齊魯網·閃電新聞12月24日訊 2011年至2020年,山東省組織開展了找礦突破戰略行動。今天下午,山東省政府新聞辦召開新聞發布會,介紹山東省找礦突破戰略行動的有關情況。
礦產資源是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的重要物質基礎,為增強能源資源保障能力,《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二個五年規劃綱要》明確提出:“實施地質找礦戰略工程,加大勘查力度,實現地質找礦重大突破,形成一批重要礦產資源的戰略接續區。建立重要礦產資源儲備體系。”據此,2011年,原國土資源部、發展改革委、科技部、財政部編制了《找礦突破戰略行動綱要(2011-2020年)》(以下簡稱“《行動綱要》”),國務院辦公廳以國辦發〔2011〕57號轉發該《行動綱要》,提出了具體的找礦目標。
2012年7月,原山東省國土資源廳會同省發展改革委、省科技廳和省財政廳召開動員部署會,聯合成立山東省找礦突破戰略行動領導小組,共同協調推進找礦突破戰略行動。2012年12月,編制了《找礦突破戰略行動實施方案(2011-2020年)》,明確了山東省找礦戰略目標和工作任務;2014年、2016年在進行三年、五年階段成果總結評估基礎上,優化修編了《實施方案》,對總目標做了相應調整。2017年3月,編制了《山東省基礎性公益性地質調查和戰略性礦產勘查“十三五”規劃》,重點安排基礎性公益性地質調查和戰略性礦產勘查。為深入推進實施整裝勘查,積極協調原國土資源部在山東省設立了2個國家級整裝勘查區,開展整裝勘查區項目37項,激發了社會資金投入地質找礦的積極性。
據介紹,目前找礦突破戰略行動成效顯著,重要礦產勘查取得豐碩成果。
膠東地區成為世界第三大金礦區。找礦突破戰略行動實施以來,膠東地區在國內率先實現了具有世界級影響的深部找金重大突破,探明資源儲量保持高位增長。新發現4個儲量在100噸以上的超大型金礦床,8個大型金礦床,121個中小型金礦床,新增金資源儲量2957.62噸,超過山東省1949年至2010年累計查明金資源儲量的總和(1932噸),形成了三山島、焦家、玲瓏三個千噸級金礦田,膠東地區一躍成為世界第三大金礦區,穩固了山東省全國最大黃金生產基地的地位。
富鐵礦勘查實現重大突破。新發現大型鐵礦產地4處、中小型鐵礦產地35處,新增鐵礦石資源量28.17億噸,形成了淄博、萊蕪、蒼嶧(yì)、東平-汶上等大型鐵礦資源基地,萊蕪張家洼鐵礦成為全國最大的矽(xi)卡巖型富鐵礦,在齊河-禹城整裝勘查區新發現了最厚達97.45米、平均品位55.95%的富鐵礦體,開創了我國在深覆蓋區尋找富鐵礦的先河。
煤炭資源量穩步增長。新發現大型及以上煤礦產地4處、中小型7處,新增煤炭資源量17.76億噸。曹縣煤田的張灣和青崗集勘查區發現大型優質焦煤田,新增資源量近10億噸,潛在經濟價值達5000億元,實現了魯西南找煤重大突破,成為了我國深部找煤的成功范例。
其它重要礦產不斷取得新突破。在大汶口、單縣、莘縣等地新發現3處大型巖鹽礦床,新增巖鹽資源量21.46億噸,潛在經濟價值近1000億元,開發利用前景廣闊,已建成鹽化工基地5處。在蒙陰縣常馬莊等地金剛石勘查取得新進展,新增金剛石資源量63.2萬克拉,進一步鞏固和提高了臨沂金剛石在全國的地位。稀土、晶質石墨等戰略性礦產也均取得新進展,形成了一批后備資源基地和找礦新區。
老礦山找礦成績斐然。通過開展老礦山深、邊部的“探邊摸底、攻深找盲”,推動了礦產勘查開發向深部、邊部拓展,擴充了找礦空間,新增金資源儲量13.54噸、鐵礦石資源量0.46億噸、銅金屬量10.98萬噸,老礦山服務年限平均延長10年,有效提高了山東省重要礦產資源接續能力。
此外,基礎地質工作程度大幅提高,能源礦產資源調查評價成效顯著。
基礎地質調查穩步推進。完成1:5萬區域地質調查2.04萬平方千米、礦產地質調查1.62萬平方千米、地球化學調查評價2.66萬平方千米、區域重力調查2.35萬平方千米、高精度磁測2.23萬平方千米,實現了基巖區和重要成礦區帶全覆蓋,更新了系列地質圖件,基本查明了重要成礦區帶的區域地質特征、成礦地質背景和成礦地質條件,并對優勢礦種進行成礦預測,新提交找礦靶區和成礦預測區238個,為下步地質找礦提供了有利的基礎數據支撐。
能源礦產調查評價取得新發現。優選頁巖氣有利區13個,潛在原地資源量1.42萬億立方米,實現了頁巖氣評價方法重大技術突破,形成了山東省獨有的調查評價技術方法體系。在全省15個地市的35個縣(市、區)的城市規劃區,完成淺層地溫能調查評價0.85萬平方千米,評價潛在可供暖面積16.8億平方米,年可節約標準煤4700萬噸;探明中深層地熱能資源量(1.21×1021焦耳)折合標準煤413億噸。總結推廣了地熱清潔能源供暖開發利用的“鄆城模式”“德州模式”,在東營市牛莊鎮打造了全省第一個“地熱清潔供暖無煙小鎮”,為開發利用清潔能源樹立了典型,指出了發展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