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齊魯壹點
2018-01-19 06:40:01
18日,記者從山東省政府新聞辦召開的發布會上獲悉,目前我省建設各類扶貧車間6126處,吸納貧困人口就業12.6萬人。為更好地總結推廣我省精準扶貧經驗,規范全省扶貧車間的建設、管理和發展,省質監局組織制定了《精準扶貧 扶貧車間》地方標準,將為各地扶貧車間建設提供規制和參h考。
據了解,菏澤市鄄城縣立足戶外家俱、紡織服裝、發制品產業優勢,引導企業把加工車間建在村里,吸引貧困群眾、留守婦女到車間打工掙錢,被群眾稱為“扶貧車間”。不僅實現了貧困人口就地就近就業,掙錢顧家兩不誤,而且提升了鄉村文明和村級治理水平,促進了農村和諧發展。目前,全省建設各類扶貧車間6126處,吸納貧困人口就業12.6萬人。
國務院扶貧辦總結了山東省菏澤市鄄城縣“扶貧車間就地就近就業”這一創新做法并上報中央,2017年2月21日,“扶貧車間”被納入中央政治局第39次集體學習的精準扶貧案例之一。
去年10月以來,山東省扶貧辦會同省質監局組織編制了《精準扶貧扶貧車間》山東省地方標準,標準共8章105條。山東省質量技術監督局副巡視員郭大雷介紹,精準扶貧標準共七部分,重點對扶貧車間選址、運營管理、資金籌措、用工來源、收益分配等內容進行了明確。精準扶貧標準界定了扶貧車間的概念,即:“建設在鄉、村,以不同類型的建筑物為生產經營活動場所,以壯大貧困村集體經濟、解決貧困人口就地就近就業為目的,以從事農產品初加工、手工業、來料加工經營等勞動密集型產業為主要內容,實現貧困人口增收脫貧的就近就業扶貧模式。”
據郭大雷介紹,精準扶貧標準提出了扶貧車間的建設標準,從工資保障、勞動保護、安全生產、環境衛生、用工方式等方面提出了明確的規范。明確了扶貧車間的發展方向,強調因地制宜、因需設置,杜絕建而不用、閑置浪費,并強調使用財政專項扶貧資金、整合資金以及企業、個人等援建的扶貧車間,要和村集體簽訂資產移交合同,依法對產權公證后,扶貧車間產權歸村集體所有;由政府、企業等聯合建設的扶貧車間,應簽訂資產認定協議,明確產權和分紅比例。收益主要用于幫扶建檔立卡貧困人口。
(齊魯晚報·齊魯壹點 記者 張召旭)
想爆料?請登錄《陽光連線》( https://minsheng.iqilu.com/)、撥打新聞熱線0531-66661234或96678,或登錄齊魯網官方微博(@齊魯網)提供新聞線索。齊魯網廣告熱線0531-81695052,誠邀合作伙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