,沒能力去把父親的遺骸接回家,因此在叔叔的幫忙下,給父親設了一個假墳,用于思念犧牲在外的父親。”
萊蕪區退役軍人事務局的工作人員確認,陳新業就是我們要找的烈士家屬,并且“陳培瑞”烈士的準確名字應該是陳沛瑞。
在幫幫團志愿者的指引下,記者又來到了萊蕪區芳馨園小區,找到了住在這里的李翠蘭,她就是名單上籍貫在羊里街道郭王石村李連祿烈士的女兒。因為在50年前結婚時,李翠蘭就離開了家,再加上居住的小區是萊蕪區最早的一批住宅樓,小區名和樓號多次更改,因此李翠蘭成了萊蕪籍6位烈士子女中,最難找的一位。幫幫團的志愿者經過多方打聽和核實,才確定了她的住處。
截至5月25日下午,名單中6位萊蕪籍烈士朱爾蘭、郭云祥、李連祿、張煥美、劉善林、陳培瑞以及籍貫為濟南市歷城區窩鋪河西村的烈士黨敬華的家屬已經全部找到。濟南市萊蕪區退役軍人事務局四級調研員王峰說,“雖然有的名字和部隊的番號,有些對不起來。但是通過查找局里邊的檔案,走訪村里邊的群眾,基本能確定這6名烈士的家,都找到了。”
萊蕪籍烈士家屬找得這么快,離不開當地愛心組織的全力協助。濟南市萊蕪幫幫團志愿服務隊黨支部書記王道祥說,“從5月21號,幫幫團先后出動車輛和人員,20多人次,對萊蕪籍犧牲的6位烈士(的家),進行了尋找。從萊蕪不同的地方,幫在1947年曹縣戰役中犧牲的6位烈士,全部找到家屬。”
“讓思念發光 幫烈士回家”第二季開始以來,6天的時間,閃電新聞共幫7位烈士找到了家屬,我們將繼續努力幫更多的烈士找到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