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齊魯網
2018-08-31 11:19:08
編者按:大儒商道,至誠天下。儒商大會2018將于9月28日-30日舉行。屆時,來自國內外工商界、科技界、教育界、文旅界、醫衛界、金融界、社團及僑界企業家和創業者等約1000名嘉賓,以及2000余名“十強”產業相關專家學者、企業家代表齊聚泉城共商發展大計。
敘鄉情、話發展、報桑梓,閃電新聞客戶端推出“儒風鄉情”系列報道,講述有理想、有作為的天下儒商走進山東、融入山東、助力山東的故事。本期推出《儒風鄉情丨鐘俊偉:身在德國更愛山東 能促成與青島母校合作“我驕傲”》。
高頻詞,“煙臺”。
在國外,每當別人問起鐘俊偉來自哪里,他脫口而出的一定是“煙臺”這個詞。煙臺于他,是成長之地、更是生命之根。
離開家鄉12年,鐘俊偉說起普通話來依舊保留著若隱若現的膠東口音。如今每次回家,父母必做的一件事便是“帶他上墳”。而這種不能代替的生活儀式讓鐘俊偉更加堅定回家的真實感和必要性。
12年前,畢業于青島科技大學的鐘俊偉順利申請了德國帕德博恩大學的本科課程,此后從本科一路讀到碩士,然后進入德國大眾工作,再又受邀回到帕德博恩大學任職國際教育學院。
在他看來,除了自己在大學期間的學生干部工作受到肯定,帕德博恩大學招他入職的另一個原因大概因為他來自山東——這個在很多德國人認知中與本土性格有著高度相似性的地域——擁有認真、踏實、務實的美譽,隱隱讓他有一種自豪感。
入職帕德博恩大學后,鐘俊偉的工作很快受到肯定。如今的他作為德國帕德博恩大學國際教育學院院長,已經在山東多所高校進行了交流訪問活動。而更讓他自豪的是,在他的參與推動下,德國帕德博恩大學與青島科技大學合作辦學,先后成立了中德科技學院和中德校區的中德雙元工程學院,并采用“雙元制”和“1+N”教育模式,結合德國不同高校的優勢學科,選擇性地引進德國優質教育資源。他說,放眼國內任何一個高等學府,這樣的合作密度也是極少的。
作為一名80后,鐘俊偉的工作經歷也折射出山東二十年教育觀念的發展歷程。2000年左右,他成為眾多出國留學的山東學子中的一員,希望在外國的大好河山中找到一席之地;如今,山東在高質量發展的驅動下,對人才的需求變得更加迫切而務實。留學海外的年輕人發現,這里的機會更多,空間更大。
不久之前,山東省人民政府新聞辦召開過一次新聞發布會,介紹了儒商大會2018的有關情況。這次發布會上,山東省人力資源社會保障廳二級巡視員徐國鈞表示,山東將建立“十強”產業崗位需求庫,圍繞解決“引進什么樣的人才”,聚焦新舊動能轉換“十強”產業領域, 面向省內企事業單位廣泛征集、分類摸排梳理人才需求。這成為山東大地萬物生長只待英才的最好注腳。
12年后,一切都在更新的軌道上跑起來了。相比離開時的懵懂,再次步入青島科技大學的鐘俊偉目標更加具體。
技術革新的關鍵還是在人。鐘俊偉希望能給更多的山東學生提供到國外學習的機會,在通曉國際規則、掌握德國標準、實施德國精致工藝的同時,將這些最新的成績回報于家鄉,用于打造新山東的各個行業中。
“發展”,是鐘俊偉在采訪中提及山東時說得最多的一個詞。幾乎每年都會回山東幾次的他,還是被山東發展的驚人速度撞個滿懷。他感概,“城市變化很大,經濟發展迅速,環境也越來越好,跟德國除去技術之外各方面差別不太大了。”
今年9月底,占地296畝的青島科技大學中德校區一期工程便已完成。鐘俊偉認為,這注定成為推動山東新舊動能發展的嶄新的人才交流平臺。以合作培育人才,以人才提升產業:“新舊動能轉換對山東的技術更新換代必有巨大推動作用,相信很快山東的技術水平也將不遜于德國。”
抓馬山北麓,郁郁蔥蔥的山腳下吹來涼爽的海風,令人忍不住想要眺望遠處的大海,即將拔地而起的大片校園頗具雛形。可以想見不久之后,這里將充滿嶄新的力量——足以讓生命價值、社會產能翻倍的力量。
閃電新聞記者 賀曉菲
想爆料?請登錄《陽光連線》( https://minsheng.iqilu.com/)、撥打新聞熱線0531-66661234或96678,或登錄齊魯網官方微博(@齊魯網)提供新聞線索。齊魯網廣告熱線0531-81695052,誠邀合作伙伴。
網友評論僅供網友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齊魯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我來說兩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