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齊魯網
2018-03-02 22:26:03
齊魯網濟南3月2日訊 一次性醫用手套吹起來一只氣球,畫上可愛的漫畫,讓兒科手術室少了哭鬧,多了歡笑……做這只氣球的是山東大學第二醫院第二手術部兒外科的專科護士張慧。
張慧說,這一個小妙招的由來還得回到5年前,“當時有一個小朋友哭鬧不止,他媽媽都抱不住他了。然后我說,小朋友,阿姨有氣球,給你拿一個出來好不好。當時肺活量還沒有很大的時候,吹的氣球很小,只有一點點”。
但就是這個小小的氣球讓孩子安靜了下來,從那以后,吹氣球成為了張慧哄孩子的“拿手絕活”。
5年里,張慧就地取材,用無菌的醫用手套吹了無數個氣球,因為有國畫和素描的繪畫功底,她畫的卡通形象栩栩如生,孩子們都很喜歡。
護士長李冬青告訴記者,她吹起來的氣球很能吸引小朋友,而且是百分之百地吸引,小朋友對這個都很感興趣。
2月26日下午,手術室里來了一位特殊的患者,由于患有罕見病線粒體肌病,孩子雖是13歲,但只有7歲的發育水平。因為病情特殊,醫生決定采用半身麻醉的方式為其手術。
據山東大學第二醫院第二手術部麻醉科主任趙鑫介紹,雖然下半身麻醉做手術不會感覺到疼痛,但是在沒有全麻的情況下,孩子是意識清醒的狀態。
孩子家長朱愛華回憶起當時的場景,說自己的孩子在手術前,一直很害怕緊張,不停哭鬧。
孩子的父母不能進手術室,為了讓孩子在手術過程中不會因為緊張或害怕哭鬧起來,影響手術進程,張慧馬上從手機上下載了一些動畫片,蹲在一旁陪著孩子一塊看。
對于網上“半蹲一小時”的說法,張慧有些不好意思地告訴記者,“我確實是一開始是趴在床頭那個位置,和孩子一起蹲著看。但是后來因為同事看到我這個姿勢確實是不舒服,而且我有腰傷,他們就給我拿了個小凳子。其實我后半程都是在小凳子上坐著的”。
在護士和醫生的共同配合下,這場手術進行得很成功,孩子目前的恢復情況也不錯,孩子的父母都很感激。
“見到孩子,這么萌萌的,我的心都暖化了”。張慧說自己在身為人母之后,更能體會到患者家人的心情,也更加喜歡自己的這份工作。“家長很信任你,把孩子交給了你,我要去守護這份信任。我覺得孩子安安全全地來,再安安全全地回到父母身邊,是我們的一種責任”。
閃電新聞記者 吳婉聰 王雷濤 濟南報道
想爆料?請登錄《陽光連線》( https://minsheng.iqilu.com/)、撥打新聞熱線0531-66661234或96678,或登錄齊魯網官方微博(@齊魯網)提供新聞線索。齊魯網廣告熱線0531-81695052,誠邀合作伙伴。
網友評論僅供網友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齊魯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我來說兩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