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煙臺晚報
2025-02-10 09:36:02
原標題:老唐和煙臺青香蕉蘋果
來源:煙臺晚報
原標題:老唐和煙臺青香蕉蘋果
來源:煙臺晚報
蔡華先
唐殿功,一個普普通通的農民,在一百多年前居住福山紹瑞口村,正是他通過嫁接培育出了享譽大江南北的煙臺青香蕉蘋果,開創了中國本土培育現代蘋果品種的先河。
二十世紀六七十年代,紹瑞口村的青香蕉蘋果馳名中外。中國工程院院士、蘋果專家束懷瑞教授曾說:“煙臺是中西蘋果雜交的發祥地。”而中西蘋果第一次雜交之地,就是紹瑞口村,其始作俑者就是唐殿功。
一
青香蕉蘋果是怎么來的呢?
我國古代有一種與現代蘋果十分接近的種屬,通稱“綿蘋果”,品種多樣,有柰、花紅、林擒、頻婆果、平波等名稱。白居易有詩云:“花含春意無分別,物感人情有淺深。最憶東坡紅爛熳,野桃山杏水林檎。”山東氣候適宜,到明代萬歷年間,福山已廣泛種植蘋果。萬歷四十六年(1618)《福山縣志》就記載,福山境內栽培有“花紅”等品種。萬歷年間的農書《群芳譜·果譜》中有“蘋果”詞條,稱“蘋果出北地,燕趙者尤佳。”專家認為這是漢語中最早使用“蘋果”的發端。不過,這時的蘋果全是本地蘋果,也叫“綿蘋果”,果子質量較差,果肉綿軟易爛,汁水也少,吃起來口感欠佳,也難以儲存。古代典籍中有記載說:“煨熟食之,味與栗無異。”
19世紀70年代初,在毓璜頂東南的一片山坡上,出現了一座果園——廣興果園,果園的主人是來自美國的傳教士倪維思。在《山東果樹志》一書中,對此有比較詳細的記載:“1861年6月,美國傳教士約翰·倪維思受長老會派遣,由上海來登州(今蓬萊)宣教,后因妻病重,于1864年返美就醫。1871年再度來煙臺時,帶來了西洋蘋果、洋梨、美洲葡萄、大櫻桃和歐洲杏等多種果苗,在煙臺毓璜頂東南山麓創建廣興果園。”這些西洋水果不論品質還是口感都優于當地水果,逐漸成為市場上的搶手貨。這些來自異國他鄉的apple,當地人是見所未見的,因其形貌與當地原生蘋果樹很像,于是就借用“蘋果”一詞名之。由此開創了中國蘋果栽培的新紀元,從此煙臺蘋果的歷史開始改寫,煙臺成為我國栽培現代品種蘋果的發祥地。
1899年,經常到煙臺出售農副產品的福山紹瑞口村農民唐殿功,路過毓璜頂東南山的廣興果園時,發現園里的蘋果樹結的果子又大又香。唐殿功是個有心的青年,他心里想:能不能把它移植到自家的園上,叫自家的蘋果樹也能結出這么好的果子呢?
后來,唐殿功如愿弄到了幾根蘋果枝條。
至于他是如何得到廣興果園的蘋果樹枝條的,在民間有幾種不同的傳說版本,其中一個版本是這樣的:唐殿功在經過廣興果園的時候,趁著護園人不在眼前,神不知鬼不覺地從果園邊上的鐵絲網下鉆了進去,從樹上折下兩根果枝,撒腿就往園外跑。在過鐵絲網的時候,由于不小心,弄出了響聲,被護園人發現,護園人手牽狼狗追了上來。唐殿功一看事情不好,急得渾身出了冷汗。眼看護園人就要來到面前,他急中生智,將兩根果枝折了幾折,藏到牲口馱子下面,并裝著系腰帶的樣子。護園人來到唐殿功身前,問道:“你在干什么?”唐殿功邊系腰帶邊答道:“我解了下手,不小心碰了你們的鐵絲網。”他系好腰帶后,從布兜里掏出旱煙袋,挖了一鍋煙遞上去說:“先生,請嘗嘗咱的旱煙,可有勁啦!”護園人沒看出什么破綻,就轉頭走了。
唐殿功剪下的是白龍蘋果的枝條。
回家之后,唐殿功把剪來的蘋果枝條當接穗,把自家的海棠樹當砧木,將它們嫁接起來。三年后,嫁接的果樹陸續開花結果,結出的果實形狀像豬嘴,果皮呈青綠色,果肉黃白色,香味馥郁,帶有香蕉的味道,其品相、口味,既優于西洋蘋果,又明顯改善了原生蘋果的品質。有人建議說,這種蘋果顏色青、味道香,類似南方的香蕉,那就取名為“青香蕉”蘋果吧。于是,日后享譽大江南北的青香蕉蘋果就在紹瑞口村誕生了。
二
唐殿功為什么不用種子繁殖卻要嫁接呢?其實,熟悉果業技術的人都知道,嫁接有比種子繁殖更多的優勢。一是能保持品種的優良特性。直接用種子播種長出來的實生果樹,往往易失去原品種的優良性狀。這是因為果樹經過異花授粉后,具有雙親遺傳特性,后代性狀分離,表現良莠不一,失去原母株品種的一致性。嫁接苗的接穗多采自發育成熟、性狀穩定的母株,其遺傳性狀已經穩定,因此嫁接后不會發生變異,能夠保持母株的優良性狀。因此,大多數果樹,如蘋果、梨、桃、李、柑橘等普遍采用嫁接方法繁殖。二是能提早結果。用種子繁殖的實生果樹開花結果晚,用嫁接繁殖則可提早開花結果。三是增強抗逆性。果樹嫁接用的砧木多數是野生、半野生品種,它們對不良環境有較強的適應性,用作砧木可明顯增強果樹的抗逆性。四是能加快優良品種的繁育。
唐殿功培育出青香蕉蘋果后,因為它相較于本地綿蘋果的優勢,漸漸地,名氣越來越大,親戚和鄰居都來要接穗。多年之后,在以紹瑞口村南龍王山為中心數十里的范圍內,形成了紹瑞口、旺遠、蔡家夼、集賢、夏家5個“豬嘴香蕉”自然片區。自此,青香蕉蘋果便在紹瑞口村一帶繁衍開來,并一度成為煙臺蘋果的主打品種。
青香蕉蘋果的口味相當獨特。給人印象最深的是它具有非常濃郁的香味,比別的蘋果都要香得多。在家里擺放幾個青香蕉蘋果,那濃濃的香氣可以持續好多天。它的口感,剛摘下來的時候吃是脆的,放一段時間后又是綿甜的。喜歡什么口感就什么時候吃,怎么吃都可以。還有,與其它蘋果不同,它成熟之后的顏色也是青的,因此也被稱為青蘋之宗。
可能唐殿功本人也沒有想到,他把剪來的白龍蘋果枝條當接穗,嫁接在自家的海棠樹上,不僅培育了一個蘋果新品種,而且從此開辟了一段歷史,讓青香蕉成為煙臺蘋果的一個傳奇,讓煙臺成為西洋蘋果與本地蘋果相嫁接的發祥地。而唐殿功也因最早讓西洋蘋果本地化,成了煙臺蘋果史上的一個傳奇人物。倪維思把西洋蘋果引到了中國,引到了煙臺,唐殿功則是主動用西洋蘋果對本土蘋果進行改良的第一人。
三
有一點也是唐殿功沒有想到的。自從唐殿功引來青香蕉,紹瑞口就開始出名了。村里依靠種植青香蕉蘋果,逐漸壯大蘋果產業,甚至成為當時福山縣的首富村,而周圍種植蘋果的村子也都逐漸富裕起來。
還有一點也是唐殿功沒有想到的,紹瑞口不僅成為新蘋果品種的誕生地,日后更成為蘋果樹管理技術的輸出地,為全國蘋果種植的發展做出了貢獻。上世紀六七十年代,紹瑞口幾十名果業技術人員分布全國,常年在外指導各地的果樹栽培和技術管理,為全國果樹種植事業做出了突出的貢獻。
20世紀80年代,我曾在紹瑞口村小任教,知道了村名的來歷:紹瑞口村,在福山東南10公里左右,明洪武年間建村。因地處小河口,故名小水口。在當地方言中,紹與小、瑞與水發音相近,1938年,取吉祥之諧音改村名為“紹瑞口”。后來的紹瑞口村便以蘋果而出名了。但這里能找到唐殿功的舊居么?還真的沒有。
但如今的紹瑞口村,專門修建了一座青香蕉蘋果的雕塑。這座雕塑,每時每刻都在向人們講述著青香蕉蘋果的故事,告訴人們,青香蕉蘋果曾經帶火了一個村,讓眾多鄉親踏上了致富路。讓煙臺的蘋果名揚全國、全世界!
也許,這里的山,這里的水,這里的每一片果園,都是唐殿功的舊居吧?
如今,曾經一度低迷的青香蕉蘋果,又重新回到了人們的視野。為了保護青香蕉這個老品牌,紹瑞口村村委及果農又開始了青香蕉蘋果的復興工程。用不了多久,我們就會看到青香蕉的再次輝煌。
這,應該是對唐殿功最好的紀念。
想爆料?請登錄《陽光連線》( https://minsheng.iqilu.com/)、撥打新聞熱線0531-66661234或96678,或登錄齊魯網官方微博(@齊魯網)提供新聞線索。齊魯網廣告熱線0531-81695052,誠邀合作伙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