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大眾日報
2018-06-05 07:59:06
□ 魯 義
習近平總書記在今年全國“兩會”參加山東代表團審議時指出,要牢固樹立正確的政績觀,既要做顯功,也要做潛功,不計較個人功名,追求人民群眾的好口碑、歷史沉淀之后真正的評價,這為我們牢固樹立正確政績觀、強化宗旨意識、加強作風建設提供了根本遵循。對標總書記重要指示要求,全省各級干部必須牢固樹立正確政績觀,從“我的政績”中解放出來,干在實處、走在前列,把總書記重要講話精神真正轉化為山東發展的生動實踐。
怎樣看待政績,秉持什么樣的政績觀,是黨員領導干部黨性修養的重要體現。政績觀往往決定著工作思路、工作方式、工作作風,而政績觀端正不端正、正確不正確,直接影響著事業的成敗。為什么有的單位對上級的決策部署搞選擇性執行,對個人和部門有利的就積極去做,不利的就打折扣、搞變通,甚至不貫徹、不落實?為什么曾經有個別干部為了面子上所謂的政績,為了數字好看,不顧成本,不惜代價,做出污染環境、損害群眾利益的事情?為什么過去有的地方搞華而不實的花架子,出現一些形象工程,甚至弄一些假項目、假數字、假政績來糊弄人?這些問題的存在,說到底是政績觀出了問題,都在于對“什么是政績、為誰創造政績、如何創造政績”的認識出現了偏差。
從“我的政績”中解放出來,關鍵要解決好政績為誰而樹、樹什么樣的政績、靠什么樹政績的問題。比如,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實現騰籠換鳥、鳳凰涅槃,加快新舊動能轉換,破解前期形成的難題,勢必經歷陣痛,我們力求把陣痛縮短一點,陣痛的烈度降低一些,但實現無縫對接確實很難。這就可能會在一定時期內造成“政績不顯”的假象甚至遭到非議,個人會有一些“不甘”與“委屈”。“此心光明,何懼毀譽!”為了落實好總書記的重托,為了黨和人民事業的長遠發展,為了山東人民的根本利益,為了開創新時代現代化強省建設新局面,個人一時的所謂“政績”又算得了什么?基礎打牢了,動能轉換好了,發展質量上來了,才是我們貨真價實的“政績”,歷史必將給予公正的評價。全省各級黨員領導干部要有“功成不必在我”的境界,從強調“我的政績”向“我的責任”轉變,既做顯功又做潛功,既多辦近期能夠見效的實事好事,也要把為將來作鋪墊、打基礎、利長遠的好事辦好。
“政聲人去后,民意閑談中”。政績,最終都要靠實踐、人民和歷史這三把尺子來檢驗。只要全省各級強化久久為功的意識,既只爭朝夕,又不急功近利,不搞所謂的“政績”工程,察實情、出實招、辦實事、求實效,打造鄉村振興的“齊魯樣板”,更加注重經略海洋,加快新舊動能轉換,打好三大攻堅戰,一步一個腳印地推進各項工作,就一定能不斷創造出經得起實踐、人民和歷史檢驗的業績。
想爆料?請登錄《陽光連線》( https://minsheng.iqilu.com/)、撥打新聞熱線0531-66661234或96678,或登錄齊魯網官方微博(@齊魯網)提供新聞線索。齊魯網廣告熱線0531-81695052,誠邀合作伙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