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齊魯網
2017-12-26 21:20:12
齊魯網12月26日訊 冬天不要用舌頭舔鐵桿、不要把燈泡放進嘴里……盡管這些事看起來匪夷所思,但是總會有人大膽嘗試。此前,熱播劇《急診科醫生》中,就有患者因燈泡卡在嘴里而就醫的情節。雖然電視劇中男患者口中的燈泡被醫生成功取出,但是這也引起了一旁女護士的好奇,忍不住想要再次嘗試口含燈泡的做法,幸虧被及時制止了。然而現實生活中,就有人抑制不住這份好奇。
最近一種和白幟燈泡同樣大小的燈泡糖走紅網絡,各種放進去拿不出的買家秀更是賺足了眼球。
那么,現實中“燈泡糖”究竟是什么樣的,在哪里有賣呢?記者接連走訪了濟南市的西市場、中恒商城以及周邊的超市、賣場,都沒有看到“燈泡糖”身影。
然而在網絡上,“燈泡糖”卻是銷售火爆,其中一家銷售較好的店鋪已經賣出2588個,價格在30元左右。按照燈泡大小一比一仿制,長約6.6厘米,燈泡頭直徑約6厘米。有賣家宣稱,“燈泡糖”是用砂糖、麥芽糖熬制而成。商家的宣傳語有“手工精致、越舔越亮”“比較玻璃心、易碎”“搞怪整蠱、邊吃邊玩”等。在調查中記者還發現,這種“燈泡糖”竟然在網絡上供不應求,多個銷售網店都是缺貨的狀態。經過記者的多次催促,最終只有兩家網店給記者發來了2個燈泡糖,其他網店均以缺貨為由進行了退款。
為了一探究竟,記者把燈泡糖塞入口中……大約過了5分鐘,燈泡才能艱難取出。試驗記者表示,這個糖特別甜,有可能黏在嘴里面直接拔不出來,舌頭也無法攪動,舌頭動的時候有窒息的感覺。
記者在購買燈泡糖的時候,專門詢問過賣糖的客服,將燈泡糖塞入嘴巴是否存在危險,客服表示,如果嘴巴小可能會拔不出來,但不會有什么危險。可是親身體驗的記者卻很是后怕,說有窒息的感覺,那么這種燈泡糖究竟有什么危害呢?對此,記者專門咨詢了山東省千佛山醫院口腔科的專家。
千佛山醫院口腔科主任張韶君介紹說:“根據人體口腔的結構,人的嘴巴正常張口度約為三橫指,即3.5-4厘米之間,而燈泡糖的直徑約為6厘米,超過了這個范圍,即便勉強塞進去,也會阻礙到顳下頜關節的滑動。什么是顳下頜關節?它能在肌肉作用下產生咀嚼、吞咽等重要活動。勉強進入的燈泡糖,會撐滿口腔。正常情況下,我們的嘴巴是張閉口交替的,因而肌肉會在燈泡糖進入后,產生反應性收縮,這樣燈泡糖就難以取出了。”
有網友認為,燈泡糖卡在嘴里并不會有太大危險,實在取不出也可以等糖果融化。對于這樣的說法,醫生表示,燈泡糖一旦卡住,將十分危險。
張韶君說:“一方面,卡在嘴里的燈泡糖會占滿口腔、造成通氣道阻塞,影響患者吞咽、正常呼吸,有窒息危險;另一方面,即使等糖果正常融化,長時間的張口也會給關節帶來損傷。如果是小孩子被燈泡糖卡住,情況將更加危險。”
同時,醫生還告訴記者,賣家雖然宣稱燈泡糖是用砂糖、麥芽糖熬制而成,但真正的用料是什么,生產環境如何、生產者的健康情況等都不清楚,涉嫌是三無產品。消費者圖一時新奇購買,身體健康、食品安全都得不到保證。說到底,這是一種炒噱頭、博眼球的網紅經濟的產物,像前一陣流行的網紅氣球、網紅火鍋,都暴露出嚴重的安全隱患。
無論是“燈泡糖”,還是網紅氣球,雖然表面上夠好玩,夠刺激,能滿足廣大消費者的獵奇心理,而且能夠投其所好、抓住時機、足夠吸引人,但是也存在致命的危險。
編后:網紅“燈泡糖”,購買需謹慎。作為商家、生產廠家,應該有高度社會責任意識和責任擔當,促銷應該有底線,守規矩,不能亂來。一味獵“奇”搞“怪”,一旦偏離了法治“軌道”,不是出奇制勝,而是一棋不慎就會滿盤皆輸,搬起石頭砸自己的腳,這就是市場經濟無情的規律。工商、食藥監等職能部門應該向“燈泡糖”這種網紅產物亮劍、加強監管。堅決制止并查處這種危害消費者食用安全的危險行為,叫停不合格產品的生產銷售。
想爆料?請登錄《陽光連線》( https://minsheng.iqilu.com/)、撥打新聞熱線0531-66661234或96678,或登錄齊魯網官方微博(@齊魯網)提供新聞線索。齊魯網廣告熱線0531-81695052,誠邀合作伙伴。
網友評論僅供網友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齊魯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我來說兩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