齊魯網·閃電新聞6月24日訊 來自生態環境部的信息顯示,2022年是推動落實“十四五”頂層設計、實現生態文明建設新進步的重要一年,做好生態環境保護工作意義重大。交通運輸行業作為減污降碳的重點領域,交通系統低碳化是實現交通領域“雙碳”目標的關鍵抓手。
這其中,高速公路服務區是公路交通重要的服務節點,地域范圍較大,空間區域邊界明顯,具有較強負荷及資源稟賦。作為公共服務設施,高速公路服務區全年晝夜無休運轉,照明、空調等能耗巨大,隨著新能源車滲透率的比例不斷提高,服務區用能需求不斷增加,碳減排壓力逐步加大。
近日,我國踐行節能低碳,建設綠色交通落下關鍵一子——中國交通運輸協會發布的《高速公路零碳服務區評價規范(征求意見稿)》(以下簡稱《評價規范》),規定了高速公路零碳服務區評價的術語和定義、基本規定、控制指標、碳排放量核算、評價與認定等內容,并形成相應的評價認定工作流程和提交技術材料要求。在業內人士看來,高速公路零碳服務區評價規范的制定,有利于推動高速公路零碳服務區建設,降低服務區碳排放量,促進行業綠色低碳發展;開展零碳服務區評價及認定,推動實現了服務區的零碳運營目標。通過制定高速公路零碳服務區評價標準,在我國高速公路進行應用推廣,全面支撐“交通強國”戰略實施和“碳中和”愿景實現,更好支撐構建新發展格局,服務人民美好生活。
近年來,為落實綠色交通建設要求,交通運輸加快建設以綠色低碳為特征的交通運輸體系,對高速公路服務區的建設也提出了更高要求。
根據相關統計,我國高速公路服務區約7500個,每個服務區一年的二氧化碳排放量約為500噸,全國高速公路服務區每年二氧化碳排放量約為375萬噸。在國家“雙碳”目標、交通強國建設的形勢與要求下,加上當前高速公路服務區的高排放現狀面臨的挑戰,建設零碳服務區的重要性和迫切性可謂不言而喻。
目前,我國山東、江蘇、天津等省市在零碳服務區試點示范工程建設方面,已開展積極探索。
以山東為例。閃電新聞記者從山東高速集團獲悉,中國首個實現自我中和的“零碳服務區”——濟南東服務區日前在山東建成,每年可減少碳排放量3400噸以上,遠超當前年均2000噸的排放水平,對推動交通領域實現“碳達峰、碳中和”具有重要示范引領意義。
來自山東高速集團的消息顯示,濟南東“零碳服務區”重點打造了可再生能源利用系統、零碳智慧管控系統、污廢資源化處理系統、林業碳匯提升系統“四大系統”工程,已實現“零碳”運營,并具備“可持續碳中和”的能力。
濟南東“零碳服務區”試點的建設完成,標志著山東高速集團推進綠色低碳基礎設施建設取得關鍵進展。下一步,山東高速集團將系統總結相關技術成果,開展“零碳服務區”相關標準規范編制工作。同時,以承擔國家科學技術部“氫進萬家”項目為契機,積極打造含光伏發電制綠氫、綠氫存儲及供給的“零碳服務區”,助力交通運輸行業低碳、綠色、可持續發展。
另據了解,根據《山東省“十四五”應對氣候變化規劃》,“十四五”期間山東將深化低碳試點示范,繼續支持濟南、青島、煙臺、濰坊4個國家低碳城市試點,研究制定支持綠色低碳發展的配套政策,加快建立綠色低碳循環發展經濟體系,打造一批具有典型示范作用的低碳城市、低碳社區和低碳工業園區試點,探索適合山東省情的低碳發展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