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齊魯網
2017-12-07 18:19:12
齊魯網青島12月7日訊(記者 郭靜 青島臺 李浩 通訊員 杜德樂)今年,在袁隆平院士的指導下,青島海水稻在研發上取得了重大進展。“第二屆國際海水稻論壇”今天在青島即墨舉行。對于發展海水稻,保障國家糧食安全,袁老又有哪些新期待,一起去看看。
本次海水稻論壇以“鹽堿地稻作改良”為主題,來自國內外300多名專家代表,圍繞“耐鹽堿水稻”、“農業物聯網”、“土壤改良”等議題進行交流。
中國工程院院士袁隆平在開幕式上發言,他說:“中國有十幾億畝鹽堿地,兩億畝,包括灘涂在內,可以發展海水稻,為了保障糧食安全,就有兩條重要途徑,一是通過國際進步提高單位面積的產量,第二就是擴大耕地面積,中國有兩億畝包括灘涂在內可以發展海水稻,我希望通過這次研討會,大家共商如何發展海水稻。”
“土壤四維改良法”技術公布
論壇上,青島海水稻研發中心獨創的“土壤四維改良法”技術成為本次大會的亮點。青島海水稻研發中心鹽堿地稻作改良處處長張霞介紹說:“通過我們的四個維度,一個是要素物聯網系統、第二是土壤定向調理劑系統,第三是植物生長調節素系統,第四個是抗逆性水稻,這四個維度構成了我們整個的系統,這是我們的核心技術,也是將來用作我們整個區域,所有鹽堿地改造的方式、方法。”
“土壤四維改良法”不僅能應用于改良沿海及內陸鹽堿地,還能對重金屬污染及農殘土地進行修復,這一技術可以針對目標土壤做出最優解決方案。明年,青島海水稻研發中心將在全國五大鹽堿地板塊建立示范基地。
會議現場袁隆平院士與新疆兵團設計院簽訂合作協議。國際水稻所駐中國代表葉國友說:“總的來說,(新疆)可能缺水,從一年來講它缺水,但是在它水比較多的季節,我們將我們的作物和天氣配上套,把降雨利用起來,它不一定需要你灌很多水。”
第一代海水稻研究成果顯著 袁老“滿意不滿足”
據了解,我國有十幾億畝鹽堿地,其中2.8億畝具備農業開發利用的可能性,耐鹽堿水稻的研發種植具有重要的戰略意義。今年9月底,青島種植的首先茬海水稻開鐮收割,在千分之六海水濃度的實驗田里,畝產最高達到了620.95公斤。對于這一結果,袁老的態度是“滿意不滿足”。
中國工程院院士袁隆平說:“明年要在海水濃度0.8%左右的情況下,畝產300公斤以上。2018年或2019年,搞區試或生產試驗,2020年,就可以大面積推廣了。”
想爆料?請登錄《陽光連線》( https://minsheng.iqilu.com/)、撥打新聞熱線0531-66661234或96678,或登錄齊魯網官方微博(@齊魯網)提供新聞線索。齊魯網廣告熱線0531-81695052,誠邀合作伙伴。
網友評論僅供網友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齊魯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我來說兩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