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新銳大眾
2017-09-07 13:17:09
8月22日至26日,山東省第三十一次社會科學優秀成果獎評選會議在萊蕪舉行,共評出優秀成果249項,其中一等獎30項、二等獎100項、三等獎119項,同時對入選《國家哲學社會科學成果文庫》的1項成果,經投票確認后授予特等獎。
“本次評獎最大的特點就是評價體系和評選機制更趨完善。”省評獎辦工作人員介紹,經過5年的改革探索,省社科獎評選已經進入成熟穩定階段,評獎過程更加順利、獲獎成果學術水平高,年輕學者脫穎而出態勢更加明顯。
今年,省評獎辦對客觀賦分審核專家庫和評選專家庫進一步完善更新。目前的評選專家庫涉及22個學科門類、近300個研究方向,已入庫專家2031人,其中一類專家(博導或三級以上教授、研究員)694人,占34.17%。參與評獎的69名評選會議專家和10名客觀賦分審核專家,均在監督委員會監督下,通過電腦隨機抽選。同一部門、單位在同一學科組的評選專家最多只能有1人,69名專家分布于39個部門和單位,其中博導或三級以上教授、研究員38名,占55.07%。
評選依然由客觀賦分和專家打分兩部分組成。客觀賦分占30%,采取封閉匿名形式進行。每個學科組由2名專業人員賦分,1名審核專家審核,打完本學科組分數后,兩個學科組對調重新賦分并審核,每份成果最終由6個人共同確定分數。評選會議專家打分占70%,采取專家背靠背獨立評分與學科組民主評議相結合的方法封閉匿名評選。分數排序后按1:1.3的比例進入復議范圍。本組專家在民主討論的基礎上記名投票選出本組二、三等獎,同時推薦本組特等獎和一等獎候選成果。之后在傳閱的基礎上召開全體評選專家會議,由全體專家記名投票選出一等獎和特等獎。
程序嚴格方能確保公平。本次評獎所有獎項全部分到各個學科組,不留照顧平衡名額,不突破獎項總數。特等獎和一等獎投票,直接用大屏幕當場顯示票數和結果。評選重點環節如獲獎指標分配、抽取專家、確定學科組召集人、錄入分數、劃定入圍線等全部在監督下進行。
省評獎辦工作人員介紹,今年有兩項創新,首先是增加了政治審讀環節,在評選會議專家打分環節,按照事先根據二級學科分好的成果類別和專家具體研究方向,由專家對各自負責的成果仔細審讀,并填寫政治審讀意見表。“我們都是邊打分邊審讀,確保每一句話導向不出問題。”教育學組評委、臨沂大學社會服務處處長、三級教授趙勇說。
另一項創新舉措是對重復率嚴格檢測,每個申報者都要提交第三方機構出具的《文本復制檢測報告單》,“以往我們也要求申報者對成果查重并進行重復率承諾,但一律提交第三方機構出具的查重報告還是首次。”省評獎辦工作人員介紹,此舉確實擋住了一些申報者,有助于進一步營造健康的學術生態。
“今年的獲獎成果質量非常高。”山東社會科學院法治研究中心主任、三級研究員、碩導于向陽說,作為法學組評委,評選時他不得不面臨難以取舍的局面。
無獨有偶,10個學科組的評選專家都欣喜地發現,今年的成果質量之高,足以代表山東學界的研究水平。期刊和出版社層次高,國內綜合類期刊排名第一的《中國社會科學》有3項成果、教育類排名第一的《教育研究》有8項成果、出版社排名第一的人民出版社有16項成果,僅發表在國外期刊上的成果就有21項,表明山東社科成果的國際影響力和話語權進一步增強。
不少獲獎成果都有較大社會反響,其中著作類引用最多的達104次,文章類引用最多的達235次,有10項成果進入國家和省委決策。“我們應用普及組的一等獎《山東融入“一帶一路”建設戰略研究》就是既接地氣,又能對山東經濟社會發展產生影響的成果。”齊魯工業大學工商管理學院副院長、三級教授、碩導陳加奎說。
記者發現,在249項獲獎成果中,45歲以下的青年學者127人,占50.8%,其中一等獎獲得者中,45歲以下的12人,占40%,最年輕者32歲;二等獎45歲以下的49人,占49%;三等獎45歲以下的66人,占55%,最年輕的4名獲獎者只有29歲。“經濟學組的四個一等獎中,有三個獲獎者都是38歲。”山東大學經濟研究院院長、二級教授、博導黃少安認為,年輕學者脫穎而出,也印證了社科評獎不看學歷、不問資歷,只靠成果說話。
想爆料?請登錄《陽光連線》( https://minsheng.iqilu.com/)、撥打新聞熱線0531-66661234或96678,或登錄齊魯網官方微博(@齊魯網)提供新聞線索。齊魯網廣告熱線0531-81695052,誠邀合作伙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