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在山東,有這樣一群外國友人,他們來自五湖四海,膚色不同、語言不通、文化不同,但他們都鐘愛山東,甚至扎根山東。齊魯網、閃電新聞聯合山東省外辦共同推出“外國友人講山東故事”系列融媒體專欄報道,今天我們來認識一位在泉城濟南工作生活的德國人——史蒂芬?曼寧。
“你好,我叫Stefan Meining,中文名字叫曼寧,因為德文Meining和中文“曼寧”音相近。”早9點,閃電新聞記者見到曼寧時他正在為下午的出差做準備,一見面,曼寧就很熱情,“我中文不是特別好,交流起來容我多想一會,雖然來中國很多年,但是用中文交流的機會還是不太多”。
“想要的,濟南這里都有。”
1987年1月,曼寧出生在德國,學業結束后曾在知名跨國企業擔任高級顧問,現在在濟南創辦公司。出差對曼寧來說是常事,“快節奏”是曼寧留給記者的初次印象。
曼寧的公司在濟南中央商務區的一座寫字樓里,14層高的辦公室,窗外能看到整個濟南CBD。“我喜歡這個位置,每次往外看,都能看到很多的街道,有行人、有車,有人氣,很熱鬧。”
“我2011年來到濟南,就住在全運村的酒店。”第一次來山東,曼寧的印象特別深,“我們開車去東邊的工廠,在路上都能看到村民養的公牛,路很窄,而且沒有我喜歡的咖啡店。”
盡管不喜歡,但為了工作,曼寧還是留在了濟南,開始了異國他鄉的生活。讓他沒想到的是,接下來,在濟南,一切都像變魔術般帶給他奇跡。
隨著濟南快速發展,曼寧也一步步親眼見證了泉城濟南的變化。“現在城市特別好看,大路漂亮,小路整齊。差不多10年的時間,高樓大廈成片成片都起來了,超市、商場,就連我喜歡的咖啡店都有了。在濟南我想要的,什么都有了,現在給我的印象就是國際化的‘小上海’。”
“我很開心,每天不一樣。”
“早晨8點到公司,晚上6點下班,一天的時間都很忙。”曼寧對待工作,像極了大多數德國人具有的嚴謹。“我教過300多名老師,給他們培訓如何給自己的學生做教育,別人都是給學生培訓,我是給老師做培訓,變成老師的老師了。”
曼寧的雙元教育培訓涵蓋多個行業,機電一體化、智能制造、工業4.0等。曾經在11個國家做過培訓的曼寧,他認為中國在這些領域發展、進步的最快。“學習能力太強了,5年前基本上是零經驗,現在已經追上來。”
除去工作,曼寧告訴記者,其實他的生活也很簡單。
“我喜歡一些簡單的食物,不喜歡貴的飯店,燜餅、炒面、拉面、水餃、烤肉我都喜歡吃。”曼寧搖了搖頭告訴記者,“太可惜了,好吃是好吃,可惜我自己不會做。”
在濟南生活的日子,曼寧表示跟在德國生活不一樣。“在濟南,同事、朋友、鄰居見面都會打個招呼,相互關心、問候一下孩子上學、生活習慣之類;而在德國,沒人會關心這個,只會說上一句,‘來,我們喝一杯’”。
現在,在工作閑暇之余,曼寧也會騎上自己心愛的電動摩托車,去感受濟南這座城市。“不管是烈日還是刮風下雨,我特別喜歡騎車出去逛逛,以前住的地方是農村,現在是新的城市中心,我很自豪。在濟南,我很開心,每天都不一樣”。
談到未來,曼寧告訴記者,“希望我的公司大一點,更有錢一點。”對公司以后的發展,曼寧想創造屬于自己的產品和品牌,也對今后的發展充滿了信心。“我覺得開一個公司在濟南是很好的事情,比在德國好。”曼寧信心滿滿地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