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濟南時報
2017-03-31 11:18:03
4月1日起,我國醫師注冊制度將迎來重大變革,醫師多點執業將在全國全面推開。記者了解到,自2011年起,山東就啟動了多點執業試點,但多年來全省僅有幾百名醫生申請,醫師多點執業遭遇“叫好不叫座”。對此,有關人士指出,好政策還需要好的細則配套出臺,才能讓醫生有精力、有膽量走出去。
申請多點執業的多是離退休醫生
醫師多點執業是指,中級職稱以上的執業醫師可在不超過三家醫療機構注冊專業領域多點執業。它打破了原本醫師只能在唯一一個注冊單位執業的壁壘。按理說,多點執業后醫生可以更大限度地發揮自己的才能為更多病患服務,同時又可增加收入;基層醫院也可由此引進人才,加強基層醫療實力。本是“一舉兩得”的事情,但記者采訪發現,現實中卻沒想象得那么美好。
記者分別采訪了省立醫院、齊魯醫院、省千佛山醫院和山大二院等優勢醫療資源相對集中的幾家大醫院,發現這些醫院很少有醫生主動申請多點執業。記者了解到,自2011年我省啟動醫師多點執業試點工作以來,目前僅有幾百名醫生申請多點執業,其中大部分是離退休醫生,或在同一醫療集團內不同單位執業,或是因公到所在醫院的基層合作醫院幫扶執業。以個人名義申請多點執業且進行備案的公立醫院醫生很少。
怕得罪醫院,醫生只敢私下“走穴”
與名正言順地申請多點執業形成對比的是,很多醫生熱衷于在節假日等空余時間私下到基層醫院“走穴”。一家三甲醫院不愿透露姓名的專家告訴記者,私下“走穴”一是為了撈外快,二是為了擴大自己的影響力。“我們覺得,醫院把我們從年輕醫生培養成現在的專家,花了大量的人力物力,不會情愿我們再去為其他醫院服務。所以我們都不愿先出頭,去向‘老東家’申請走穴。得罪了醫院,沒啥好處。除非我們可以通過到基層‘走穴’,把基層疑難雜癥的患者引流到醫院來。”
很多在職醫生表示,即使醫院愿意,自己也無時間精力去別的醫院坐診。一位科室主任說,據他了解,國外的醫師之所以可以多點執業,是規定了醫師每周工作14小時到18小時,其他時間可以自由支配。而我國的醫生并沒規定工作時間,基本是“隨叫隨到,不到出了事就是你的責任”,所以誰也不敢再多點執業。而且,到院外執業,萬一出了事,是誰的責任,這個也需詳細規定。
想全面推開還得出臺細則
之前,沈陽等城市就出臺了相關細則規定對醫師多點執業進行鼓勵。對醫療機構“多點率”的考核,不達標要有說法,同時規定醫師“走穴”無需“娘家”同意。
相關人士表示,如想醫師多點執業真正落地,需要進一步推進公立醫院改革,讓醫院卸下“經營”包袱,回歸公益屬性,明確醫生各執業點之間的薪酬分配、責任劃分等。此外,在醫療風險分擔、醫療事故保險體系建設之外,持續呼喚相應配套細則的補位。對醫生而言,多點執業要基于不影響本院工作,不降低醫療服務質量的前提,重視個人口碑的積累和患者的反饋。
想爆料?請登錄《陽光連線》( https://minsheng.iqilu.com/)、撥打新聞熱線0531-66661234或96678,或登錄齊魯網官方微博(@齊魯網)提供新聞線索。齊魯網廣告熱線0531-81695052,誠邀合作伙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