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齊魯晚報
2025-01-23 09:44:01
原標題:加快發展新質生產力,魯企如何挑起大梁
來源:齊魯晚報
原標題:加快發展新質生產力,魯企如何挑起大梁
來源:齊魯晚報
今年山東省政府工作報告提到,過去一年,“扎實抓好科技創新引領產業創新。制定因地制宜發展新質生產力規劃和政策,推動產業鏈、創新鏈、教育鏈、人才鏈深度融合。”“充分發揮企業創新主體作用,省重點實驗室重組、重大科技項目90%以上由企業牽頭。”
省政府工作報告在2025年重點工作中提到,“讓企業主體作用更突出,依托龍頭企業建強技術創新中心等平臺”。“加快發展新質生產力,魯企如何挑起大梁”成為省兩會期間,代表委員們熱議的話題。
記者 范佳 楊璐 鹿青松
李文璇 胡玲玲 濟南報道
科技創新賦能發展
傳統產業實現“蝶變”
加快發展新質生產力,傳統產業轉型升級是重要一環。近年來,在齊魯大地上,一個個傳統企業通過科技創新實現了“華麗蝶變”。
對于科技創新,省政協常委、翔宇實業集團有限公司董事長林凡儒有著深刻的體會。“上世紀80年代,我們從日用百貨領域開始,經過傳統產業的多元化發展,一直在尋找企業未來的定位。2015年,我帶領團隊到省內12家醫藥企業調研,堅定了進軍大健康產業的信心。”
林凡儒說,過去10年間,翔宇組建了一支近百名博士、碩士組成的專業研發團隊,研發出多款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藥品。其中一款中成藥,研發周期長達10年。產品上市僅一年,市場占有率從之前的不足5%,提升到目前的15%左右。“這就是科技創新催生新質生產力的有力證明,推動我們從傳統醫藥企業向現代化醫藥集團轉變。發展新質生產力不是個別環節的小修小補,關鍵是以科技創新推動產業創新。”
省政協常委、山東華特磁電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王兆連談道,華特也經歷從傳統企業向高新技術企業轉型的發展歷程。“我們一開始做的是最傳統的永磁除鐵器產品,歷經32年發展,如今我們企業已經成為國家級單項冠軍產品企業、國家級專精特新重點‘小巨人’企業。”
“技術創新是企業的生命線,加強科技創新基地和平臺建設,則是提高企業技術創新能力的先決條件。”王兆連介紹,華特與中國科學院等國內外科研院所、高等院校聯合共建實驗室、實踐基地及技術研發中心,逐步成為集科研開發、工程設計、生產安裝、調試服務于一體的國內規模最大的磁力應用技術裝備生產制造基地,先后攻克完成了低溫超導、油水復合冷卻等十多項“卡脖子”技術。其中,低溫超導除鐵器、立環高梯度磁選機等15項新產品達到國際領先水平。
培育壯大新興產業
創新發展未來產業
“無論是傳統產業,還是新興產業、未來產業,都需要新質生產力的推動,我們新材料產業也是一樣的。”省人大代表、山東天厚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長曾慶熙說,只有不斷地做到更高端的技術、產品,企業才有生命力。
“我們公司主要致力于電磁屏蔽材料的研發生產和銷售,打造完整的電磁屏蔽材料產業鏈。”曾慶熙說,企業依托新材料研究院,持續投入研發經費,深化電磁屏蔽材料、導電布技術的研究,并探索納米材料、5G/6G材料以及導熱、吸波、超材料等前沿領域,不斷提升產品性能與應用領域。
曾慶熙說,企業進入高端電子屏蔽材料行業的時候,天厚導電布僅能做到50微米,全國行業內也沒有突破30微米的難關,整個行業存在“卡脖子”難題。“2020年初,我們興建了山東天厚新材料產業園,引進超薄織物的一個生產項目,用一年的時間就把15微米的滌綸布原材料研發了出來。”
聚焦新能源領域,省人大代表、濟寧能源發展集團黨委書記、董事長張廣宇表示,發展新能源船舶產業,符合國家戰略要求和導向,順應綠色低碳智能轉型趨勢,可以優化運輸結構調整,推動降本降污增效。當前,內河新能源船舶產業發展正處于歷史最好時期。
省政府工作報告在2025年重點工作中提到,培育壯大新興產業,實施新興產業跨越提升行動,推動新一代信息技術、新能源新材料、生物制造等集群發展。爭創全國低空經濟示范區,加快構建低空飛行服務、航路航線、低空智聯網,培育更多典型應用場景。
“山東加快布局內河新能源船舶產業,正當其時。新能源船舶潛力巨大,要搶抓產業風口,加快壯大規模,延鏈補鏈強鏈。”張廣宇建議,內河新能源船舶制造產業納入省級戰略新興產業,以政策支撐培育內河船舶“新質生產力”。
政策、金融等強化支持
激勵企業創新攻關
“耐心資本是支持新質生產力發展的重要力量。”今年兩會,省政協委員、省宏觀經濟研究院戰略規劃所所長劉德軍帶來了《關于加快發展耐心資本助力我省新質生產力培育壯大的建議》。
劉德軍表示,耐心資本具有長期投資、戰略投資的特點,能夠為科技創新、產業升級提供穩定的資金支持。“產業上的研發創新,往往周期長風險大,不確定性也比較多,需要資金持續支持,所以說我們要聚力發展耐心資本。”劉德軍建議,完善政策支持體系,鼓勵和引導耐心資本的發展。加快建立國有資金主導、社會資本主體、多種資本形式共同投入的體制,多渠道拓展資金來源。同時,采取搭建產業與金融對接平臺等切實的措施推進產業與金融的深度融合。
“耐心資本在投資過程中需要面對多種風險,包括技術風險、市場風險、政策風險和管理風險。由于這些風險具有復雜性和不確定性,投資者在進行風險識別和評估時面臨較大的難度,必須建立風險防范和分擔機制。”劉德軍說。
省人大代表、山東福洋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研發中心主任趙偉也建議,引導金融機構創新金融產品與服務,針對科技創新和新興產業特點,開發知識產權質押貸款、科技保險、風險投資基金等多元化金融工具,滿足不同階段企業的融資需求。建立政府、金融機構、企業風險共擔機制,例如設立風險補償基金,對金融機構因支持創新項目而產生的損失給予一定補償,提高金融機構參與積極性。
歲末年初,厚積薄發,山東培育和發展新質生產力的舉措連續出臺。其中,在近期山東發布的《2025年促進經濟穩健向好、進中提質政策清單》中,“加快培育新質生產力”是著墨最多的部分,圍繞加快中小企業數字化改造、支持發展低空經濟等重點方向領域強化支持,全力塑造發展新動能新優勢。
想爆料?請登錄《陽光連線》( https://minsheng.iqilu.com/)、撥打新聞熱線0531-66661234或96678,或登錄齊魯網官方微博(@齊魯網)提供新聞線索。齊魯網廣告熱線0531-81695052,誠邀合作伙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