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大眾日報
2024-10-11 09:56:10
原標題:抓好“選、育、融”努力打造生態環保小衛士濟南品牌
來源:大眾日報
原標題:抓好“選、育、融”努力打造生態環保小衛士濟南品牌
來源:大眾日報
為強化青少年生態文明教育,倡導綠色生產生活方式,近年來,濟南市生態系統在省生態環境廳的指導下,在市教育、團委等部門的支持下,致力于強化“齊魯生態環保小衛士”公益品牌示范引領作用發揮,通過全方位宣教手段、三貼近服務模式,全力打造精品青少年環境教育實踐活動。
選樹小衛士
提升品牌影響力
截至目前,濟南市生態系統已經連續15年開展市級生態環保小衛士評選工作,聯合市教育局、團市委印發文件,以區縣為單位開展選拔評比。15年來,累計選拔培養了2200余名“泉城生態環保小衛士”。以市級小衛士為基礎,選拔培養齊魯生態環保小衛士,把單次的評比升級為連續兩年的引導培養,讓綠色低碳的種子扎得更深、長得更好。
同時,配套環保主題的書法、繪畫、科普短劇征集活動,評比結果與小衛士評選結果一并印發,提升選樹活動的豐富度和立體度。今年的低碳科普劇征集,收到90余件作品,有歌舞、小品、快板等多種形式,種下的種子開出花朵、形勢喜人。
在成果推廣上,生態環保小衛士通過校園宣講、生態研學等環境教育實踐活動,以低碳達人的身份分享低碳小貼士。評選出的優秀作品在六五環境日、全國低碳日等節日節點進行線上線下展播展演,把綠色低碳果實以多種形式、多種渠道予以展示,吸引更多的人加入隊伍。
實踐中育人
上好自然環境課
2023年,在省生態環境廳宣教中心的大力支持下,濟南在第一個全國生態日啟動了“綠見未來生態之旅”教育實踐系列活動。按照“三貼近”(貼近當地特色、貼近日常生活、貼近學校生態文明教育)原則,除啟動儀式外,還開展了10場各有特色的現場活動,包括大明湖、黑虎泉等公園景區,黃河生態林等自然環境,石崮寨等生態鄉村,環境監測站等科普基地,通過觀鳥、植樹、撿拾垃圾、泉水教育、科學小實驗等內容,讓孩子們在有趣、豐富的活動中了解生態保護、傳播綠色低碳理念。
同時,上好“開學環保第一課”,增強與學校的互動鏈接,拓寬活動范圍,提升活動效果。結合環保設施向公眾開放,引導孩子們參觀污染治理設施,通過參觀、模擬體驗等環節豐富研學體驗;聯合學校組織中小學生參加暑期低碳打卡活動,2023年濟南市有2所學校入圍全國前10、1名同學進入全國前20。
今年,濟南進一步優化實踐活動,組建“濟南齊魯生態環保小衛士志愿服務隊”,以“小小白鷺,探綠泉城”為主題,圍繞“山泉湖河城”5個方向開展10場次教育實踐活動。“山”,圍繞龍山文化,感受古人的生態理念。“泉”,繼續開展好泉水形成機理、泉水保護等現場研學。“湖”,通過觀鳥主題研學,引導學生關注生物多樣性和氣候變化。“河”,繼續做好黃河凈林凈灘、植樹造林等志愿服務活動。“城”,持續開展“探秘城市綠芯”環保公共設施開放活動,開辟市區商場為生態文明宣教場所,引領綠色低碳生活、簡約適度消費新時尚。
合作中聯動
統籌融合提質增效
濟南市生態環境系統在內部結合局重點工作和科普普法工作需求,制作關注沙塵天氣、環境質量標準、生物多樣性、輻射等內容的科普短視頻,做到宣傳與教育緊密結合,加大環境教育的線上推廣力度。與濟南新聞綜合廣播聯合推出“泉城環保點點聽”微科普專欄,用短平快的方式,每期或詮釋一個環保概念、或分享一個低碳貼士,今年以來已播出41期。
在外部聯動方面,聯合團市委、綠行齊魯公益組織舉辦“走讀小清河”公益活動,聯合中國環境報社開展“你要寫水,就不能只寫水”文筆挑戰和濟南趵突泉慢直播活動,聯合省生態環境廳大氣處、宣教中心開展“建設美麗山東宣講進校園”活動。與學校聯合推動國際生態學校創建,10余所學校提交創建意向。聯合本地環保專家、公益組織、優秀環保講解員等,組建濟南市生態文明宣講團,深入學校、社區等場所開展宣講活動,努力拓展環境教育活動的內涵與外延。
今年,濟南市委宣傳部聯合10余個市直部門推出“泉在濟南過暑假”系列活動,生態研學作為其中一個專題,由市教育局牽頭、市生態環境局具體實施,推出農場研學等系列活動,收到良好效果。同時,把生態環境部宣教中心暑期低碳打卡、“綠色生活 藍色未來”以及省生態環境廳宣教中心生態環保書畫作品征集等活動納入“泉在濟南過暑假”專題專欄,借助國家、省級活動的影響力,提升生態研學活動的關注度和影響力。
下一步,濟南將繼續借鑒、探索更好的做法,把生態環保小衛士品牌做深做實,為建設美麗山東貢獻更多力量。
為強化青少年生態文明教育,倡導綠色生產生活方式,近年來,濟南市生態系統在省生態環境廳的指導下,在市教育、團委等部門的支持下,致力于強化“齊魯生態環保小衛士”公益品牌示范引領作用發揮,通過全方位宣教手段、三貼近服務模式,全力打造精品青少年環境教育實踐活動。
選樹小衛士
提升品牌影響力
截至目前,濟南市生態系統已經連續15年開展市級生態環保小衛士評選工作,聯合市教育局、團市委印發文件,以區縣為單位開展選拔評比。15年來,累計選拔培養了2200余名“泉城生態環保小衛士”。以市級小衛士為基礎,選拔培養齊魯生態環保小衛士,把單次的評比升級為連續兩年的引導培養,讓綠色低碳的種子扎得更深、長得更好。
同時,配套環保主題的書法、繪畫、科普短劇征集活動,評比結果與小衛士評選結果一并印發,提升選樹活動的豐富度和立體度。今年的低碳科普劇征集,收到90余件作品,有歌舞、小品、快板等多種形式,種下的種子開出花朵、形勢喜人。
在成果推廣上,生態環保小衛士通過校園宣講、生態研學等環境教育實踐活動,以低碳達人的身份分享低碳小貼士。評選出的優秀作品在六五環境日、全國低碳日等節日節點進行線上線下展播展演,把綠色低碳果實以多種形式、多種渠道予以展示,吸引更多的人加入隊伍。
實踐中育人
上好自然環境課
2023年,在省生態環境廳宣教中心的大力支持下,濟南在第一個全國生態日啟動了“綠見未來生態之旅”教育實踐系列活動。按照“三貼近”(貼近當地特色、貼近日常生活、貼近學校生態文明教育)原則,除啟動儀式外,還開展了10場各有特色的現場活動,包括大明湖、黑虎泉等公園景區,黃河生態林等自然環境,石崮寨等生態鄉村,環境監測站等科普基地,通過觀鳥、植樹、撿拾垃圾、泉水教育、科學小實驗等內容,讓孩子們在有趣、豐富的活動中了解生態保護、傳播綠色低碳理念。
同時,上好“開學環保第一課”,增強與學校的互動鏈接,拓寬活動范圍,提升活動效果。結合環保設施向公眾開放,引導孩子們參觀污染治理設施,通過參觀、模擬體驗等環節豐富研學體驗;聯合學校組織中小學生參加暑期低碳打卡活動,2023年濟南市有2所學校入圍全國前10、1名同學進入全國前20。
今年,濟南進一步優化實踐活動,組建“濟南齊魯生態環保小衛士志愿服務隊”,以“小小白鷺,探綠泉城”為主題,圍繞“山泉湖河城”5個方向開展10場次教育實踐活動。“山”,圍繞龍山文化,感受古人的生態理念。“泉”,繼續開展好泉水形成機理、泉水保護等現場研學。“湖”,通過觀鳥主題研學,引導學生關注生物多樣性和氣候變化。“河”,繼續做好黃河凈林凈灘、植樹造林等志愿服務活動。“城”,持續開展“探秘城市綠芯”環保公共設施開放活動,開辟市區商場為生態文明宣教場所,引領綠色低碳生活、簡約適度消費新時尚。
合作中聯動
統籌融合提質增效
濟南市生態環境系統在內部結合局重點工作和科普普法工作需求,制作關注沙塵天氣、環境質量標準、生物多樣性、輻射等內容的科普短視頻,做到宣傳與教育緊密結合,加大環境教育的線上推廣力度。與濟南新聞綜合廣播聯合推出“泉城環保點點聽”微科普專欄,用短平快的方式,每期或詮釋一個環保概念、或分享一個低碳貼士,今年以來已播出41期。
在外部聯動方面,聯合團市委、綠行齊魯公益組織舉辦“走讀小清河”公益活動,聯合中國環境報社開展“你要寫水,就不能只寫水”文筆挑戰和濟南趵突泉慢直播活動,聯合省生態環境廳大氣處、宣教中心開展“建設美麗山東宣講進校園”活動。與學校聯合推動國際生態學校創建,10余所學校提交創建意向。聯合本地環保專家、公益組織、優秀環保講解員等,組建濟南市生態文明宣講團,深入學校、社區等場所開展宣講活動,努力拓展環境教育活動的內涵與外延。
今年,濟南市委宣傳部聯合10余個市直部門推出“泉在濟南過暑假”系列活動,生態研學作為其中一個專題,由市教育局牽頭、市生態環境局具體實施,推出農場研學等系列活動,收到良好效果。同時,把生態環境部宣教中心暑期低碳打卡、“綠色生活 藍色未來”以及省生態環境廳宣教中心生態環保書畫作品征集等活動納入“泉在濟南過暑假”專題專欄,借助國家、省級活動的影響力,提升生態研學活動的關注度和影響力。
下一步,濟南將繼續借鑒、探索更好的做法,把生態環保小衛士品牌做深做實,為建設美麗山東貢獻更多力量。
想爆料?請登錄《陽光連線》( https://minsheng.iqilu.com/)、撥打新聞熱線0531-66661234或96678,或登錄齊魯網官方微博(@齊魯網)提供新聞線索。齊魯網廣告熱線0531-81695052,誠邀合作伙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