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青島新聞網
2025-01-09 08:48:01
原標題:全鏈出海,青島農業走上“世界貨架”
來源:青島日報
原標題:全鏈出海,青島農業走上“世界貨架”
來源:青島日報
全鏈出海,青島農業走上“世界貨架”
積極探索農業出海的新路徑、新模式,農產品出口全球173個國家和地區
平度尚好科技有限公司深耕產品質量,積極布局海外市場,每年轉化鮮果蔬上百萬噸,產品70%以上用于出口;青島七彩種業科技有限公司利用工廠化模式,實現墨瑞鱈全人工繁育,設施漁業科技成果從“書架”轉化到“貨架”,產品返銷澳大利亞;作為一家專注于食用菌全產業鏈發展的高新技術企業,山東艾澤福吉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產品遠銷20多個國家和地區,年外匯收入達3500萬美元……
近年來,隨著全球經濟一體化的深入推進,青島特色農產品也迎來前所未有的發展機遇,出口通道逐步暢通,優勢設施農產品紛紛走上“世界貨架”,進入國際市場。
數據顯示,2024年前11個月,青島農產品出口433.3億元,增長8.7%。農產品出口足跡遍及全球173個國家和地區,編織出一張龐大而緊密的國際市場網絡。
從“農產品出口”到“農業出海”,青島設施農業正經歷的轉型,不僅是概念上的簡單升級,更是在內涵與外延上的不斷拓寬。面對國際農產品貿易格局的復雜多變,青島設施農業正以積極靈活的策略穿越周期,尋找農業出海的新路徑、新模式。
青島打出一套“組合拳”助推設施農業全鏈出海
數據顯示,2024年前11個月,青島農產品出口433.3億元,增長8.7%。農產品出口足跡遍及全球173個國家和地區,編織出一張龐大而緊密的國際市場網絡。
實施農業“標準化+”戰略
青島在全國率先實施農業“標準化+”戰略,創建標準化示范基地,提升農企市場競爭力。在農產品產地源頭,政府設立專業且精密的檢測站點,從種植、養殖環節開始嚴格質量把控。在農產品流通環節,青島借助現代信息技術,建立起一套完善的追溯體系。
出臺一系列補貼政策
對于積極實施技術改造升級、開展質量認證、拓展國際市場的企業給予資金補貼與稅收優惠等支持,激發企業提升產品質量與拓展國際市場的積極性與主動性。
突破國際標準壁壘
通過政企聯手,共同發力,成功突破國際標準壁壘,使得青島設施農產品贏得了更廣闊的發展空間與更高的聲譽,為青島農業國際化發展奠定了堅實基礎。
全面發力,打開廣闊國際市場
青島農產品出口,尤其是設施農產品的出口,在全國獨樹一幟,這離不開穩定且充足的產出。在青島這片廣袤富饒的土地上,分布著多達1088家規模以上農產品加工企業以及355家市級以上農業龍頭企業,還有數以萬計各類從事農業生產的經營主體。如此高密度的經營主體聚集,為青島從競爭激烈的全國農產品出口中脫穎而出提供了強大保障。
在青島康麗源食用菌專業合作社的種植大棚里,負責人匡永帥正跟農戶一起探討蘑菇種植技術。受父母影響,匡永帥從小對蘑菇種植耳濡目染,積累了豐富經驗。2015年接手合作社經營管理后,他意識到單純靠大棚種植食用菌發展空間有限,依靠優質菌棒打開更大的市場才是合作社長遠發展的突破口。
“2017年進入韓國市場以后,我們發現韓國香菇市場大、種植戶零散,為方便菌棒推廣,就在韓國建立了第一個種植樣板基地,通過一段時間運行,在展現產品的同時也打開了銷售市場。我們出口菌棒的同時,還先后建立了三個種植基地,開始了‘出口+當地種植’的復合型銷售模式。”依靠這種銷售模式,匡永帥在澳大利亞悉尼也建設了一處合資農場。如今,隨著合作社不斷發展,吸引了越來越多農戶加入,從原來的50戶發展到200多戶。合作社菌棒品種也從最初的2個發展到13個,已出口到西班牙、波蘭以及北美等十幾個國家和地區,膠州蘑菇成功走向了世界。
除了設施種植業,設施畜牧業近年來也在青島快速崛起,養殖品類、規模、技術都有長足發展,不僅豐富了設施農業出口品類,也擴大了青島設施農業影響力。
上午10點,青島九聯集團股份有限公司養殖場的雞舍內光線柔和,一只只白羽肉雞或臥或站,悠閑自在。自動不間斷喂料線,精準的溫濕度控制……規?;?、標準化、國際化的養殖環境,確保了這群白羽雞的“小康生活”。“在九聯肉雞養殖場,一個工人可以管理1座標準化雞舍、2萬只肉雞,肉雞生產環境完全實現自動化控制?!惫军h委書記王恒虎介紹。
青島九聯集團股份有限公司的現代化養雞場。
作為國內起步最早的肉雞養殖加工企業之一,青島九聯集團股份有限公司早早憑借區位優勢開始了海外市場探索。
萊西市商務局局長張旭介紹,20世紀90年代是全國肉雞行業高速發展時期,萊西市鼓勵龍頭企業發展,青島九聯集團股份有限公司抓住機遇,探索了“公司+合作聯社+農場”的養殖方式,提高了規?;彤a業化水平;同時依托青島港口優勢,發展出口貿易,先后打開了歐盟、日本等市場的大門?!霸陔u肉產品領域,我們占據全國出口總量1/4份額,已經連續16年居全國第一?!惫緺I銷總監張倫茂說。
除了在肉雞、豬肉等傳統優勢出口領域地位穩固,青島在特色養殖產品領域出口實力也不容小覷。
位于西海岸新區的青島康大控股集團有限公司,是一家集種植、養殖、食品加工、生物科技等于一體的國家農業產業化重點龍頭企業。公司深耕農業產業發展30余年,兔肉出口占全國總量70%以上,成為中國兔行業領航者,產品遠銷日本、歐盟和美國等30多個國家和地區。
青島康大控股集團有限公司的現代化養兔基地。
海洋漁業是青島的傳統優勢產業。青島積極踐行大食物觀,圍繞海洋設施漁業不斷向廣度和深度進軍,推進現代設施漁業高質量發展。得益于設施漁業的發展,“舌尖上的青島海洋味蕾”正變得越來越豐富,不斷搶占國內外市場。
在陸域,青島陸基漁業設施加速轉型升級,以工廠化養殖為重點,加快傳統漁業養殖升級改造,推動集約化、設施化發展,工廠化養殖水體達200萬立方米。
在海上,青島作為我國最早提出海洋牧場理念的城市,海洋牧場規?;l展駛入快車道。目前青島在建海洋牧場達27處,其中21處被評為國家級海洋牧場示范區,總數位居全國第二,約占全國1/8。同時,青島不斷擴大深遠海養殖先發優勢,加快建設全國唯一的國家深遠海綠色養殖試驗區,推動全市深遠海養殖水體突破170萬立方米。
多方賦能,提升硬核競爭實力
青島之所以能從激烈的出口競爭中脫穎而出,離不開設施農業過硬的產品、技術。瞄準細分賽道,深耕產品質量,不斷創新蝶變,正是青島實現出口農產品量質齊升的關鍵所在。
走進平度市蓼蘭鎮的山東七河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智慧化香菇產業園,一座座標準化智能溫控菌菇培養大棚盡收眼底,高大的出菇架上擺滿了香菇菌棒。“園區每天香菇菌棒產量達7萬多棒,主要發往海外市場?!碑a業園負責人王東波介紹,如今,七河生物培養的香菇菌棒已經出口到70多個國家,占據了全國香菇菌棒出口市場60%以上份額。
七河生物菌菇種植車間內的標準化智能溫控菌菇培養大棚。
這些香菇全部使用公司自主研發的菌種。“之前國內菌種長期依賴進口。2013年,我們成立了七河生物技術研究院,與上海農科院、省農科院、山農大等農業科研機構和高校合作,致力于菌種研發,已擁有一批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菌種?!蓖鯑|波介紹,目前七河生物擁有一支超百人的研究團隊,每年都進行新菌種實驗,致力于培育出“菇傘大、菇肉厚、菇腿短”的高品質香菇,以豐富國內外消費者餐桌。
在設施漁業領域,“青島力量”舉足輕重。青島累計培育水產新品種占全國總數1/4以上,不少曾經無法養殖的品種,青島都已成功攻關。例如,青島七彩種業科技有限公司破解墨瑞鱈繁育、養殖難題,這種以前只能依賴進口的澳大利亞“國寶魚”,如今已實現“中國產”。
在養殖設施方面,青島成功研發我國首個深遠海大型漁業養殖裝備“深藍1號”網箱,全球首艘10萬噸級智慧漁業大型養殖工船“國信1號”以及我國應用海域最遠、適用水深最深、養殖水體最大、功能性能最先進的大型深遠海養殖網箱裝備“深藍2-2號”網箱,以養殖設施創新帶動深遠海養殖高質量發展,加快引領第六次海水養殖浪潮興起。
要想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贏得青睞,企業需要不斷自我加壓,將越來越多的國際“通行證”握在手上。
作為專業從事FD(真空冷凍干燥)凍干果蔬精深加工出口的國家高新技術企業和凍干食品賽道“隱形冠軍”,平度尚好科技有限公司生產凍干果蔬、航空航天食品、體育運動功能性食品等百余個品種,每年轉化鮮果蔬上百萬噸,產品70%以上用于出口。公司總經理郁東興介紹,企業正與高校合作,從種苗的組培上發力,自源頭提升產品品質,將產品安全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
讓更多設施農產品走出去,產生更大價值,青島還有一個“比較優勢”,那便是上合示范區、青島自貿片區等高水平開放平臺賦能。
位于萊西的青島魯林脫水蔬菜有限公司主要從事天然食品配料業務,生產的調料廣泛供應肯德基、雀巢等國際品牌,每年對美國出口額達5000萬美元。不僅出口產品,企業還將投資目光瞄準了海外。去年6月,企業與哈薩克斯坦簽署投資協議,在當地打造集種植、初加工、深加工、出口貿易、全球銷售、全球服務、全球研發于一體的全產業鏈白洋蔥種植生產基地。
在青島,越來越多的企業借力上合示范區、青島自貿片區等高水平開放平臺揚帆出海,耕耘廣袤的國際市場。
加速破圈,適應農業全鏈出海
當前,全球化與保護主義的博弈、氣候變化對農業生產的影響以及新技術、新業態的涌現,塑造了農產品市場與貿易的復雜多變格局,也導致我國農產品出海出現新的變化。
如何進一步擴大優勢特色農產品出口?業內人士認為,借鑒國際上的成功經驗,是有效提升我國農產品國際競爭力、擴大出口的途徑。譬如,荷蘭通過科技引領和制度創新占據高端市場,在種業上加強產學研合作,利用拍賣制度穩定市場價格;新西蘭聚焦單品整合資源,通過政府統一管理和市場化運作增強品牌影響力等。
推動科技創新,培育示范企業,支持龍頭企業與高校、科研院所合作,積極推動產業轉型升級……作為農業出口大市,青島近年來打出一套“組合拳”,為農產品加速出海持續探索創新,讓全球餐桌增添了許多青島味道,也為中國農業全鏈出?!凹铀倨迫Α碧剿髁私涷?。
全產業鏈出海,包括產品、技術、服務,涉及企業類型、主體數量更多,是青島設施農業進一步發力的方向,需要多方資源融合形成合力。
市農業農村局相關負責人介紹,在政策端,青島在全國率先實施農業“標準化+”戰略,創建標準化示范基地,提升農企市場競爭力。在農產品產地源頭,政府設立專業且精密的檢測站點,配備先進檢測設備與專業技術人員,對各類農產品從種植、養殖環節開始嚴格質量把控。例如,針對蔬菜種植基地,檢測人員會定期對土壤肥力、水質狀況及農藥殘留等多項指標全面檢測,確保農產品生長環境符合綠色、安全標準。
在農產品流通環節,青島借助現代信息技術,建立起一套完善的追溯體系。每一批次農產品都被賦予獨一無二的身份標識,其種植、采摘、加工、運輸等全過程信息都被詳細記錄在案。一旦發現質量問題,可迅速通過追溯體系精準定位問題源頭,及時采取措施處理,有效防止問題產品流入市場,保障出口農產品質量安全。截至目前,青島1000余家企業通過BRC(英國零售商協會)等出口質量體系認證,青島獲評國家現代農業示范區和農產品質量安全市。
此外,青島還出臺一系列針對農產品加工企業的補貼政策,對于積極實施技術改造升級、開展質量認證、拓展國際市場的企業給予資金補貼與稅收優惠等支持,激發企業提升產品質量與拓展國際市場的積極性與主動性。通過政企聯手,共同發力,成功突破國際標準壁壘,使得青島設施農產品贏得了更廣闊的發展空間與更高的聲譽,為青島農業國際化發展奠定了堅實基礎。
青島農業大學新農村發展研究院(鄉村振興研究院)常務副院長李中華教授認為,青島農產品出口機遇與挑戰并存。隨著全球經濟復蘇和國際市場需求增長,尤其是在共建“一帶一路”深入推進的大背景下,青島農產品的國際份額有望得到進一步拓展。出口企業要加大在全球市場尤其是新興市場的布局,加強與相關國家和地區的貿易合作,為自身發展創造更多機會。
隨著國際市場挑戰愈來愈多,各國的綠色貿易壁壘和技術壁壘不斷更新。為應對這些挑戰,青島農產品出口企業要進一步加大科技研發投入,提升青島農產品在國際市場的品牌知名度和美譽度,從單純的產品出口向品牌輸出轉變,以獲取更高的產品附加值和利潤空間。此外,隨著數字經濟發展,企業要積極探索利用大數據、人工智能等技術優化供應鏈管理,提高生產效率和市場響應速度,實現農產品出口的可持續、高質量發展。(青島日報/觀海新聞記者 李德銀)
想爆料?請登錄《陽光連線》( https://minsheng.iqilu.com/)、撥打新聞熱線0531-66661234或96678,或登錄齊魯網官方微博(@齊魯網)提供新聞線索。齊魯網廣告熱線0531-81695052,誠邀合作伙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