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齊魯網
2018-02-23 21:00:02
山東新舊動能轉換重大工程系列評論⑤
忘路之遠近——山東奮力開創發展新局面
齊魯網2月23日訊 春天,是一個奇跡的存在。沉舟側畔千帆過,病樹前頭萬木春。枯草都能發新芽,這個季節注定有所作為。
2月22日,山東省全面展開新舊動能轉換重大工程動員大會召開,成為吹響山東向高質量發展的進軍號,開啟了齊魯大地向經濟文化強省建設目標進發的新步伐。
浮云一別后,流水十年間。曾幾何時,齊魯大地是一塊亮晃晃的金字招牌,地域文化深厚、傳統產能巨大、基礎設施雄厚,令其他省難以望其項背。漸漸的,公路修得少了,人才卻跑得遠了;城市建得快了,發展卻走得慢了。
莊子曾說過:“始乎諒,常卒乎鄙;其作始也簡,其將畢也必巨。”對山東來說,再創輝煌似乎比開創來得更為艱巨。
這讓筆者想起齊魯制藥:從一家瀕臨破產的小廠,蛻變為1990年總產值就突破億元的領頭企業,齊魯制藥用了10年的時間。這大概應了那句老話——十年重見,秀色照清眸。
為了讓職工擺脫賣冰棍的困境,齊魯制藥對“掙了錢先去搞研發”的想法極為堅定。從1982年引進第一名大學生開始,齊魯制藥在其后的每年都會引進少則兩三名,多則上百名大學生。隨著人才隊伍不斷的壯大、企業結構也逐步得到優化。
正因為有了研發導向,有了人才機制,有了科研美譽,齊魯制藥積聚了新十年發展的底氣。
沒有人才的企業注定喪失發展的底氣,沒有人才的地域注定缺失創新的原動力。打造新山東,不再是簡單的埋頭苦干,而是要“思想再解放、改革再深入、工作再抓實”。
一直力求平穩的山東如何陣痛發展,其實是個說短不短的時間考題。芳林新葉催陳葉,流水前波讓后波。在提升產業層次、優化產業結構、實現轉型升級過程中,要剝掉積年累月的習慣,達到浴火重生并非易事。
劉家義書記提出:“各地要立足實際,圍繞‘十強’產業,發揮自身優勢,突出發展特色,確定好各自培育的重點產業。”他明確指出,“有幾個產業算幾個產業,以重點產業培育帶動其他產業發展”。
對山東來說,傳統產業偏重既是劣勢,卻也意味著未來發展的巨大空間。傳統產業體系規模總量大,競爭實力強,完全有能力在此基礎上,借助新舊動能轉換的東風進行改革升級,形成支撐經濟發展的新動能。
今年2月。在山東臨工的裝載機焊接車間,巨大的機器人手臂正在對裝載機后車架上驅動橋的部位進行焊接,成為國產機器人行業和高端裝備制造業“兩化”融合的一個縮影。
在成功實現這一“兩化”融合的曲道奎博士看來,山東產業有很大的優勢和非常好的工業基礎,企業作為市場主體能主動增強創新動力、活力和實力,完成產業轉型升級的關鍵點,便能迎來山東發展的美好未來。
孫中山先生在《建國方略·自序》中曾寫到:“吾心信其可行,則移山填海之難,終有成功之日;吾心信其不可行,則反掌折枝之易,亦無收效之期也。”惟其艱難,方顯勇毅。
今年1月初,國務院正式批復了《山東新舊動能轉換綜合試驗區建設總體方案》。有人懷疑,綜合試驗區建設的起勢之局是否能成為我省再次崛起的高光時刻。而以山東人吃苦耐勞、不輕言放棄的精神建設現代優勢產業集群,完全可以做到奮起而直追,以忘路之遠近。
想爆料?請登錄《陽光連線》( https://minsheng.iqilu.com/)、撥打新聞熱線0531-66661234或96678,或登錄齊魯網官方微博(@齊魯網)提供新聞線索。齊魯網廣告熱線0531-81695052,誠邀合作伙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