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中國山東網
2024-11-21 09:21:11
原標題:國有土地“先考古、后出讓”制度全覆蓋山東16市
來源:大眾日報
原標題:國有土地“先考古、后出讓”制度全覆蓋山東16市
來源:大眾日報
11月18日,在山東省十四屆人大常委會第十二次會議上,省人大教育科學文化衛生委員會主任委員佘春明作了省人大常委會執法檢查組關于檢查《中華人民共和國文物保護法》《山東省文物保護條例》實施情況的報告。
報告指出,“一法一條例”作為文物保護領域的基礎性法律法規,自頒布實施以來,為推進文物保護利用工作改革創新,提供了堅實的法治保障。山東省各級各相關部門認真落實法律法規要求,“一法一條例”實施情況良好,成效明顯,文物保護工作走在全國前列。
文物法治體系不斷完善。堅持依法行政,以“四個著力”加強法治建設。著力構建地方性法規體系,先后出臺《山東省紅色文化保護傳承條例》《山東省齊長城保護條例》。著力完善政府規章體系,出臺《關于加強文物保護利用改革的實施方案》等政策性文件。著力健全工作制度,印發協作加強建設工程文物保護工作等制度文件。著力開展宣傳教育,每年組織開展文化和自然遺產日、國際博物館日、國際古跡遺址日等主題活動。
文物保護管理全面加強。堅持保護第一、傳承優先,強化文物保護的系統性、科學性。強化文物保護單位的保護,2012年以來,山東省的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由101處增加到226處,世界文化遺產由3處增加到4處;省級文物保護單位數量全國第一,由687處增加到1968處。強化革命文物的保護,93個縣入選國家革命文物保護利用片區分縣名單,居全國第一位。
文物安全長效機制逐步健全。落實工程建設文物保護許可,在工程建設立項、選址前依法嚴格審核把關,從源頭上消除文物安全隱患。強化文物執法督察,建立聯合工作機制,在全省設置2600余個文物巡護公益性崗位,實現省級以上文物保護單位全覆蓋。
探源中華文明取得豐碩成果。創新開展考古課題研究,2012年以來,全省實施主動考古發掘項目90余項。創新開展科技考古,中華文明國家文物基因庫(山東分庫)設立并掛牌。創新推動文物保護與經濟發展協調共進,在全國率先實現國有土地“先考古、后出讓”制度16市全覆蓋,實現了“凈地”出讓、拿地即開工。
文物利用活力不斷煥發。推動博物館改革創新,在全國率先出臺博物館改革發展的實施意見,全省備案博物館從2012年的153家增至812家。展陳質量和社會服務能力不斷提升,全省博物館年均舉辦展覽和教育活動2.1萬場,接待觀眾8000多萬人次。(記者 劉一穎 通訊員 陳慶標)(完)
想爆料?請登錄《陽光連線》( https://minsheng.iqilu.com/)、撥打新聞熱線0531-66661234或96678,或登錄齊魯網官方微博(@齊魯網)提供新聞線索。齊魯網廣告熱線0531-81695052,誠邀合作伙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