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齊魯網
2018-08-27 23:37:08
齊魯網青州8月27日訊 齊魯網8月27日訊(記者 張偉 錢云飛 實習記者 馬小杰 青州臺 王泉)“鄉親們不要擠,排好隊,咱們每家都有!”在青州市王墳鎮西股村,滿載5噸食鹽的愛心車就停在村委會門口。一位身穿紅馬甲的志愿者大姐不時招呼著前來領取愛心食鹽的村民。
8月27日上午,在青州市王墳鎮西股村,青城義工朱學燕正幫助村民領取愛心食鹽。齊魯網記者 張偉 攝
這位大姐名叫朱學燕,是青城義工公益服務中心一名義工,也是一名志愿者負責人。自洪澇災害發生后,朱學燕和她的義工志愿者們,連續七天八次進入受災地區,送水、送飯、送衣物,幫受災村民開展自救。朱學燕告訴記者,截至目前,青城義工累計有193人參加志愿服務,累計工時超過1450小時。
今天上午,愛心食鹽發放,又有12位志愿者跟隨車隊奔赴受災地區,第一時間將愛心食鹽送到村民手中。
連續7天8次進入受災地區,作為青城義工的一名負責人,朱學燕感受深刻。“其實每一名義工都有家庭和工作,包括我自己,家里也受災了。但是想到能給山區的受災村民做點什么,不枉身上穿的這件紅馬甲?!?/p>
在青州受災地區,隨處可以看到身穿紅馬甲的志愿者。圖為8月26日,王墳鎮王墳村,志愿者正在幫村民清理路上堆積的石子。齊魯網記者 張偉 攝
在青州受災地區,像朱學燕這樣的義工、志愿者,包括社會愛心人士,還有很多,他們不圖回報,連續堅守在受災地區,送水送飯送物資,竭盡所能幫助每一個災區需要幫助的人。
愛心企業家發倡議呼吁 10萬袋40噸食用鹽送村民
“洪水無情,人間有愛,讓我們攜起手來,與災區群眾風雨同舟、共度難關,為受災地區重建工作貢獻力量、奉獻愛心......”濰坊地區洪澇災害發生后,這封《支援災后重建倡議書》在青州當地一家物流園內廣泛傳播,同時也得到社會各界愛心人士、志愿服務者的廣泛關注和參與。
這封倡議書的發起者,正是青州鴻德物流有限公司董事長——韓俊偉。
8月27日上午,青州鴻德物流園區,工人師傅正在往車上搬運救災物資。齊魯網記者 張偉 攝
8月27日早上5點,天才剛剛亮。青州鴻德物流園區“熱火朝天”,工人師傅們忙著裝車,將一袋袋食鹽分別搬運到8輛卡車上。這批食用鹽累計有10萬袋,共40噸。
“作為青州當地的企業,災難來臨,我想我們應該為家鄉的父老鄉親做點事?!表n俊偉表示,考慮到目前受災地區村民們的飲水、吃飯等基本生活保障得到解決,我們切實從受災群眾的生活所需所求考慮出發,這次特別購買了10萬袋40噸食用鹽捐贈給受災地區村民,希望他們早日恢復生產,過上往日安寧的日子。
倡議發出后,得到園區其他企業的積極響應?!坝芯栀浀V泉水的,有捐現金的,一百二百,三百四百,上千的都有......”韓俊偉告訴記者,不到一天的時間,在園區就募捐了3萬余元善款。
交通不便日用品難買,受災地區村民吃上了愛心鹽
上午9時45分,承載著10萬袋40噸食鹽的8輛卡車準時從鴻德物流園出發。這批物資將分5路,送往青州市慈善總會,以及王墳鎮、廟子鎮、譚坊鎮、王府街道等受災地區,直接送到村民手中。
9時45分,滿載10萬袋40噸食用鹽的運輸車隊準時出發。齊魯網記者 張偉 攝
運輸車隊經過兩個多小時的馬不停蹄趕路,于中午十二點抵達王墳鎮西股村。村民們得知愛心企業送來了食用鹽,早早的在村口等待。
西股村是這次洪澇災害受災比較嚴重的村中之一。村支部書記李作孝告訴記者,全村共有303戶1000余口人,洪澇災害發生后,有近一半的村民受災。在各級政府和社會愛心人士的幫助下,西股村積極組織村民開展自救,目前全村飲水、吃飯問題基本解決。
青州王墳鎮西股村,也是此次洪澇災害受災較為嚴重的村莊之一。圖為記者8月27日拍攝的照片,齊魯網記者 張偉 攝
但是受洪澇災害的影響,西股村村民出行的道路卻多處遭到洪水的破壞?!氨M管目前村里通往外界的道路已經被打通,但是路并不好走?!崩钭餍⒏嬖V記者,村民出去一趟,花費的時間要比平時多一半以上,至少需要一到兩個小時。“飲水、吃飯的問題解決了,但是購買生活日用品卻成為目前村民面臨的難題。”
好在愛心企業送來了食用鹽,吃鹽問題得到臨時解決?!白蛱鞙蕚淙ベI點日用品,走了一個多小時也沒到鎮上, 還在半道上摔了一身泥!”西股村村民張慧一邊排隊領取食用鹽,一邊跟記者聊起昨天外出的“不幸”經歷。
中午12點,經過兩個多小時的車程,愛心食鹽終于送到西股村村民手中。齊魯網記者 張偉 攝
“這次捐贈只是一個開始,接下來,我們還將繼續關注受災地區村們的所求所需,通過我們自身的實際行動,號召更多的愛心人士參與到災區重建工作中,幫助更多處于水深火熱的受災村民,幫助他們早日度過難關?!表n俊偉表示。
記者手記:
原本需要一個小時左右的車程,運送愛心食鹽的車隊走了兩個多小時。主干道通了,但是路并不好走。很難想象,朱學燕和她的志愿者團隊,在洪澇災害發生這7天里,是如何八次進入受災地區,給受災村民送水、送飯、送物資的。不管泥濘也好,危險也罷,他們堅持著,不圖回報,只為在危難時刻,讓受災的村民感受到溫暖。在青州受災地區,像朱學燕這樣的義工、志愿者,包括社會愛心人士,還有很多,他們不圖回報,連續堅守在災區,送水送飯送物資,竭盡所能幫助每一個災區需要幫助的人。朱學燕說,“無論為受災村民做點什么,都不枉身上這件紅馬甲?!弊屛疑钋懈惺艿轿ky時刻,“一方有難八方支援,風雨無情人間有愛”的獨特溫情。
閃電新聞記者 張偉 錢云飛 實習記者 馬小杰 青州臺 青州報道
想爆料?請登錄《陽光連線》( https://minsheng.iqilu.com/)、撥打新聞熱線0531-66661234或96678,或登錄齊魯網官方微博(@齊魯網)提供新聞線索。齊魯網廣告熱線0531-81695052,誠邀合作伙伴。
網友評論僅供網友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齊魯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我來說兩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