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成人精品综合在线观看,欧美成a人片在线观看久,亚洲αv在线精品糸列,国产美女露脸口爆吞精

全部

電解質|高質量發展!山東沿黃9市集中開工98個項目,沒有一處房地產項目

來源:齊魯網

作者:

2021-03-13 16:32:03

齊魯網·閃電新聞3月13日訊 春風送暖,草長鶯飛。三月的黃河岸邊,冰雪早已消融,滔滔河水掙脫寒冬束縛,奔向新生的力量愈發磅礴。

從菏澤市東明縣入魯,潤澤濟寧、泰安、聊城、德州、濟南、淄博、濱州后抵達東營入海,黃河在山東流經9市、蜿蜒千里。權威數據顯示,山東用水總量的三分之一來自黃河,年均引用黃河水約67億立方米。全省16個地市中,黃河干流水資源輸送至13個市近100個縣(市、區)。

2019年9月18日,習近平總書記主持召開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座談會,對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進行戰略謀劃、作出重大部署。一年多來,山東科學謀劃沿黃地區發展的思路目標、重點任務、政策措施、工程項目,主動對接沿黃兄弟省區,堅定走綠色、可持續的高質量發展之路。

3月13日上午,山東舉行沿黃九市一體打造黃河下游綠色生態走廊暨生態保護重點項目開工活動。活動通過視頻連線方式進行,主現場設在濟南新舊動能轉換先行區,其他八個市各選定一個重要生態項目現場作為分現場。活動中,沿黃各市主要負責同志介紹了本市重點項目開工情況。在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國家戰略引領下,山東真抓實干、穩扎穩打,加快黃河下游生態廊道建設步伐,正朝著“讓黃河成為造福人民的幸福河”的目標砥礪奮進。

沒有一處房地產項目!“綠色”成黃河下游生態廊道建設底色

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是習近平總書記親自部署推動的重大國家發展戰略。建設黃河下游綠色生態走廊,是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關于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重要講話精神的實際行動,是落實“共同抓好大保護、協同推進大治理”重大要求的具體實踐,是統籌發揮黃河下游防洪護岸、水源涵養、生物棲息功能的重點工程。這次集中開工的93個項目,總投資427億元,年度計劃投資152億元,涵蓋濕地保護修復、生物多樣性保護、灘區湖區生態修復保護等多種類型。沿黃25個縣(市、區)有關項目同步開工。

圖/山東省沿黃九市一體打造黃河下游綠色生態走廊暨生態保護重點項目集中開工活動現場。

在沿黃九市現場連線介紹開工項目基本情況時,閃電新聞記者留意到,無論是濟南市黃河淤背區防護林和郊野公園建設工程,淄博市高青縣黃河淤背區百里生態廊道建設項目,還是東營市山東黃河三角洲國家級自然保護區濕地修復工程(一期)項目,“生態保護”“休閑旅游”“綠色發展”都是高頻出現的關鍵詞。另外一個細節也引人關注,房地產在占用土地的同時,會帶來環境負荷的增加,在此次開工的93個重大項目中,沒有一處房地產項目,由此可見山東堅持走高質量發展之路的決心。

主動融入國家戰略,打造高質量發展“生態”基底

“積跬步以至千里,積小流以成江海。”搶抓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上升為國家戰略的歷史機遇,需要穩扎穩打、步步為營。

山東省委、省政府全面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重要指示批示精神,緊密結合山東實際,主動更好服務國家戰略,大力推動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這一重大國家戰略在山東落地落實——

突出重大工程推進。搭建了濟南科創城、黃河戰略研究院、國家生態環境大數據超算云中心等重大支撐平臺;

突出優質項目推介。舉辦了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國際論壇,重點推介新舊動能轉換、生態環保、交通基礎設施等7個領域、259個重點項目。

突出跨區域合作。與沿黃8個省區會商確定了產業發展、生態環保、科教文衛、基礎設施、對外開放等7個領域102個跨省合作事項。

在此過程中,黃河下游生態廊道因承載著實現黃河下游長治久安和灘區居民安居樂業的夢想,日益成為百姓關注的焦點。山東著力推進生態廊道建設,積極打造高質量發展綠色基底。

2020年9月25日,山東省政府新聞辦公室召開“走在前列、全面開創”系列發布會,明確提出把黃河生態廊道建設納入全省推進大規模國土綠化的重點行動,到2025年建成初具規模的黃河生態廊道,流域面積50平方千米以上的1049條河道管理范圍宜綠化率達到95%以上。

如今,站在濟南黃河堤防工程綠化提升改造項目現場,2020年栽植的白皮松、雪松等正舒展身姿,向著春光努力生長。在濟南市林業局和濟南河務局等部門的“牽手”下,濟南黃河兩岸已經實現春花、夏葉、秋楓、冬柏四季全綠,泉城濟南北部堅固的綠色生態屏障就此鑄成。

在黃河三角洲入開口,“綠滿東營”的新氣象同樣讓人心醉。

“建設沿黃生態長廊是東營市開展以沿黃沿海生態防護帶為主體的國土綠化的一項重要任務……在黃河兩岸形成岸綠、景美、宜居、宜游的生態長廊。今年實施建設工程35個,可實現綠化面積10051畝。”東營市自然資源和規劃局副局長喬來秋這樣說。

圖/2020年11月,黃河三角洲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內鳥兒翱翔。

“哪兒環境好,鳥兒最知道”。近年來,緊緊圍繞實施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重大國家戰略,東營市堅持生態優先,謀劃重大項目。隨著黃河三角洲濕地生態逐步改善,入海口自然保護區一級保護鳥類由2013年的12種增加到24種,每年有600多萬只鳥在自然保護區遷徙、越冬、繁殖。

環境就是民生,環境改善最大的受益者是群眾。日前,東營榮獲全球首批“國際濕地城市”稱號,成為獲此殊榮的全球18個城市之一。

新舊動能轉換“初見成效”,高質量發展再譜新篇

2018年1月,我國第一個以新舊動能轉換為主題的區域發展戰略綜合試驗區誕生于山東,加快新舊動能轉換成為統領山東經濟發展的重大工程。

山東沿黃地區煤炭、石油等資源豐富,產值前五的工業門類中,高耗能高耗水的煉油、化工、鋁業、鋼鐵占了4席,綠色發展看似面臨困局。

但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從來都不是非此即彼的“單選題”。

轉身回望,山東堅持“騰籠換鳥、鳳凰涅槃”,經過三年多的艱苦努力,新舊動能轉換初見成效,高質量發展厚積成勢。黃河岸邊的山東,經濟正在變新、變輕、變綠——

新動能看“加”:三年來,山東“四新”經濟增加值年均增速超過20%,占全省地區生產總值比重由2017年的21.7%提高到2020年的30.2%;

舊動能看“減”:累計治理“散亂污”企業超過11萬家,關閉退出化工生產企業1800多家,去產能鋼鐵退出1228萬噸,煤炭退出2807萬噸; 

結構看“轉”:三次產業增加值結構由2017年的7.7:42.7:49.6調整為2020年的7.3:39.1:53.6,“十強”產業占全省地區生產總值比重穩定在50%以上; 

發展看“活”:三年來,全省市場主體增長46%,達到1156萬戶,高新技術企業數量翻番,國家企業技術中心數量全國第一。

城市群是引領高質量發展的主要空間載體。大力推動山東半島城市群高質量發展,對山東自身、于國家全局都具有重大戰略意義。山東強化頂層設計、完善推進機制、出臺指導意見、建立聯席會議制度,支持省會、膠東、魯南經濟圈一體化發展。

如今,在省會經濟圈內,淄博等8市享有濟南公園年票同城待遇;在膠東經濟圈,5市看病實現“一卡通”;在魯南經濟圈,4市文化旅游資源對內同城化、對外共推精品線路……山東半島城市群更加充滿活力。

圖/1月23日,“萬里黃河第一隧”濟南黃河隧道全線貫通。

基礎設施薄弱一度是制約沿黃地區發展的突出問題。山東精心謀劃推進重大項目,2月10日,“萬里黃河第一隧”全線貫通,成功穿越地上懸河;濟鄭高鐵山東境內工程預計2023年年底前建成,魯南高鐵正在加緊建設;此外,山東參與籌辦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協作區第三十一次聯席會議,向11個省區集中推介了沿黃達海高鐵大通道等50個跨省重點合作項目……隨著這些重大基礎設施的建成,山東沿黃地區將注入更強勁的發展動力。

把黃河放到“特別”位置,山東還有“大動作”

“十四五”時期,山東面臨重要機遇中的戰略平臺疊加優勢。深讀2021年山東省政府工作報告發現,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戰略被放到了特別重要的位置。

報告指出:“我省處于‘一帶一路’重要戰略節點,新舊動能轉換綜合試驗區、中國(山東)自由貿易試驗區、上合組織地方經貿合作示范區等國字號平臺加快建設,特別是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戰略,賦予山東重大歷史機遇。”在部署2021年重點工作時,省政府工作報告要求聚力在重大戰略平臺建設上求突破見實效,第一個重點任務就是要“更大力度實施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規劃”。

圖/3月9日,游客在山東省鄒平市臺子鎮黃河沿岸觀光公園內騎行休閑。

全面融入黃河戰略,不僅把山東納入了國家發展戰略版圖,更重要的是為山東發展提供了更廣闊的空間和舞臺。“十四五”時期,如何推進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2021年山東省政府工作報告提出,要抓好這幾個“龍頭”——

建設黃河國家文化公園(山東段),支持濟南等沿黃城市建設非物質文化遺產廊道;

編制出臺生態、水利、文化等9個專項規劃。加快黃河口國家公園建設,開工黃河三角洲、東平湖生態保護與修復等390個重大項目,實施國家節水行動,打造黃河下游生態廊道、科創大走廊和現代產業合作帶。全力推動濟南新舊動能轉換起步區落地,建設黃河三角洲現代農業技術創新中心。

多條溪流的匯聚,形成了黃河的浩蕩之勢。站在“十四五”的新起點上,山東省沿黃9市多方力量凝聚,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方能行疾步穩。

隨著沿黃9市一體打造黃河下游綠色生態走廊重點項目集中開工并加快推進,在“母親河”的潤澤下,黃河下游廣袤的大地必將綠帶如玉,生境成林,生態休閑區、特色旅游區、濕地保育區點綴其間,如珠玉般熠熠生輝。

閃電新聞記者 楊玉金  報道

想爆料?請登錄《陽光連線》( https://minsheng.iqilu.com/)、撥打新聞熱線0531-66661234或96678,或登錄齊魯網官方微博(@齊魯網)提供新聞線索。齊魯網廣告熱線0531-81695052,誠邀合作伙伴。

版權所有: 齊魯網 All Rights Reserved
魯ICP備09062847號-1 網上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1503009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7120170002
通訊地址:山東省濟南市經十路18567號  郵編:250062
技術支持:山東廣電信通網絡運營有限公司

  • 
    
    <object id="arwpy"><dfn id="arwpy"><ul id="arwpy"></ul></dfn></objec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