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齊魯網
2019-07-08 18:06:07
齊魯網7月8日訊 到2022年,數字經濟與經濟社會各領域融合的廣度、深度顯著增強,重要領域數字化轉型率先完成,數字經濟規模占全省GDP比重年均提高2個百分點。7月8日召開的省政府常務會議上,原則審議通過的《山東省支持數字經濟發展的意見(送審稿)》(以下簡稱《意見》),明確了數字經濟發展目標。
數字產業、數字農業、智能制造、智慧服務、培育新業態,發展數字經濟有這五大重點
《意見》指出了未來五大重點任務。一是提升數字產業化水平。發揮數據資源基礎作用,推動關鍵技術研發,壯大產業規模,提升創新能力,優化產業結構,將數字產業打造成我省支柱產業。做大做強大數據、云計算、物聯網等核心引領產業,超前布局人工智能、虛擬現實、區塊鏈等前沿新興產業,鞏固發展集成電路、基礎電子等關鍵基礎產業,全面提升高性能計算機、高端軟件、智能家居等特色優勢產業。
二是發展特色高效數字農業。以打造鄉村振興齊魯樣板為引領,著力發展農業“新六產”,培育數字農業新動能。創新發展智慧農業,推進數字技術在農業生產、經營、管理和服務等環節的集成應用。推動智慧農機、智慧灌溉、智慧漁業、智慧種業、智慧畜牧工程建設,建設一批智慧農業應用基地。培育“互聯網+訂單農業”,建立產銷銜接服務平臺,促進消費需求與農業生產高效匹配。大力發展農村電商,積極推動電子商務進農村綜合示范工作。
三是推動智能制造升級。大力推進我省現代優勢產業集群+人工智能,促進制造業數字化、網絡化、智能化,實現傳統制造向高端、綠色、服務轉變。構建一批跨行業、跨領域工業互聯網平臺,推動工業互聯網創新應用,加快企業上云。實施智能制造“1+N”提升工程,大力發展智能制造裝備和產品,支持工業機器人、核心工業軟件、傳感器等發展,加快智能工廠、智能車間建設。圍繞新一代信息技術、高端裝備、新能源新材料等十強產業,推進智能化、數字化技術及裝備深度應用。
四是打造智慧服務示范區。推進數字技術與生產性服務業、生活性服務業融合滲透,持續擴大和升級信息消費,不斷釋放數字化現代服務業發展潛能。加快發展互聯網金融、智慧物流、數字化設計等生產性服務業,促進生產服務體系專業化、高端化。發展智慧精品旅游、數字文化創意產業,提升生活智慧化服務能力和水平。支持發展平臺經濟、分享經濟和體驗經濟,鼓勵科技服務、商品交易、物流運輸等領域專業平臺建設。加大電商品牌培育,促進電商創新集聚發展。
五是加快培育數字化新業態。鼓勵探索基于數字化的新型生產關系,推進數據賦能研發、生產、流通、服務、消費全價值鏈協同和融合應用。大力發展眾包眾創,培育推廣大規模個性化定制、網絡協同制造、遠程運維服務等新模式。分級分類開展新型智慧城市、數字園區、數字社區、數字鄉村建設,加大應用場景開放力度,鼓勵更多數字新技術、新產品、新模式在智慧城市建設中應用落地。
健全“6+N”一體化政務信息資源體系 加快 5G 網絡建設
《意見》提出要加大要素供給。一是優化數據資源供給。完善人口、法人單位、公共信用、宏觀經濟、空間地理和電子證照等基礎數據庫,分批建設主題數據庫和通用業務數據庫,健全完善“6+N”一體化政務信息資源體系。
其次是升級基礎設施。將信息基礎設施建設納入國土空間規劃,組織編制信息基礎設施專項規劃,統籌考慮光纖網絡、通信機房、管道、鐵塔、基站等基礎設施的布局。加快 5G 網絡建設,按照國家有關法規程序,使用路燈、監控桿、機關事業單位辦公樓等公共資源,在規劃、用地、環評、用電等方面予以支持。
再次是降低用電成本。對符合條件的各類數據中心、災備中心、超算中心、通信基站等執行工商業及其他電價中的兩部制電價。支持數據中心集約化、節能化建設,對符合規劃布局,服務全省乃至全國的區域性、行業性數據中心,用電價格在每千瓦時 0.65元的基礎上減半,通過各級財政獎補等方式降至 0.33 元左右。根據實際用電量和產業帶動作用,分級分檔給予支持。
最后是保障建設用地。對納入省重點建設項目的數字經濟發展建設用地優先保障。屬于下一代信息網絡產業、新型信息技術服務、電子商務等經營服務項目,可按商服用途落實用地。數字技術企業所需工業用地的土地出讓底價,在國家規定標準范圍內可根據土地估價結果和產業政策綜合確定。
對科研工作站博士(后)每人每年補貼 5 萬元
《意見》還提出要強化人才支撐。要多層次培養人才。對新設立博士后科研工作站的數字技術企業按規定給予招收補貼,對符合條件的入站博士(后)給予每人每年 5 萬元生活補貼,最長補貼 3 年;出站留魯企業工作并簽訂5 年以上勞動合同的,按規定給予一次性補貼 15 萬元。
《意見》指出要高質量引進人才。支持數字經濟領域企事業單位采取掛職兼職、技術咨詢、周末工程師、特崗特聘等方式引進急需緊缺高層次人才。省泰山學者、泰山產業領軍人才、“外專雙百計劃”等省級人才工程加大對數字經濟領域人才和團隊引進的支持。
此外,《意見》認為還應創新引智方式。優先支持數字技術企業在境外建立研發基地、開放實驗室、科技孵化器、技術轉移中心等離岸創新創業基地,視離岸人才引進使用數量和規模,經評審認定,分別給予 500萬、400 萬、300 萬補貼。
激發創新活力承擔國家重點科研項目最高補貼 1000 萬元
山東發展數字經濟還要激勵企業創新投入。對數字技術領域具有重大創新引領作用的國際和國家標準給予獎勵。對獲得中國專利金獎、銀獎和優秀獎的數字技術企業,分別給予每個獎項獎補 50 萬元、20 萬元、10萬元;對獲得省級及以上自然科學、技術發明、科學技術進步獎的數字技術企業,省財政一次性給予最高 500 萬元獎勵。引導企業建立研發準備金制度,對符合條件的數字技術企業按研發投入比例給予最高 1000 萬元后補助。
要支持創新平臺建設。優先支持數字技術企業建設國家重點實驗室、技術創新中心、產業創新中心等創新平臺,新獲批的給予最高 3000 萬元貼息、獎補或股權投入。承擔國家重點科研項目最高補貼 1000 萬元。對列入省級重點支持的“個十百”產業互聯網平臺,省財政給予最高 1000 萬元的貼息、獎補或股權投入,列入國家工業互聯網平臺的,提高到 3000 萬元。
除加大要素供給、強化人才支撐、激發創新活力外,《意見》還在培育市場主體、加大資金扶持等方面明確了支持措施,共提出19條具體政策措施。
想爆料?請登錄《陽光連線》( https://minsheng.iqilu.com/)、撥打新聞熱線0531-66661234或96678,或登錄齊魯網官方微博(@齊魯網)提供新聞線索。齊魯網廣告熱線0531-81695052,誠邀合作伙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