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青島日報
2023-12-15 09:35:12
原標題:青島今年實施87個市政設施項目
來源:青島日報
原標題:青島今年實施87個市政設施項目
來源:青島日報
□青島日報/觀海新聞記者 王冰潔
54條市政道路項目
●補強快速路網體系
謀劃多年的跨海大橋高架路二期今年6月通車、金家嶺立交匝道10月全部通車
●跨區出行更加便捷高效
銜接區域交通的營流路等6條主干路完工通車
●路網毛細血管更加暢通
今年已打通18條未貫通道路,月底可再打通6條,攻堅行動開展以來累計打通66條
●重點項目正在加速推進
膠州灣第二隧道、唐山路快速路、山東路—鞍山路立交等建設提速
22個公用設施項目
涵蓋清潔取暖“煤改氣”、供熱、環衛、水務、綜合管廊等多個方面,到本月底建成投用13個項目,加速構建“系統完備、高效實用、智能綠色、安全可靠”的公用設施體系
11處立體人行過街設施項目
聚焦學校、醫院、景區、商圈等重點區域行人過路難問題,全年實施11處、建成投用9處立體人行過街設施,保障行人過街安全,緩解節點交通擁堵,助力打造步行友好、綠色健康的慢行交通系統
市民關注的3個重點項目,本月底將迎來重大進展
重慶路快速路主線高架及沿線9對匝道已完成瀝青攤鋪,即將實現通車,全線17.7公里行車用時將由50分鐘縮短至20分鐘;遼陽路快速路地道北半幅也將于本月底提前通車,全線4.7公里行車用時將由15分鐘縮短至3分鐘左右;金家嶺立交地下停車場即將完工,將提供1673個泊位,緩解青大附院東院區及周邊停車壓力
城市的宜居宜業宜游,離不開市政設施建設的不斷完善。12月14日下午,市政府新聞辦召開青島市城市更新和城市建設階段性成果主題系列發布會(第五場),介紹今年我市市政設施建設取得的階段性成果。
經過一年的合力攻堅,青島持續完善骨干路網體系,打通未貫通道路,解決了一批備受關注的出行堵點難點問題,讓市民出行更加便捷;持續加大供熱、燃氣、環衛和水務設施建設力度,基本完成東岸城區清潔取暖“煤改氣”,讓城市生活更有品質;持續聚焦學校、醫院、景區、商圈等重點區域,增設立體人行過街設施,讓市民過街更加安全。各項工作取得顯著成效,助力城市宜居宜業宜游品質持續提升。
實施54條市政道路項目
隨著城市的持續更新,青島市政路網的優化最讓市民可觸可感。今年我市路網繼續越織越密——按照“暢通骨干路,打通微循環”的思路,全年實施54條市政道路項目,到本月底完工通車34條,加快構建“快速成網、節點立體、主干完善、次支貫通”的市政路網體系。根據高德地圖發布的全國主要城市交通分析報告,今年三季度,早晚高峰時段我市的路網延時指數下降幅度列全國各城市第六、副省級城市第二。
其中,謀劃多年的跨海大橋高架路二期今年6月通車、金家嶺立交匝道10月全部通車,進一步補強我市快速路網體系;銜接區域交通的營流路等6條主干路完工通車,跨區交通出行更加便捷高效;今年已打通18條未貫通道路,月底可再打通6條,攻堅行動開展以來累計打通66條,路網毛細血管更加暢通;膠州灣第二隧道、唐山路快速路、山東路—鞍山路立交等一批重點項目正在加速推進。
記者在發布會上了解到,本月底,廣大市民關注的一些重點項目還將迎來重大進展:重慶路快速路主線高架及沿線9對匝道已完成瀝青攤鋪,即將實現通車,全線17.7公里行車用時將由50分鐘縮短至20分鐘;遼陽路快速路地道北半幅也將于本月底提前通車,全線4.7公里行車用時將由15分鐘縮短至3分鐘左右;金家嶺立交地下停車場即將完工,將提供1673個泊位,緩解青大附院東院區及周邊停車壓力。屆時,東岸城區“四縱五橫”的快速路網體系將基本形成,建成率達到73.6%,市民出行更加通暢。
實施22個公用設施項目
公用設施的建設,也與市民生活息息相關。今年青島實施22個項目,涵蓋清潔取暖“煤改氣”、供熱、環衛、水務、綜合管廊等多個方面,到本月底建成投用13個項目,加速構建“系統完備、高效實用、智能綠色、安全可靠”的公用設施體系。
其中,戰略性引水工程官路水庫及輸配水工程開工并有序推進,建成后每年將調蓄客水8億立方米,將從根本上解決我市水資源短缺問題;完成即墨區北部污水處理廠等3座污水處理廠提標改造,污水處理能力達到250萬噸每天,基本滿足城市污水處理需求;因地制宜開展綜合管廊建設,新增管廊11.5公里,有效緩解“馬路拉鏈”“空中蜘蛛網”等問題;國內涉海距離最長的城市燃氣管線——膠州灣海底天然氣管線建成投用,總輸氣能力為每年36億立方米,是市區原有管線的3倍;今年完成4處清潔取暖“煤改氣”,新建燃氣鍋爐7臺、關停燃煤鍋爐24臺,兩年來累計新建燃氣鍋爐32臺、關停燃煤鍋爐56臺,東岸城區基本實現無煤化供熱,結合在西海岸構建的以華能和大唐長輸管線為主,靜脈產業園等為輔的“一網多源,多源互備”的余熱利用體系,每年節約煤炭200萬噸,減排二氧化碳155萬噸。
實施11處立體人行過街設施項目
一座座嶄新的天橋、一個個暢通無阻的人行通道,也為市民出行構建起“立體”交通網絡,讓城市“脈絡”更暢通。今年青島聚焦學校、醫院、景區、商圈等重點區域行人過路難問題,按照“人車分流、暢通便捷”的思路,全年實施11處、建成投用9處立體人行過街設施,保障行人過街安全,緩解節點交通擁堵,助力打造步行友好、綠色健康的慢行交通系統。
其中,市北區浮島公園天橋串聯起大鮑島文化休閑街區、館陶路歷史文化街區、上海路-武定路歷史文化街區,成為激活老城空間的催化劑、縫合歷史街區的黏合劑、貫通城市文脈的潤滑劑;市北區婦幼醫院天橋、嶗山區浮山小學地道充分考慮醫院、學校周邊交通狀況,結合遼陽路快速路建設,取消地面過街信號,減少繞行距離,保障就醫群眾、學校師生過街安全;西海岸新區汽車總站地道、武船重工地道為交通樞紐站、工業產業園區提供了便利的交通條件,有效解決周邊旅客、企業職工、群眾過街難題,保障行人過街更加順暢。
下一步,市市政設施建設指揮部將在市城市更新和城市建設總指揮部的統籌指導下,在做好今年項目收尾工作的同時,以民生民意為導向,深入謀劃明年攻堅項目,統籌做好資金籌措、要素保障,確保形成滾動接續的攻堅節奏。力爭通過三年的努力,系統補齊市政設施建設短板,持續增強城市綜合承載能力,讓市民更多地享受到攻堅行動帶來的舒適和便利。
本欄攝影 劉 棟
想爆料?請登錄《陽光連線》( https://minsheng.iqilu.com/)、撥打新聞熱線0531-66661234或96678,或登錄齊魯網官方微博(@齊魯網)提供新聞線索。齊魯網廣告熱線0531-81695052,誠邀合作伙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