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魯中晨報
2024-02-02 10:02:02
原標題:淄博主城最后的平房村 留住記憶換新顏
來源:魯中晨報
原標題:淄博主城最后的平房村 留住記憶換新顏
來源:魯中晨報
淄博主城最后的平房村
留住記憶換新顏
1月30日,淄博市張店區房鎮鎮東平村“煥顏”100天之后。
劉思敬站在村口向東眺望,幾排新建的中式庭院,其中幾套已有了新主人。庭院西側,是東平村原址,滿眼平房。路邊的小賣部內,貨架上多了幾排售價三五十元一盒的高檔香煙,門口幾名嘮嗑的村民望著停于路邊的幾輛高級轎車,指指點點。
拆平房,蓋平房,東平村“煥顏”,最終在幾乎沒有爭議中完成,雖未圓了村民想“上樓”的心愿,但村莊之外,人們對老張店的緬懷卻留在這里甚至周邊更遠的地方。包括東平村在內,淄博主城張店最后的4個平房村的現狀與未來,也牽動著許多人的復雜情感。
中式庭院里的往事
2023年3月初的一天,東平村村委辦公室因“中式庭院”項目立項,引來一片嘩然。
對這里的59戶、243名村民來說,舊村改造后“上樓”,是他們最大的心愿。當得知即將開工的新項目仍是“平房”時,作為老黨員的劉思敬也一時難掩失落,“很想‘上樓’,我已經五十五了。”但很快,他便恢復了平靜,“鎮黨委、政府既然作出這個決定,肯定有更長遠的考慮。”
確實,劉思敬看待家鄉未來的立場,和眼前這個并不太大的村莊的一段段往事直接相關,許多張店市民或許并不一定知曉那段歲月,以及歲月在當地村民身上留下的印痕,更無法體會這種印痕所積聚的復雜情感。
地理位置上,東平村地處張店區“西北角”,與周村區北郊鎮一路之隔。在過去的許多年里,當地村民既享受著出入兩區的便利,也經歷著遠離主城的無奈。
被貼上“張店西北后花園”的標簽后,東平村的確經歷過短暫的“躁動”,但隨著一攬子新項目的相繼落地,村莊也漸漸有了新的“氣色”。
發展還要繼續。2023年3月,東平村村“兩委”著手盤點村集體閑置用房,騰空10余畝土地,通過招商引資,首先啟動了中式庭院項目。投資450萬元,建設了13套新中式民宿。
2023年10月,項目完工,新“平房”開門納客,不僅為村集體每年實現增收10萬元,還為村民宮恩芹提供了一份“共享廚娘”的工作,“工資不高,但也不累”。
有了庭院項目“撐門面”,東平村的鄉村產業振興之路越走越寬。很快,一個寵物樂園項目又自己找上門,租下9畝土地,開始承接寵物比賽,建設汽車影院。2023年11月,一場年輕人的派對在寵物樂園上演,村莊的主干道上一下子涌入了近百輛高級轎車,讓許多上了年紀的村民看得目瞪口呆。
眼下,包括劉思敬在內的許多東平村村民對家鄉的未來又有了新的看法。“或許是因為我們人老了,思想也‘老’了。現在,突然感覺我們的平房村成了一種稀缺資源,變得越來越搶手了。”
目前,東平村常住人口僅有100人,其中60歲以上老人約60人,但有一個“反常”的細節,村“兩委”班子非常年輕,平均年齡僅33歲。劉思敬對此深有感觸地說:“這一年感覺過得比以往都快,讓年輕人放開手腳去折騰吧,我們對東平有感情,他們也有感情。”
平房村改造后的魅力
1月30日中午,與東平村幾步之遙的院上村,一處改造后的農家小院內傳來濃重的湖南口音,王朝良一邊招呼客人落座,一邊忙活著從小院東側的廂房往外端菜。
“湘菜聞著辣,吃著香,淄博的酥鍋和硬炸肉也不賴,我經常買來招待客戶。”落座后,王朝良特意向眾人介紹了眼前的小院,面積約260平方米,一年租金2.8萬元。“房間太多,數不過來;廚房很大,公司外派的十幾個人每天全在這兒吃。”
王朝良做的光伏項目總投資七八個億,是當地政府招商引資項目。之所以將分公司放在院上村,主要是因為他一直很喜歡這種農家小院。“將辦公、商務洽談,甚至是招待應酬都放在這里,不僅有種別樣的氛圍感,還省錢。”
同為平房村的院上村,戶籍人口約1600人。近年來,由于不少村民在城區買了樓房,常住人口目前僅剩一半,村里不少院落長期處于閑置狀態。
2023年初,淄博燒烤“火爆出圈”,使與“淄博燒烤城”一箭之遙的院上村被“堵”了幾個月。院上村黨支部書記郭青海回憶說:“那會兒,村南的魯泰大道被堵得水泄不通,許多外地游客無奈拐進了村里,所有人都在問有沒有住的地方。”
閑置院落一大把,還缺住的地方?很快,院上村村“兩委”通過整合流轉村民閑置院落,實施了“美麗庭院建設”項目。在保持院上村原有鄉村特色的基礎上,通過招引優質民宿企業,按照功能將村莊劃分為居住區、休閑區、風景區。以修繕、裝飾后的特色農家小院為基礎,院上村有了民宿旅游、商務辦公、私人會所等多個業態。
王朝良租賃的小院是村民王立偉家的老宅,未改造之前,這處略顯落魄的小院每年只能租5000元錢,眼下由村里統一整合流轉,租金翻了一番。
“截至目前,我們已成功打造出16套新穎別致的農家小院。以日租為例,一處能住兩三個家庭的小院,租金為五六百元,節假日期間想訂上很難。”郭青海告訴記者,2023年以來,憑此思路,院上村實現村集體增收約8萬元,參與項目的村民每戶增收約3000元。“閑置院落整合流轉,進入良性循環。”
新平房村不止有庭院
除了如火如荼的“庭院經濟”,淄博主城最后的平房村還有啥特色?
一個月前,平房村中的東孫村迎來了一個大項目的正式落地,淄博市張店區房鎮鎮鄉村振興高標準優質新糧加工基地項目在此竣工投產。據東孫村黨支部書記王鈺介紹,這是張店區首個高標準優質新糧加工項目,從開工到投產僅用了半年時間,預計年產2000噸大米、小米等新糧,年產值2500余萬元。“項目全部達產后,受益的不僅是東孫村,可為周邊8個村每年實現增收80萬元。”
最后一個平房村是北黃村。除庭院經濟外,2023年底,北黃村利用225萬元鄉村振興銜接資金,一舉建設了3個溫室大棚和1個冷庫,目前已全部建成并投入使用。據北黃村黨支部書記李賢廷介紹,前不久,他們村出產的特色蔬菜進入豐收季,有了冷庫的“助力”,蔬菜儲存再無后顧之憂。“眼下,我們已開始種植西瓜,新型高標準大棚配備了自動卷簾和水肥一體化灌溉等設備,西瓜4月份便可以上市,預計將為村集體實現增收16萬元。”
淄博主城張店最后的4個平房村均位于房鎮鎮。通過調查記者發現,因地處對接城市與鄉村優質資源的特殊區域,這里的鄉村建設或將步入一個更系統、更宏大的特殊時期。
抓住全域規劃發展的戰略機遇,將鄉村振興融入淄博主城新區建設的“大盤子”,依托平房村這一獨有“資源”,打造具有濃郁鄉情和城市記憶的近效特色經濟帶,這是目前房鎮鎮正在做的。而隨著2023年2月庭院經濟首度被寫入中央一號文件,過去的一年,淄博主城張店最后的4個平房村,不僅圍繞“平房”做活了庭院經濟,也都各自找準了鄉村振興的“新賽道”。
一切都在有條不紊地進行。眼下的“張店西北后花園”,舊的產業已然退去,新產業在升級中被賦予新的歷史使命。東平、院上、東孫、北黃4個村莊的數千名村民,也正以嶄新的姿態,努力融入淄博主城高速發展的經濟大潮中。
大眾日報淄博融媒體中心記者 姜濤 通訊員 王業宏 劉曉燕
想爆料?請登錄《陽光連線》( https://minsheng.iqilu.com/)、撥打新聞熱線0531-66661234或96678,或登錄齊魯網官方微博(@齊魯網)提供新聞線索。齊魯網廣告熱線0531-81695052,誠邀合作伙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