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舜網
2024-03-04 09:39:03
原標題:山東村晚“網紅”大媽:玉米地里獨唱的人走到舞臺中央
來源:舜網
原標題:山東村晚“網紅”大媽:玉米地里獨唱的人走到舞臺中央
來源:舜網
棗莊市臺兒莊區泥溝鎮榆樹子村的一片玉米地里,玉米稈修長又密實,把王憲芳遮個嚴實。干農活出了一身汗的王憲芳哼著歌,這是她和土地獨處的勞作時刻,也像個“秘密樂園”。
偶爾,一陣風吹過,玉米葉搖曳起來,像有意給她“伴舞”,王憲芳身上也涼爽起來,她便來了精神和玉米說話:是不是我唱歌的時候,玉米你也笑了?
這樣和作物的私語,在王憲芳的生活里發生過許許多多次。很久以來,她都認為田間地頭沉默著的植物們會是自己唯一的聽眾。
直到她開始拿起手機,給自己注冊了一個短視頻平臺的賬號,并取了一個頗具詩意的名字:“自由飛翔”。短短時間內,通過上傳邊務農邊唱歌的視頻,王憲芳收獲了超過百萬的粉絲。
然而命運的齒輪不甘于就此停住,又把她推上了2024年山東村晚的舞臺。配合DJ版伴奏,副歌一來,仿佛腳下裝了彈簧的王憲芳興奮地用身體精準地打著節拍,幾句漂亮的高音極具感染力,這一高光片段瞬間引爆了社交平臺,媒體采訪蜂擁而至。
王憲芳演唱《我曾用心愛著你》走紅片段
務農數十年的王憲芳,徹底“火了”。
田間獨唱給自己“壯了膽”
在成為“網紅大媽”之前,王憲芳經歷了青年時代漫長的跋涉。
很難想象這個臺風堪稱“彪悍”的老年女性,在平日生活中,是沉默寡言不大愛說話的性子。
回看她的少女時代,一切又似乎有跡可循。家中排行老六的王憲芳,自小學三年級起便輟了學,幫家中忙活生計,匆匆從“學生”變為“農民”。“我不甘心,但我也不吱聲,還是得聽老人的話。”她回憶起自己瘦小的身體扛著沉甸甸的草料,“當時肩膀頭子都壓歪了,俺娘也心疼。”
此后,面朝黃土背朝天的勤懇勞作成了王憲芳生活的主調。但對年輕的她而言,如何與土地相處仍是一道難解的題。比如,經常突然出沒的蛇蟲鼠蟻,常常把她嚇一大跳,“有一次我在玉米地拔草的時候,拔得很起勁,結果突然竄出來一條長蟲(蛇),把我嚇得趕緊往外跑。”
唱歌的契機恰恰就在此刻發生,王憲芳很自然地想到用唱歌“壯膽”。“我唱著歌就能把這些東西都嚇跑,它們不嚇唬我了,我就不害怕了。”她開始哼著唱,常常唱,越唱越起勁,“天天唱得嗓子都啞了,相當于在地里給自己補補膽兒,自己還帶勁,動物還不敢往我身邊來。”
就這樣,原本害羞少言的王憲芳,成為了在玉米地里獨唱的人。
田間地頭是王憲芳最習慣的舞臺
漸漸地,從有目的的歌聲里,她琢磨出了新的滋味,唱歌讓她感到從未有過的“放松、自在”。從咬牙買了一臺幾塊錢的小收音機開始,王憲芳確信自己真的愛上了唱歌。
但不懂五線譜的農民怎么學新歌?王憲芳又發明了自己的“音樂密碼”。她有一個小本子,一首歌的歌詞旁,記錄著密密麻麻的“符碼”。她解釋說:“我不懂譜子,但我知道調子有高高低低,我就一句一句對應著記下來哪處高哪處低,我再跟著伴奏鞏固練習,一首歌學得很快。”
王憲芳學歌的筆記本,標注著她的“音樂密碼”
從兒時村口大喇叭聽來的老歌,到時下的流行歌,一臺小錄音機和一個筆記本悄然滋養著王憲芳,她生長出了自己的豐富“曲庫”和未被認真聆聽的好嗓子。
從學拼音打字開始的網紅之路
人生行至近六十歲,王憲芳迎來了她的第一個舞臺——短視頻平臺。
2020年,智能手機在農村也已非常普及,王憲芳時常看到身邊的村民熟練地擺弄手機刷視頻和聊天,她很是羨慕,心想:“人家都在這手機上打字說話,我要是也會該多好呀。”
然而,自小學三年級便戛然而止的求學路,讓她連拼音都認不全。在那個眼花繚亂的虛擬世界和她之間,似乎堅不可摧地矗立著一道高墻,她需要翻越很多山頭才能到達。
于是,王憲芳出發了,她決定先從學習拼音和打字開始。老師去哪里找?年輕耐心的兒媳婦是她的首個求助對象。在兒媳婦的幫助下,她逐漸掌握了26個拼音字母,而后又能對著那個智能的“小板磚”指指戳戳,打出的別字越來越多,速度越來越快。
正式成為“網民”的標志是王憲芳擁有了一個視頻賬號,這時她已經習慣了晚上看別人熱熱鬧鬧地直播,她把這稱之為“學習”。這一次,她的老師是小學生,“我不管走到哪兒,就喜歡跟小孩打交道,和同齡人反而話少。”王憲芳說自己喜歡聽小孩清脆的笑聲,聽著就開心。
小學生們放學后,王憲芳便拉住他們說:“孩子們,你們幫我起個號吧,我也想直播。”她一說,孩子們便哄笑,但也認真地幫她注冊、上傳信息,還教她簡單的剪輯和文案。王憲芳最引以為傲的就是自己的學習能力,“小孩教我一回,我自己一琢磨就學會了。”
主動學習這件事對王憲芳來說是水到渠成的,她身上顯現著農民“順時而動”的智慧,愿意主動融入火熱的當代生活。自此,王憲芳的手機鏡頭便對準了自己勞作的大棚、田地、前屋后院。她手腳麻利地扛著化肥,打著農藥,割著雜草,衣服從短袖穿到棉襖,鏡頭前活潑又精力充沛,直播時也興致勃勃地唱調動氣氛的歌曲,并不恥于“逗樂”大家。
王憲芳的賬號頗有人氣
很快,她在快手有了超百萬的粉絲,而后轉戰抖音,兩個抖音賬號加起來也有五十萬粉絲。對于為什么會成為被偏愛的幸運兒,王憲芳的理解是,“男女老少粉絲都有,年輕人喜歡我活潑愛唱的樣子,老年人更喜歡我能在直播間跟他們互動,陪著他們。”
只是,直播間里大膽豪爽的王憲芳,生活中仍然難改害羞的性子。有時出門碰到附近的人打趣“你是不是那個自由飛翔”,她便靦腆地說“就是玩玩,為了自己高興”,繼而紅透了臉。
奇遇后,“網紅”與“農民”之間
從網絡唱進現實,并不容易。
幸而,山東各地開設的“百姓大舞臺”“村晚”等演出場所給“王憲芳們”開出了一條被星光照亮的通道。在登上臺兒莊百姓大舞臺之前,王憲芳曾常常是最后一個離開的觀眾。
她回憶,“看著人家在舞臺上唱歌,我都站到最后,走的時候,凍得腳都腫了。人家唱了什么歌,回家我都記上,咱也得學。”在她眼里,不算華麗的舞臺卻“真好,真靚麗啊”。
直到2022年,那個站到最后一刻的觀眾王憲芳被泥溝鎮文化站的工作人員邀請到了舞臺中央。因為工作人員聽說“這個老太太走到哪兒唱到哪兒,平時直播唱得也很熱鬧”。
王憲芳興奮極了,將這個機會視若珍寶。為了表現更好,她曾自己練習到嗓子發炎,在醫院打了八九天吊針后又接著上場,在她眼里,悶頭苦練多年好像就是為了這么一個拿起話筒的時刻,如果浪費才是最難接受的。
到讓她爆火的2024年村晚,王憲芳已經有了快兩年的舞臺經驗,因而才能表現得那樣自信從容、揮灑自如,大大突破了觀眾對所謂“農村老太太”的想象——沒人可以否認她手握話筒時的表現力與魅力,那是讓人耳目一新的振奮表達。
“我心里特別高興特別激動,當時我真的都哭了。”王憲芳再提起自己唱歌的身影出現在各大媒體上的那天,聲音仍有微微顫抖,正如她所說,那份激動至今未能平復。同時,她仍堅持和土地的連結,把家里的農活兒處理得井井有條,在她眼中,“網紅”與“農民”兩個身份并不沖突,“有演出我就把農活放一放,我手腳利索,晚上趕一趕也能做完。”
“火了”之后的王憲芳把農活兒處理得井井有條
但王憲芳心里也有小小遺憾,那就是自己未曾接受過專業訓練。這讓她談起自己的歌聲時總有些不自信,盡管網友一再夸贊了她的唱功、音準、臺風,她卻對自己仍抱有猶疑——真的唱得好嗎?還是僅僅逗樂了大家呢?
因此,被問及夢想時,王憲芳顯出猶豫,她先開玩笑似地說:“(音樂)老師唱歌就是老師,農民唱歌就是農民,咱是硬吼出來的,不會什么哆來咪發唆,也沒有什么節奏感,我都沒有自信。”而后又補充說,夢想誰都有。
當贊美如潮水涌來時,她表現得反而更像個冷靜的掌舵者,因為知道自己這條船想駛向更遠的海域。在得到鼓勵后,王憲芳遲疑了一下,終于大膽地說道:“我希望自己能有機會跟著專業老師學習一下,希望能登上更大的舞臺,我真的喜歡唱歌,想讓更多人聽到我唱歌。”
那個在玉米地里獨唱的人,終于一步步走到了舞臺中央,并在心里存著一個更大更高的舞臺。愛唱歌的王憲芳,把自己這首生命力之歌也唱得激越動聽,“人活這一輩子,說實話,喜怒哀樂都會有,但你得盡量往高興上面走一走,我愿意多帶動一些人。”
原標題:山東村晚“網紅”大媽:玉米地里獨唱的人走到舞臺中央
想爆料?請登錄《陽光連線》( https://minsheng.iqilu.com/)、撥打新聞熱線0531-66661234或96678,或登錄齊魯網官方微博(@齊魯網)提供新聞線索。齊魯網廣告熱線0531-81695052,誠邀合作伙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