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濰坊日報
2024-01-19 10:46:01
原標題:金融“活水”奔涌而來 更好濰坊蓬勃向前
來源:濰坊日報
原標題:金融“活水”奔涌而來 更好濰坊蓬勃向前
來源:濰坊日報
□濰坊日報社全媒體記者 陳靜靜
全市全年各項存款余額13552.8億元、各項貸款余額10936億元,去年前11個月,綠色貸款、制造業中長期貸款、普惠小微貸款余額均顯著高于全部貸款增速;企業貸款加權平均利率為4.74%,新發放的普惠小微企業貸款利率為4.88%,均為有統計以來最低水平……一組組金融數據彰顯出全市實體經濟發展的活力,也見證了經濟大市的金融擔當。
新起點,新征程。2024年,全市金融業錨定“走在前、開新局”,聚焦聚力市委“一七五一”的思路目標和任務舉措,圍繞主責主業,聚焦重點領域和薄弱環節,用更多“金融活水”澆灌城市的現在和未來。
政策發力
金融服務實體經濟量質齊升
“金融活水”流向哪,政策導向很關鍵。2023年,我市密集出臺政策,引聚“金融活水”灌溉實體經濟。
2023年5月26日,金融支持種業座談會舉行,明確加大種業振興金融支持,配套協調加大種業貸款財政獎補。會后不到1個月,全省首筆“植物新品種權”質押貸款業務落地濰坊,濰坊銀行為山東立原種業有限公司提供200萬元資金支持,為全市金融支持種業振興開辟了一條新路徑。
這是我市持續加大重點領域金融支持力度的縮影。近年來,我市相繼出臺政策,引導銀行保險機構圍繞19條新產業賽道加快產品、服務等資源要素集聚,制定深化新舊動能轉換推動綠色低碳高質量發展三年行動計劃21項要點,圍繞“鏈長制”“5+10+N”產業鏈模式,增加供應鏈產業鏈韌性,強化集群效應,提高先進制造業、戰略性新興產業中長期貸款占比,促進制造業高端化、智能化、綠色化、服務化、生態化發展。
政策有力,金融有為。2023年,我市先后落地了全省首筆“植物新品種權”質押貸、全省首筆跨境融資便利化試點業務、全省首筆“擔保+保險”融合供應鏈票據業務、全市首筆生態環境導向開發貸款模式(EOD貸)、全市首筆取水權質押貸等一系列金融創新產品和業務。
為推動民營企業融資增量擴面、提質降價,我市持續做好普惠金融大文章,出臺政策“紅利包”,強化貨幣政策工具激勵,引導金融機構因企施策,創新推出質量貸、濰崗貸等金融產品,信貸投放量持續增加。
政策“修渠引流”,“金融活水”涌入實體經濟。截至去年11月末,我市綠色貸款、制造業中長期貸款、普惠小微貸款余額分別同比增長31%、43%、32.4%,均顯著高于全部貸款增速;企業貸款加權平均利率為4.74%,同比下降0.14個百分點,新發放的普惠小微企業貸款利率為4.88%,同比下降0.3個百分點,均為有統計以來最低水平。
精準“滴灌”
財金聯動破解融資難點堵點
財政和金融,是調節經濟社會發展的兩大工具。2023年以來,我市打出財金協同聯動“組合拳”,引導撬動更多金融資源投入到經濟社會發展的薄弱環節。
“我們是一家高新技術企業,研發投入占比達80%,占用大量資金,再加上回款周期長,資金壓力非常大。”山東泓盛智能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長陳永生說,在濰坊銀行等金融機構提供的中長期貼息貸款的支持下,企業發展勢頭良好。
這家企業之所以能獲得銀行的中長期貼息貸款,得益于我市打造形成的擔保增信服務體系。近年來,我市優化融資擔保政策,在全省率先建立“四級分險+免費擔保”融資擔保機制,推動融資擔保全域全覆蓋和財政全面托底。2023年,我市持續引導融資擔保精準發力,在堅持支農支小的基礎上,重點支持鄉村振興、“專精特新”、工業技改、預制菜、外貿進出口、綠色低碳等重點領域。
中小企業時常面臨短期流動性資金短缺問題,為此,我市出臺辦法設立全省首支省、市、縣三級聯動的地市級應急轉貸基金,吸引省級、縣級、社會資本等合伙人出資,形成“財政資金引導、社會資本參與”的多層次資本格局。目前,市應急轉貸基金規模達到18.85億元,2023年累計為956家次企業提供應急轉貸支持405億元,為企業節約融資成本4億元。
政策“保駕護航”,擔保機構“敢擔、愿擔”,金融機構“敢貸、愿貸”。2023年,全市累計提供政策性擔保234億元,惠及主體超4.36萬戶,服務戶數、業務規模均居全省首位,向市場主體降費讓利超2.3億元。
守住底線
以金融穩保障企業穩、經濟穩
守住風險底線,是金融業更好服務區域發展的前提和基礎。2023年,我市牢固樹立風險意識,保持風險攻堅的戰斗力、凝聚力,持續加大風險排查處置力度,前瞻預警風險,緊盯重點風險,防范外部風險,加快改革化險,建立健全風險管理體系,全面提升風險控制水平。
下好風險排查“先手棋”,筑牢金融“安全線”。2023年,我市對170家重點機構開展風險專項排查,通過責令限期整改、引導退出等措施實現風險可控;開展大額授信企業摸排調研工作,對存在風險的九大大額授信企業“一企一策”制定風險化解方案,協調推進風險化解工作;落實新金融資產分類辦法,嚴把資產質量真實性,推動隱性不良資產“暗翻明”,推動中小法人機構扎實開展風險資產清收處置“攻堅行動”,一行一策落實管控措施,按進度推進處置任務。
深化政銀合作,推動共贏發展。2023年,濰坊市政府發揮“有形之手”作用,推介最優項目,優化金融環境,與金融機構同頻共振、同向發力。與山東省財政廳履行出資人職責企業簽署戰略合作,在深化政銀企合作、推動金融創新方面全面展開合作;與14家銀行機構簽訂的戰略合作協議,預計在3年內為我市新增信貸投放3600億元,助力提升全市金融活力和風險化解能力。
金融興,經濟興;金融穩,經濟穩。站在新的起點上,全市上下錨定“走在前、開新局”,聚焦市委“一七五一”的思路目標和任務舉措,以只爭朝夕、全力跨越的豪邁干勁,以披荊斬棘、雷厲風行的扎實作風,把金融血脈打“通”、抓“穩”、搞“活”,讓金融活水泉流涌動,精準潤澤實體經濟,為建設實力強品質優生活美的更好濰坊注入強大金融動能。
◆記者手記
繪好金融“施工圖”
拼出發展“實景圖”
金融是實體經濟的血脈。在經濟爬坡過坎的關鍵時期,我們比以往任何時期都需要金融“輸血”、“造血”、“活血”,為實體經濟發展提供強有力的支撐保障。因此,真正把“美好藍圖”變為“實景圖”,還需要繪好金融“施工圖”。
繪好金融“施工圖”需要全市各級各部門進一步強化服務意識、發展意識、安全意識,繼續優化金融環境、系統完善政策保障體系、升級財政金融聯動機制,做優銀企對接平臺,暢通金融服務實體經濟血脈,讓“金融活水”真正精準滴灌到重點領域和薄弱環節。
經濟是肌體,金融是血脈,兩者共生共榮。服務實體經濟是金融的天職,全市金融業也要強化使命擔當,直擊當前金融領域薄弱點,踐行金融為民的使命。一方面,要做好對中小企業、“三農”等領域的支持,服務經濟社會發展,補齊民生領域短板;另一方面,要圍繞做好科技金融、綠色金融、普惠金融、養老金融、數字金融五篇大文章,優化金融供給體系,創新金融信貸產品,降低融資成本,提升服務質效,加大對科技創新、先進制造業、綠色低碳等領域的支持,為經濟社會發展提供強有力的金融支撐。
想爆料?請登錄《陽光連線》( https://minsheng.iqilu.com/)、撥打新聞熱線0531-66661234或96678,或登錄齊魯網官方微博(@齊魯網)提供新聞線索。齊魯網廣告熱線0531-81695052,誠邀合作伙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