齊魯網·閃電新聞9月23日訊 東平湖是黃河下游唯一的蓄滯洪區,5億多立方的庫容成就了山水與人文的浩瀚。湖水匯集了黃河、汶河、京杭運河、以及條條支流、各種泉水,不拒百流、不拒花木、不拒色彩,廣闊而富饒。
近年來,隨著一代代黃河人對湖區工程的不斷維修和加固,東平湖已經成為黃河下游擋在人民群眾與洪水間一道堅實的屏障。同時,這里還是南水北調東線工程的重要水利樞紐,千里之外奔騰而來的長江水在這里蓄積,使近8成齊魯人民飲上了長江水。
為推進東平湖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明確東平湖規劃戰略基點,近年來,東平縣主動融入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南水北調工程、雄安新區發展,省會經濟圈一體化發展等,統籌考慮,統一布局,致力于將東平湖打造成重要的水源調配地、南水北調工程調蓄樞紐、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的示范。
東平縣東平湖(水滸古鎮至泰安港老湖碼頭段)生態防護林建設項目是泰山區域山水林田湖草生態保護修復工程之一,是環東平湖綠色生態隔離帶重要組成部分,項目規劃總長度9.1公里,一期占地總面積110萬平方米,總投資2.3億元,目前項目順利完成投資70%。二期占地總面積46萬平方米,總投資1.04億元,目前已開工建設。計劃全部工程于2020年12月底完工。
閃電新聞記者在現場了解到,項目秉承生態規劃理念,在背湖側構筑濕地水系,按照對氮、磷等污染物吸收降解的能力,同時兼顧植物搭配的景觀效果,選擇多種喬木、灌木和水生植物進行栽植,并在迎湖側修建綠色生態漫道,為文旅休閑活動創造條件。
東平湖管理綜合執法大隊大隊長葉桂軍告訴記者,為增加環湖防護林地面積,進一步提高項目區森林覆蓋率,項目選擇了柳樹、大葉女貞、紫槐、小黃楊、冬青等樹種。“在品種選擇上更加合理,項目建成后將形成多樹種、多層次、多功能生態防護林系統和健康穩定的森林結構,能夠提高生態防護功能,防止水土流失,涵養水源,凈化東平湖的水質,改善生態環境,推動沿湖環境持續提升。”
葉桂軍介紹到,為深入推進東平湖綜合整治,東平縣在84公里的湖岸線打響了九大攻堅行動。“包括清網凈湖、餐船取締、建設環湖生態隔離帶、砂場清理拆違清障、清理菹草、規范整治沿湖船只、沿湖村居環境整治、沿湖路域環境整治等,其中僅砂場清理一項就銷毀370艘大型船只,清理沿湖沿河砂場109處。”
為保證整個東平湖環湖景觀的提升,東平湖正在開展“雙禁”活動——禁漁、禁釣。“我們對廢棄的船只進行清理上岸,確保整個東平湖的漁業生產能夠有序進行。”葉桂軍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