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新華網山東頻道
2024-08-20 10:44:08
原標題:山東:科技賦能+全鏈發展 看農產品"七十二變"
來源:大眾日報
原標題:山東:科技賦能+全鏈發展 看農產品"七十二變"
來源:大眾日報
草莓懸掛在半空栽培槽里全年結果不“斷檔”、桑黃住進了“樓房”、鱸魚搬進工廠在循環水里養殖……這些“不可能”如何成為“可能”?近日,記者跟隨“云話山東”專題宣傳活動在德州和聊城進行采訪,探尋農業轉型升級的“新”路徑。
在聊城市茌平區樂平鋪鎮小劉新村信發現代農業產業園里,一排排草莓苗栽培槽有的懸掛在半空,有的微貼浮于地面。智慧玻璃溫室通過大數據指導生產,利用環境控制系統、水肥一體化等多項技術,實現農業生產過程的精準管理。信發農業公司董事長白東林介紹,這里的草莓采用錯層立體無土種植,真正實現向空間要效益。“我們采用先進科技手段,對草莓的生長環境、要素進行數字化設計、智能化控制和科學化管理,實現了全年四季有產品,月月都能吃草莓。”
在現代智能裝備的加持下,傳統的農業生產變成了可精準控制的流水線工業生產。走進一個個現代化的種植養殖園區,科技感十足的農業生產過程讓人驚嘆。
農業轉型升級,不能只盯著花樣翻新的“新物件”,還得關照底蘊深厚的“老伙計”。作為聊城市文化名片之一的東昌葫蘆,有著悠久的歷史。近年來,聊城市將葫蘆產業的發展擺到重要位置,通過建設葫蘆文化博物館、開辦葫蘆工藝培訓班、舉辦葫蘆文化藝術節等舉措推動產業發展。
山東福至天來農業發展有限公司作為聊城第一家圍繞葫蘆產業全鏈條生態發展的農業企業,在葫蘆基因、種子培育、工藝研發、文旅休閑等多領域掘金,打造了一條獨特的葫蘆產業鏈。公司總經理任家斌向記者介紹,“我們深挖葫蘆文化資源,延伸葫蘆產業鏈條,目前產品集中在工藝品市場,下一步還要把葫蘆功能全方位挖掘,比如其藥用功能等。我們要把葫蘆除去根之外,全部吃干榨凈。”
在任家斌看來,選擇葫蘆產業是基于富民、強區及傳播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深刻考量。東昌府區的葫蘆產業在國內市場占據重要地位,更在國際市場上展現出強大的競爭力。據統計,2023年東昌府區葫蘆產業綜合效益達到16億元,葫蘆銷售額占全國市場份額的75%。
同樣在全產業鏈發展中轉型的還有禹城市的禹王集團。一顆大豆能產生多大價值?山東禹王生態食業有限公司項目中心總監劉軍給出了答案:“大豆可以加工成低溫豆粕、豆油等初級產品,還能向大豆蛋白、蛋白飲料、休閑素食、膳食纖維等深加工產品轉化,現在更是延伸到醫藥領域的胰蛋白酶抑制劑、日化領域的大豆純天然洗護用品等。技術進步賦予了大豆‘七十二變’,市場價值能提升數百倍。”
轉型升級,是為了讓群眾獲得更多的實惠。如何把農戶帶動起來,讓農業向“新”發展惠及更多農戶,聊城市作出了探索。
在位于臨清市先鋒街道辦事處的徐莊網格村,一個個黃色方艙整齊疊放。為了解決桑黃產業季節性強及銷售時間短的痛點,增加村集體經濟收入,2024年,清源正本生物醫藥科技有限公司量身打造了智能方艙,這就是臨清市鄉村振興智慧云艙金耳共富示范基地。
“通過智能方艙精密的溫濕度控制系統,模擬并優化了菌包生長的理想環境,桑黃可實現全年無休的持續生產和銷售,每個金耳方艙每年可實現利潤10萬元左右。”臨清清源正本生物醫藥科技有限公司總經理王榮祥介紹,目前,公司與68村進行合作,成立黨組織領辦合作社,積極探索推廣“公司+合作社+農戶”模式,完善聯農帶農機制,進一步帶動周邊鎮街、縣區的市民村民就業創業,實現共同富裕。(記者 董婉婉 通訊員 劉杰 郝志民)(完)
想爆料?請登錄《陽光連線》( https://minsheng.iqilu.com/)、撥打新聞熱線0531-66661234或96678,或登錄齊魯網官方微博(@齊魯網)提供新聞線索。齊魯網廣告熱線0531-81695052,誠邀合作伙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