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濰坊日報
2024-07-03 09:20:07
原標題:講好更好濰坊故事
來源:濰坊日報
原標題:講好更好濰坊故事
來源:濰坊日報
□濰坊日報社全媒體記者 方文婷
參天之木,必有其根;懷山之水,必有其源。濰坊道承齊魯、襟連海岱,坐擁千年文脈、秉承創新基因,無論過去、現在,還是將來,文化軟實力都是這座城市的核心競爭力之一。
市委十三屆六次全會提出,要深化文化“兩創”,塑優人文品質,發揮文化資源豐富優勢,大力傳承弘揚優秀傳統文化,繁榮發展文化事業和文化產業,認真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大力弘揚正能量,傳播濰坊好聲音,系統推進美德濰坊、信用濰坊建設,突出抓好農村移風易俗,不斷提高社會文明程度,擔負起新時代的文化使命。
文化“兩創”,從“新”出發。以守正創新賡續歷史文脈、汲取澎湃力量,濰坊進一步挖掘利用特色文化資源,做好傳承發展文章,不斷擦亮“世界手工藝與民間藝術之都”“東亞文化之都”城市名片。以“兩創”為筆,繪就更好濰坊壯美畫卷。
如何走好“兩創”實踐之路?注重市場化運作、年輕化表達、創意化賦能、融合化發展,這是濰坊給出的答案。
給手作風箏系上書法便簽和風鈴,讓祝福語隨著風箏“飛”到家人、朋友身邊,濰坊風鈴風箏文創“刷屏”多個社交平臺;將鄭板橋形象放在“C位”,背景融入濰坊十笏園博物館、“渤海之眼”、奎文門等景點,“難得糊涂”文創成為游客“新寵”……今年以來,我市大力實施特色產品提升行動,升級4大類、333款文創產品,舉辦濰坊風物展、策劃“濰創館”,一大批文創產品成功“出圈”。這些帶有濰坊元素的文創產品,不僅成為年輕人了解傳統文化的新窗口,還為更好濰坊注入了新活力。
八千年煌煌文明,兩千載北海名郡。濰坊歷史文化底蘊深厚,始終具有歷久彌新、蓬勃向上的生命力。
以文興業,持續釋放高質量發展的強勁動能。產業是文化“兩創”的鮮活載體,產業興、“兩創”活,產業優、“兩創”強。今年以來,我市相繼制定出臺駐濰高校學生免費游景區、來濰游客持高鐵票享受景區優惠等系列舉措,策劃舉辦楊家埠民間藝術大觀園古風游園會、十笏園文化街區“五一”國潮嘉年華等活動,全面縱深推進文旅產業融合發展。以文塑旅、以旅彰文,加強全域統籌,精準分類施策,策劃推出一批特色研學旅游產品,塑優城市文旅品牌IP,持續繁榮發展文化事業和文化產業,以高質量文旅供給激發城市發展活力。
以文惠民,充分滿足人民群眾精神文化需求。我市廣泛開展文化惠民活動,實現“一村一年一場戲”、農村公益電影放映等活動行政村全覆蓋。民間藝人們臨時組成“草臺班子”,用神采飛揚的精神風貌、充滿鄉土氣息的肢體語言和獨特的文化表達方式,把文化種子“種”在基層,為全面實現鄉村振興注入了更多文化動力,不斷煥發鄉村文明新氣象。同時,我市堅持不斷豐富公共文化供給,探索公共文化場館社會化服務,統籌推進市級文化館、美術館建設,用文化賦能城市發展。
以文潤城,匯聚建設更好濰坊的強大精神力量。一城文明風,滿目氣象新。如何傳播濰坊好聲音?今年以來,我市持續開展美德信用巡演巡講,組織感動濰坊、最美基層宣傳文化工作者宣傳選樹活動,不斷深化美德信用建設;建設“文明實踐結婚禮堂”“文明實踐古樹公園”及行業性文明實踐陣地,開展我在文明實踐站過佳節、讀好書等系列主題活動,讓文明實踐更接地氣;開展文化傳承、全民閱讀、立德樹人、文明風尚系列活動,探索打造“濰有書香”等四個城市文化社區品牌,推進優秀傳統文化與現代生活方式相結合,精神文明建設特色品牌日益彰顯。文明新風起,美德潤民心。建機制、抓隊伍、抓項目、抓典型、抓宣傳,城市文明程度順勢拔節生長。
既傳承歷史,又映照當下,這是濰坊文化常青的密碼,也是未來文化傳承和發展的方向。
想爆料?請登錄《陽光連線》( https://minsheng.iqilu.com/)、撥打新聞熱線0531-66661234或96678,或登錄齊魯網官方微博(@齊魯網)提供新聞線索。齊魯網廣告熱線0531-81695052,誠邀合作伙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