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齊魯網
2019-01-13 22:18:01
齊魯網1月13日訊 2019年1月8日,濰柴動力憑借重型商用車動力總成關鍵技術及應用,榮膺國家科技進步一等獎。
獲國家科學技術進步獎一等獎的濰柴,遞交了一份怎樣的科技答卷?
2004年,濰柴自主研發的“藍擎”系列柴油發動機性能達到了全國先進水平,預計使用油耗會大幅度降低。但當工程技術團隊將發動機組裝到整車上測試后,發現整車的油耗下降的離預期還差得很多。
到底是什么原因導致了耗油量的偏差呢?濰柴動力總裁助理陳文淼介紹,在分析的過程當中,發現這是因為發動機、變速器、還有車橋沒匹配好,發動機沒有工作在它油耗低的區域,反而是在油耗高的區域。
事實上,發動機的質量再好,也需要與變速箱、車橋等其他零部件相配合,才能發揮最佳性能。當時的濰柴雖然制造出了優秀的發動機,但在實現整車最優配置面前卻也無能為力。
發動機、變速箱、車橋,這是動力總成的三大核心部件。如何讓它們協調合作,把汽車的動力性、經濟性、排放特性和可靠性提升一直是汽車行業的世界性難題,其主要原因是動力總成三大核心部件獨立研發制造,缺乏一體化研究,發動機的性能優勢無法得到最佳發揮。
2005年,濰柴戰略收購湘火炬,整合了陜汽重卡、法士特變速器、漢德車橋,打造了全球首家動力總成研發基地。
2007年底,全球第一臺搭載濰柴動力總成設計的重型卡車從車間駛出。全球汽車制造業的目光聚焦這家中國企業,關注的同時,更多的是疑問。
為了使動力總成達到最優的目標,拿出更有說服力的數據,濰柴工程師們研發了多款仿真計算軟件和實驗測試的設備,試驗車隊開始駛入各種極端環境。
不管是青藏高原的高壓環境,東北的低溫酷寒,還是海南熱帶的濕熱區域,試驗車隊都在其中反復尋找著動力總成的最佳平衡點。
經過11年的試驗長跑,和一年多的循環試驗沖刺,濰柴的動力總成設計終于找到了動力、油耗、排放等多個訴求的最佳平衡點。
截至2018年底,憑借動力總成設計,濰柴近三年的銷售收入累計增長912億元。在全球廣泛重視整車能耗比和穩定型的今天,濰柴早已通過重型商用車動力總成的核心技術,支撐自主品牌獨占國內市場99%的份額并批量出口。實現了中國商用車動力系統在全球的突圍與超越。在創造大量經濟效益的同時,濰柴的動力總成還產生了極大的社會效益。項目產品每年為全球節約燃油1037萬噸,可以供一萬臺普通家用汽車沒日沒夜地行駛100天。減少二氧化碳排放3266萬噸。
2018年12月14日,濰柴第600萬臺發動機下線,搭配動力總成設計,濰柴正源源不斷地向全球輸送高質量低能耗的動力。不僅讓世界看到中國智造的力量,也引領全球汽車制造業進入黃金動力總成的新時代。
想爆料?請登錄《陽光連線》( https://minsheng.iqilu.com/)、撥打新聞熱線0531-66661234或96678,或登錄齊魯網官方微博(@齊魯網)提供新聞線索。齊魯網廣告熱線0531-81695052,誠邀合作伙伴。
網友評論僅供網友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齊魯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我來說兩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