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濟南日報
2024-10-23 14:15:10
原標題:全方位、寬領域、多層次濟南對外開放度越來越高
來源:濟南日報
原標題:全方位、寬領域、多層次濟南對外開放度越來越高
來源:濟南日報
10月7日至15日,市委書記劉強率領濟南市代表團出訪法國、芬蘭、西班牙等歐洲三國,與50多家機構、企業交流洽談,深化相關合作,推介濟南機遇,推進產業項目。近年來,濟南市積極“走出去”,深化國際合作,國際化水平不斷提升。服務外資企業、支持本地企業“出海”、服務外國人來華就業……濟南各區縣的對外開放度也在不斷提高。本期《非常對話》我們了解一下濟南如何投身國際化的浪潮。拓展“保稅+”模式助力企業搶占市場
濟南綜合保稅區跨境商品展示體驗中心
近日,濟南大自然新材料有限公司6個裝載二醋酸纖維的集卡車逐輛駛出綜合保稅區卡口,搭乘中歐班列(濟南)出口至白俄羅斯。這標志著我市首次實現綜合保稅區與中歐班列的協同聯動,依托入區退稅和保稅備貨功能,綜合保稅區對我市及周邊城市外向型經濟的輻射帶動作用進一步提升。濟南綜保區管委會招商引資辦公室主任王文超告訴記者,近年來,濟南綜合保稅區管委會積極探索拓展“保稅+”新模式,助力企業搶占國內國外兩個市場,不斷提高對外開放度。
“保稅+班列”。該模式實現綜保區政策功能與中歐班列聯動賦能,全市及周邊企業成為最終受益者,企業既可以享受中歐班列的時效便利,也可以享受綜保區“保稅、免稅、退稅”的政策紅利。以出口為例,企業接到境外訂單后,將生產完的訂單商品先運送至綜合保稅區進行保稅倉儲,貨物實際入區后即可申請退稅,待確定班列開行計劃后再實際運輸離境。相較正常的班列運輸,該模式減輕了企業稅款資金壓力,退稅時間提前20余天。
“保稅+維修”。濟南將綜保區特有保稅功能與本地產業結合,把激光裝備產業伸出保稅維修鏈條。經過3年發展,保稅維修業務躍至全省第一,集聚保稅維修企業數量全省第一。2023年5月的世界激光產業大會上,濟南綜保區激光產業全球保稅維修中心正式揭牌,向全國推廣“出口在全球,維修在濟南”的創新模式。目前,章錦綜保區可開展70大類產品的售后維修。維修貨物從境外運到綜保區后,企業不用繳納進口稅費和保證金,減少資金占用,成本約為原來的三分之一。在綜保區維修還有利于企業的技術保密管理,設備修好后直接出口,通關時效和質量進一步提高。
“保稅+研發”。很多高科技企業在研發領域投入很大,這增加了企業的運營壓力,而進入綜保區開展保稅研發能有效減緩資金壓力,享受通關便利,從而有效提升競爭優勢。國家級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濟南晶正電子科技有限公司是其中的典型代表。綜保區獨有的保稅研發政策幫助晶正電子減緩企業資金壓力、享受通關便利、縮短研發周期、降低研發運營風險,有效提升企業競爭優勢。
“鏈上自貿”。該模式以“保稅貨物可出區、一物一碼可追溯、展銷商品可退回、交易完成才繳稅”為特色,實現對進口商品全流程追溯,使海關監管更安全、企業展銷更便利、市民消費更放心。當前,濟南綜合保稅區正依托中國(山東)自由貿易試驗區濟南片區葡萄酒進出口集散中心等載體進出口優勢,推動進口商品零售新模式拓展,完善“綜保區保稅備貨+保稅展示交易+超市”進口商品銷售網絡,提振濟南進口商品消費信心。
隨著綜保區、自貿試驗區等重大開放平臺的落戶,濟南高新區陸續建設了國家文化出口基地、中德中小企業合作區等國家級開放載體,連續兩年入選山東省外貿新業態特色園區,建設全國首個激光產業全球保稅維修中心,保稅維修業務規模居全省首位。去年,全區進出口總額達到1088.5億元,占全市比重達50.4%,外貿企業增加至1500余家,外資企業突破500戶,實際使用外資總量穩居全市第一。
“未來,濟南綜保區管委會將進一步優化完善保稅功能體系,不斷提高貿易便利化水平和服務全市實體經濟保障能力,助力全市外向型經濟跑出‘加速度’,為加快構建以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作出更大貢獻。”王文超表示。
外國人工作許可辦理創新高,搭建國際引才“朋友圈”
外籍來華工作人員在辦理業務。
今年上半年,自貿試驗區(濟南高新區)累計辦理外國人工作許可73件,創三年來外籍引才數量新高。濟南高新區審批服務部社會事務審批辦副主任于婷告訴記者,當前,自貿試驗區(濟南高新區)內外籍人才聘用單位203家,持有效工作許可外國人數量121人。以人才級別劃分,A類人才40人,占比總人數的35.1%,其中從事集成電路科研人員12人、生物學技術研發人員8人;B類人才81人,占比總人數的64.9%,主要來自俄羅斯、日本、印度尼西亞等周邊國家,涉足商務服務、科技研究、技術制造、教育、農業、餐飲等行業。高新區開放、多元、包容的國際化引才服務格局逐漸顯現。
《中國(山東)自由貿易試驗區內外國人才工作許可互認實施方案》的印發,解決外籍高端人才多地轉聘、反復提交材料問題,建立線下跨域通辦溝通協調機制,跨域代辦外國人才的原件核驗和證件領取工作,極大提高了政務服務效能。自貿試驗區(濟南高新區)按照三地最優、統一標準的要求,為外國人才在山東自貿試驗區創新創業提供便利,在符合法律法規和相關規定的前提下,在山東自貿試驗區給予外國人才最長工作許可期限。
自貿試驗區(濟南高新區)充分利用市科技局、中國(山東)自由貿易試驗區濟南片區在市出入境大廳設立的“外國人來華工作許可居留許可”聯辦窗口,通過數據信息共享和業務流程整合,實現在聯辦專窗“咨詢、告知、受理、發證”一站式服務;開展“助企直通車”政務服務活動,聯合濟南市出入境管理局、濟南高新區稅務局等部門,圍繞外籍人才全工作周期,開展職能部門聯動協作,將外籍人才來華工作、出入境居留、個人稅費指引等政策送進涉外企業,通過事項匯編、走訪座談、宣傳講解等形式,確保各項優惠政策直達,人才與企業、城市互促共進。
聚焦滿足外籍來華工作人員入境即能支付的需求,立足外籍來華工作服務的“起點”,自貿試驗區(濟南高新區)聯動駐區銀行,建立“境外咨詢+外國人工作許可證+國內銀行卡一次辦、一次領”服務外籍來華工作人員的“1+1+1”新模式,審批工作人員與銀行工作人員開啟全流程“沉浸式”接力幫辦服務模式,讓申請人全流程只跑一次,在銀行窗口辦理銀行卡的同時,領取到外國人工作許可證,實現“工作許可證+銀行卡”一次辦、一次領。以審批窗口為據點,在特色園區內設置“流動審批窗口”,專人跟蹤推進,促進涉外機構設立、跨境電商服務、文化藝術品進出口等涉外企業享受“區內”綠色通辦服務。
同時,充分發揮“一站式”服務優勢,完善、規范、延長華僑回國定居服務鏈條,為眷戀故土的歸國華僑,提供“暖僑心、聚僑力”服務,立足歸國華僑能力和特長、意愿與需求,聯合就業部門同步開展崗位推送,為歸僑、僑眷提供自主選擇的機會,提升來濟定居、創業就業吸引力,努力把海外僑胞和歸僑僑眷緊密團結起來,發揮他們在建設現代化城市、助推高質量發展中的積極作用。“城市和人才之間是互相成就的雙向奔赴,濟南高新區的包容和傾心服務始終如一,助力人才扎根創業、一路成長。”于婷表示。
培育外資營商“新沃土”打造對外開放新高地
“這邊辦理證件效率太高了,完全出乎我們的意料!”前不久,德國馮普置業到濟南中央商務區選址落戶,在緊湊的一日行程內,中央商務區的相關負責人不僅陪同企業走訪多個載體,迅速了解租售價格、商業定位,還高效完成了外資企業營業執照當天辦理當天取證,項目對接即落地。這一連串的迅捷行動,讓遠道而來的投資者深切感受到了營商環境的“濟南速度”。
外資企業辦理營業執照效率的大幅提升,得益于濟南中央商務區設立的外資登記受理窗口。為提高外資外商投資企業服務效率,中央商務區聯合區投促,市場監管等部門持續深化“放管服”改革,優化外資企業登記流程,專設外資登記受理窗口,為企業辦理簡易注銷登記、增補換照等各種業務,打通了外資企業服務的“最后一公里”。
走進濟南中央商務區企業服務中心,中英日韓四語標識牌格外醒目,涉外服務港、商務外文圖書角和國際人才俱樂部依次而立,《歷下區涉外服務手冊》《外國人在濟南》等雙語宣傳指南整齊擺放。同時,在“泉視線”微信小程序開辟了中央商務區獨立板塊,“雙招雙引”政策、生活服務信息、雙語“智能問答”數據庫等一應俱全,全面提升了國際化服務的體驗與效率。
筑好興業巢,引得鳳來棲。濟南中央商務區持續優化營商環境,深化“泉管家”服務品牌內涵,探索創新“網格化”四級服務管理新模式,將轄區商務商業樓宇劃分為10個經濟網格,搭建起“網格長-網格員-服務專員-樓宇管理員”的四級“泉管家”服務管理體系,將服務觸角延伸到企業身邊。同時,建立全覆蓋結對聯系機制,以服務專員“一對一”“點對點”結對的形式,精準對接企業需求,及時解決各類難題。
營商環境不斷優化的背后,“數智化”也在不斷發力。中央商務區積極打造數據管理的“云大腦”,在“濟南中央商務區經濟運行智慧管理平臺”,看不見的數據飛速運轉,實現了樓宇管理員手機小程序上報,服務專員電腦端統計分析,CBD展廳大屏展示的“一體化”經濟數據收集、分析、運用系統。通過“線上”“線下”雙軌服務,構建起“商務樓宇全覆蓋、數據分析全方位、服務企業全周期、問需解決全閉環”的“一站式”服務新體系。隨著營商環境不斷優化,濟南中央商務區已經成為越來越多企業的共同選擇,不斷釋放高質量發展的動能,為濟南的經濟騰飛注入強大動力。(文/圖 韓霄鵬 張素芬)
自貿試驗區(濟南高新區)政務服務中心
濟南中央商務區涉外服務港
相關新聞
“出海”先鋒!
臨工重機30臺混動礦車RTH100印度尼西亞市場批量發車
近日,臨工重機混動礦車RTH100海外批量發車儀式在臨工重機數字化工廠舉行。由30臺混動礦車RTH100組成的鋼鐵長龍,一字排開,氣勢如虹。隨著“發車”的一聲號令,在熱烈的掌聲中,RTH100車隊浩浩蕩蕩駛出數字工廠的大門,發往印度尼西亞某露天煤礦。
在此之前,RTH100已經正式通過印度尼西亞營銷團隊實現了“交鑰匙工程”—A門驗收。標志著產品從驗證階段走向批量生產,能夠承接海外客戶的混動礦車需求。
作為臨工重機推動礦山裝備轉型升級的力作,RTH100備受國內外市場的關注。據臨工重機技術研究總院副院長王印束介紹,RTH100是臨工重機歷時兩年、在多個礦區驗證的基礎上,精心打造的混合動力產品。它創新性地融合了燃油動力和新能源技術的優勢,在保障強大運載能力和可靠性的同時,大幅度降低了燃油消耗和有害氣體排放,節油率超過30%,為綠色礦山的建設工作提供了強有力的支持。此外,通過一系列新能源電動化車型開發和市場批量銷售應用,臨工重機自主掌握了整車智能控制技術、礦車專用增程控制技術、高壓安全技術和熱管理控制技術等新能源核心控制技術,讓“可靠、安全、節能”成為臨工新能源混動礦卡的標志。
在批量下單之前,RTH100已經在印度尼西亞的大型露天礦山上試用了一段時間。在此期間,憑借高節油率、高出勤率以及穩定的性能和表現,RTH100作為中國智造,在以歐美產品為主的印度尼西亞市場上獲得了當地客戶的認可和青睞,從而實現了混動礦車的批量追加訂購。隨著本次混動礦車順利發往印度尼西亞市場,臨工重機優質礦山設備出海的步伐將進一步加快,為東南亞及更大范圍的全球市場帶來更綠色、智能、可持續的礦山設備,為世界帶來一股中國智造的旋風。
本次混動礦車的批量下線和海外發車,是臨工重機在非公路礦車領域持續引領行業創新發展的一個里程碑。它不僅標志著臨工重機在新能源礦車領域的技術實力達到了新的高度,為礦山綠色發展注入了強勁動力,更象征著臨工重機的礦車新產品、新技術邁上了一個新的競爭臺階,開辟了一個新的行業賽道,具備了與國際化跨國公司同臺競技的能力,彰顯了臨工重機作為全球寬體礦車行業的領導者,引領整個行業技術變革與創新發展的氣勢和實力。(本報記者 韓霄鵬)
想爆料?請登錄《陽光連線》( https://minsheng.iqilu.com/)、撥打新聞熱線0531-66661234或96678,或登錄齊魯網官方微博(@齊魯網)提供新聞線索。齊魯網廣告熱線0531-81695052,誠邀合作伙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