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青島新聞網
2023-11-23 16:55:11
原標題:前10個月 發放9億元救助金 青島全面提升社會救助水平
來源:青島新聞網
原標題:前10個月 發放9億元救助金 青島全面提升社會救助水平
來源:青島新聞網
青島新聞網11月23日訊(記者 朱穎)截至10月底,青島發放低保、特困、臨時救助資金9億元。今年以來,共有95萬人次老年人享受助餐服務,全市落實困難重度殘疾人就業生活補貼約2.4萬人……11月22日,市政府辦公廳、市政府新聞辦聯合召開“感受身邊變化 共享城市美好”主題系列新聞發布會第七場,圍繞“老有所養 弱有所扶”進行發布。副市長趙勝村,市民政局黨組書記、局長車景華,市財政局黨組書記、局長鞠立果,市殘聯副理事長李玉欣出席發布會并回答記者提問,市委宣傳部分管日常工作的副部長、新聞發言人姜劍超主持發布會。
全面提升社會救助水平,弱有所扶走深走實
救助標準持續提高
自今年1月起,將我市城鄉低保標準提高5%,目前我市城市最低生活保障標準為每人每月1045元,七區已實現低保標準城鄉統一;三市農村最低生活保障標準為每人每月791元。
截至10月底,發放低保、特困、臨時救助資金9億元,共保障低保、特困、低保邊緣等困難群眾9.6萬人,臨時救助1.8萬人次。
救助范圍不斷擴大
健全低保、特困、臨時救助和低保邊緣家庭、因病致貧重病患者認定等五類救助政策,完善分層分類的救助體系。完善低保準入條件,綜合考慮家庭收入、財產狀況等基礎上,適當放寬低保準入門檻。完善重度殘疾人單人保政策,成年無業重度殘疾人可以參照“單人戶”提出低保申請,符合條件的按規定納入低保范圍,今年10月底,全市低保人數比2022年底增加496人。
救助效能優化提升
推進社會救助數字化轉型,建設“社會救助一件事”,搭建青島社會救助綜合服務平臺,集成民政、教育、醫保等12個救助部門28項救助事項,實現“一門受理、協同辦理”。
建設低收入人口數據庫,通過開展“線上比對+線下核查”,實現低收入人口動態監測和常態化幫扶。健全居民家庭經濟狀況核對機制,目前已將公安、人社等19個部門40項數據信息納入核對系統,實現“數據一次采集,資源同步使用”。
優化救助程序,低保、特困、低邊家庭實行“一次申請授權、一次調查核對、一次審核確認”,符合任一認定條件即可直接納入相應救助范圍。健全社會救助“三主動”機制,打造“網格化+大數據+鐵腳板”的主動發現模式,變“人找政策”為“政策找人”,確保困難群眾早發現、早報告、早救助。
救助服務不斷拓展
健全基層黨組織引領的社會救助工作網絡,在黨群服務中心設立社會救助“一門受理、協同辦理”服務窗口和黨員先鋒崗,村(社區)設立社會救助工作站,建立黨組織書記、社會救助協理員“雙崗”工作制度,促進基層黨建與社會救助的深度融合。在全國率先創新“物質+服務”多維救助,鼓勵社會組織、社會工作者等多元社會力量為困難群眾提供心理救助、照料護理、資源鏈接、社會融入等精細化服務。
推進政府救助與慈善幫扶相銜接,建設青島“救急難”信息對接服務平臺,實現慈善救助項目與困難群眾需求的精準化對接、精細化幫扶。探索創新協同監督工作方式,與市紀委派駐紀檢組協作聯動,加強“專責監督+專業監管”協同貫通,推動社會救助政策落地落實。
創新探索青島養老模式,老有所養提質增效
堅持一體化統籌推進,服務供給有梯度
推進兜底型養老服務“應保盡保”。有意愿入住機構的低保特困老年人,可免費入住當地社會福利機構;有意愿居家養老的低保特困老年人,由專業養老服務組織為其提供居家上門養老服務,所需費用由政府負擔。
推進護理型養老服務“擴面提質”。對失能失智老年人家庭進行適老化改造,由居家社區養老服務中心提供專業化上門護理服務,政府按照35%的比例對服務費用進行補貼,目前全市已簽約家庭養老床位2.4萬張。統籌整合農村養老服務各類補貼政策,農村失能失智老年人居家社區養老服務費用報銷比例達到90%。
推進普惠型養老服務“人人可及”。為全市老年人購買意外傷害保險,今年以來共受理賠付1.9萬人次。落實助餐送餐補貼,全市70歲以上老年人可享受每人每天3元的助餐補貼,失能失智老年人還可額外享受送餐補貼,該項補貼不限青島戶籍,各區(市)在此基礎上再進行1-3元的補貼。
堅持一攬子品牌打造,品質養老有成效
打造機構養老服務“青島品牌”。全市建成醫養結合養老機構289家,護理型床位3.5萬張,有效滿足老年人入住需求。舉辦2023中國山東(青島)國際康養產業博覽會,加快養老服務領域“雙招雙引”。鼓勵引導大型養老企業兼并整合小弱散養老機構,實現規模化、連鎖化、品牌化發展。
打造居家社區養老“青島模式”。建成142處鎮(街道)綜合養老服務中心,選取專業化養老服務組織連鎖運營綜合養老服務中心,按照星級養老機構標準提供上門服務。居家社區養老服務中心全部納入醫保和長期護理保險定點范圍,為有需求的老年人提供全方位醫養結合服務,平均每名老年人每月長護險報銷費用達到1900元。
打造老年助餐服務“青島樣板”。全市建成老年助餐機構985處,配備全市統一的助餐信息系統,可通過人臉識別方式支付費用,補貼資金自動扣減。今年以來共有95萬人次老年人享受助餐服務。
堅持一套拳組合發力,核心要素有保障
強化財政投入。將各類資源重點向養老服務領域傾斜,2023年全市基本養老服務領域財政預算投入近3.5億元,形成了政府政策支持下養老服務市場化運營的良性機制。
強化設施保障。落實青島市養老服務設施專項規劃,開展社區配建養老服務設施清查整治,新建和老舊小區養老服務設施配建率均達到100%。全市居家社區養老服務設施總面積達30萬平方米,全部免費交由養老服務組織運營。
強化隊伍建設。今年免費培訓養老從業人員6900余人,舉辦養老護理職業技能大賽,開展青島敬老使者、最美養老院院長、最美養老護理員評選活動,增強養老護理員的職業榮譽感和從業積極性。
完善殘疾人服務機制,惠殘助殘紓困解難
今年以來,全市落實困難重度殘疾人就業生活補貼約2.4萬人;通過“寄宿制、日間照料、居家服務”等方式托養困難殘疾人5600余名;為符合條件、有家庭無障礙改造需求的890余戶殘疾人家庭實施無障礙改造;對符合條件的低保家庭殘疾學生和低保殘疾人家庭子女實施教育救助和獎勵約3200人;為3034名殘疾兒童提供康復救助服務,34名聽障兒童通過語訓評估達到普小入學標準,29名肢體殘疾兒童完成篩查評估并進行矯治手術;全面推進殘疾人家庭醫生簽約服務,殘疾人家庭醫生簽約服務11.7萬人次;持續開展“輔助器具進社區精準服務進家庭”活動,采取點單上門等方式調配輔助器具660件次。
下一步,將持續秉承需求導向、問題導向,全面提升社會救助、養老服務、助殘惠殘工作效能,努力讓人民群眾的獲得感成色更足、幸福感更可持續、安全感更有保障。
持續強化社會救助兜底保障。用好青島社會救助綜合服務平臺,推進各類救助資源整合、信息融合,加強低收入人口動態監測和常態化幫扶,確保符合救助條件的困難群眾及時納入救助;發揮慈善救急難平臺積極作用,推進政府救助與慈善等社會力量幫扶相銜接。
全力推動養老服務擴面提質。加大老年助餐設施建設力度,優化提升老年助餐服務質量,實現老年助餐服務城鄉基本全覆蓋。出臺《關于推進基本養老服務體系建設的實施意見》,落實好養老服務扶持政策,推進我市養老服務做大做強、長遠發展。加大養老服務領域招商引資力度,吸引更多知名養老服務企業來青投資興業。
織密兜牢殘疾人保障網絡。持續推動殘疾人“兩項補貼”、困難殘疾學生教育救助和獎勵、殘疾人托養服務、殘疾人意外傷害保險等助殘惠殘政策落地落實,不斷完善全覆蓋、多層次的殘疾人社會保障制度。優化完善兒童康復救助、輔助器具適配等政策,加強康復機構規范化管理,提升精準康復服務水平,進一步滿足殘疾人基本康復服務需求。
想爆料?請登錄《陽光連線》( https://minsheng.iqilu.com/)、撥打新聞熱線0531-66661234或96678,或登錄齊魯網官方微博(@齊魯網)提供新聞線索。齊魯網廣告熱線0531-81695052,誠邀合作伙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