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經濟導報
2024-03-20 20:38:03
原標題:牽手大連打造“雙城經濟圈”,煙臺瞄準環渤海
來源:經濟導報
原標題:牽手大連打造“雙城經濟圈”,煙臺瞄準環渤海
來源:經濟導報
煙臺—大連“雙城經濟圈”若未來納入國家發展戰略,無疑對于海上大通道的建設是一大利好,將有助于推動大通道的建設進程,有利于促進兩地的融合發展
◆導報記者 孫羅南
作為新晉的“GDP萬億之城”,煙臺正積極尋求融入更廣闊的戰略框架中的機會。
在今年的全國兩會期間,全國人大代表、煙臺市市長鄭德雁建議,以煙臺、大連為橋頭堡,打造“雙城經濟圈”,納入國家發展戰略,支持煙臺—大連共建美麗中國先行區、開展科技協作、推進海上大通道建設。
這一關于煙臺—大連“雙城經濟圈”以及推進海上大通道的建議,引發了外界關注。
“要主動融入渤海灣、全面銜接大戰略、積極推進渤海大通道,加強與環渤海城市的協同聯動。”已被寫入今年的煙臺市政府工作報告。
煙臺尋求新的發展引擎的迫切性,顯而易見。
山東財經大學區域經濟研究院院長董彥嶺在接受經濟導報記者采訪時表示:“過去經常提到山東的‘大三角’,即濟南、青島、煙臺,煙臺不可忽視。現在,煙臺自身也有發展的緊迫感,需要內通外聯,這也是其最重要的發展方向。”
區域產業的互補性
煙臺與大連,兩地相隔百余公里,但目前的火車線路卻需要耗時約10個小時。
交通是一個城市發展的基礎要素。對于地處“交通端點”的沿海城市,如何實現更為廣泛的區域融合?建設跨海通道成為提升城市發展能級的一大舉措,其在縮短交通距離的同時,也促進了區域協同合作。
鄭德雁建議國家將煙臺—大連“雙城經濟圈”納入發展戰略,給予政策支持,支持煙臺—大連共建美麗中國先行區、開展科技協作、推進海上大通道建設,形成發展新質生產力的合力。
這里的“海上大通道”,即是渤海海峽跨海通道。
煙臺—大連“雙城經濟圈”若未來納入國家發展戰略,無疑對于海上大通道的建設是一大利好,將有助于推動大通道的建設進程,有利于促進兩地的融合發展。
談及區域融合發展,在北方地區,就不得不提環渤海地區。
“過去提的環渤海經濟圈,涉及范圍很廣,包括大連、煙臺、天津和秦皇島等城市,但后來對該經濟圈談得比較少了。很重要的一點就是,它是一個彎狀,不是一個能夠環起來的形態。”董彥嶺對經濟導報記者說。
盡管如此,他也指出,隨著經濟和技術的發展,過去未被提上議事日程的議題,可能將來會逐漸進入發展的優先序列中。
“目前,主要的難點仍在于跨海通道的成本和風險上。”董彥嶺強調說,“下一步的論證,除了考慮通道的技術經濟條件以外,還需要研究區域之間產業的互補性和未來一體化能夠帶來的潛力。”
董彥嶺對經濟導報記者表示:“跨海大通道更大的作用是把遼東半島和山東半島聯系起來,加強膠東區域的發展。這對于提升煙臺和大連這兩個城市的區位價值也具有重要意義。”
他進一步分析說:“東北地區資源相對較豐富,而山東在加工業、制造業和外貿出口等方面發展較為突出。將來,如果這兩個地區能夠加強合作交流,對于環渤海區域的發展以及東北地區與山東乃至長三角地區的合作,都將發揮非常重要的作用。”
瞄向“環渤海地區中心城市”
在剛剛過去的一年,煙臺的經濟總量歷史性邁上萬億元臺階,成為繼青島、濟南之后山東省內的第三個萬億級城市。煙臺2023年全年GDP為10162.46億元,比上年增長6.6%。
談及煙臺的發展,董彥嶺提到,“近年來,煙臺的表現一直不錯,特別是在制造業方面。其今年更是成為山東發展的典范,GDP突破了萬億元大關。”
工業是煙臺的傳統強項,去年,其工業生產增勢也較快。根據煙臺市統計局的數據,2023年,煙臺全市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比上年增長11.7%。分行業看,37個行業大類中有22個增長,行業增長面為59.5%。
“煙臺的工業基礎以及區位條件都相對不錯。”董彥嶺坦言,“煙臺的地位相對有點被低估。尤其是我們之前強調濟南都市圈和青島都市圈,而煙臺則沒有在聚光燈下。”
“煙臺實際上有潛力成為一個獨立的發展極,其整體發展質量較高,尤其在產業方面表現不錯。”他還提到,“煙臺在縣域經濟方面的支撐較強,周邊縣市都具備較強實力,如龍口、萊州等。”
作為新晉的“GDP萬億之城”,煙臺也正積極尋求新的發展機遇,以便在區域發展中扮演更為重要的角色。
在探尋新的發展路徑時,煙臺—大連“雙城經濟圈”的打造,也意味著煙臺將目光瞄向了環渤海地區。
朝著“環渤海地區中心城市”的目標邁進,是煙臺加快步伐尋求的新發展定位。《煙臺市國土空間總體規劃(2021—2035)》,將煙臺2035年發展目標明確為“躍升成為環渤海地區中心城市”。
在此背景下,煙臺與大連攜手打造“雙城經濟圈”的合作,也成為煙臺的重要發展路徑。這也為環渤海地區的發展帶來新的機遇。
“環渤海區域的發展不能不研究。”董彥嶺說,京津冀地區的經濟體量與長三角、粵港澳地區相比還是有一定差距,所以它需要在一個更大的空間里發展。
“把遼寧、山東的力量激發出來,才有可能形成一個北方的經濟發展極。”董彥嶺對經濟導報記者說,“遼寧、山東都有這樣的訴求。有這樣的交流合作意愿,將來破局的機會就會越來越多。”
“此外,從全國統一大市場建設的角度講,現在強調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在董彥嶺看來,“讓過去處于交通端點的一些城市成為交通節點,也能夠激活城市發展,把開放優勢和國內市場的優勢更好地激發出來。”
想爆料?請登錄《陽光連線》( https://minsheng.iqilu.com/)、撥打新聞熱線0531-66661234或96678,或登錄齊魯網官方微博(@齊魯網)提供新聞線索。齊魯網廣告熱線0531-81695052,誠邀合作伙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