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大眾網
2023-09-13 10:07:09
原標題:濟南高新區臨空經濟區獲批六年結出累累碩果
來源:大眾報業·大眾日報客戶端
原標題:濟南高新區臨空經濟區獲批六年結出累累碩果
來源:大眾報業·大眾日報客戶端
濟南高新區作為濟南市經濟社會發展的“主引擎、主陣地、主力軍”,去年地區生產總值超過1600億,今年上半年GDP增速達到7.9%,主要經濟指標總量均超過濟南市20%以上,特別是外貿進出口占濟南市一半以上,利用外資規模占濟南市1/3,轄區設有自貿試驗區、綜合保稅區兩大開放平臺,是濟南市推動國際合作交流的重要門戶。在優質開放資源的基礎上,濟南高新區臨空經濟區2017年獲批設立了我國北方最大的國家級中德中小企業合作區。可以說,中德中小企業合作區因合作而生、因開放而興,肩負著深化國際產業合作的重要使命。獲批六年來,在工信部、山東省和濟南市的大力支持下,合作區積極探索中德中小企業產業合作新模式、新途徑、新舉措,著力打造對德對歐穩固合作的平臺機制,高質量發展邁出新步伐、取得新進展。
主動融入大局,國家戰略優勢疊加賦能。六年來,高新區積極推動中德(濟南)中小企業合作區與國家級戰略融合,實現了高位推進、借勢提升。2018年1月,高新區推動合作區納入國務院批復的山東新舊動能轉換綜合試驗區;2019年7月,高新區推動濟南綜合保稅區正式遷建至合作區附近;2021年4月,合作區作為濟南新舊動能轉換起步區的重要組成部分,獲得國務院批復,納入了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這一重大國家戰略,得以復制自貿區、國家級新區、國家自主創新示范區和全面創新改革試驗區的經驗政策;同年11月,濟南獲批全國首個科創金融改革試驗區,再次為合作區帶來了新的戰略賦能。合作區已經成為全市乃至全省國家級戰略覆蓋密度最高的區域,在高層級戰略的帶動下,合作區揚帆起航、加速發展。六年前的合作區,固定資產投資、工業產值分別只有76.9億元、41億元,截至去年已達到219億元、117.16億元,實現了3倍左右增長。
堅持高端標準,產業合作發展提質增效。六年來,高新區鏈接國際資源、建設國際載體、招引國際伙伴,為中德中小企業發展提供了最佳土壤。高新區高標準規劃設計。委托戴德梁行、法布勞格、SBA公司進行產業發展規劃和空間設計,明確新一代信息技術、智能制造、臨空指向型現代服務業三大主導產業和“兩翼七板塊”的空間功能布局,以先進的理念思路引領合作區發展。高新區高標準打造載體。當年從一片果園和水塘起步的合作區,如今已建成總建筑面積55萬平方米的中歐制造國際企業港、中歐智造港、中德創新中心、中德合作產業園等4個“園中園”。高新區高標準招商引資。即使“從零起步”,依然“優中選優”,如今的合作區已落地企業1300余家,集聚外資企業53家,規上企業130家,用工5萬人,德國博世、大陸電子、福士汽車、漢格斯特、博馬科技等行業領軍企業蓬勃發展,AAT、PST等企業紛至沓來,17個世界500強項目、23個中國500強項目落地建設,合作區逐漸成長為制造業國際合作樣板區。
加速開放融通,綜合交通體系構建成型。合作區批復之初,基礎設施薄弱,通過六年的努力,已經形成了“上天入地、通江達海”的現代綜合交通優勢。公路方面,青銀、濟南繞城等高速路穿行而過,新航大道、運通大街等40公里城市道路建設基本完成;鐵路方面,“齊魯號”班列通達歐亞20個國家40余個城市,歐亞班列濟南集結中心加快落地;水運方面,小清河全線復航、直通渤海,成為黃河流域和山東省首條“通江達海”的內河航運通道;空運方面,總投資近700億元的遙墻國際機場二期改擴建加速推進,建成后可滿足年旅客吞吐量5500萬人次、貨郵吞吐量52萬噸保障需求。合作區已經成為“空鐵水陸”四港一體、聯通世界的交通樞紐,為中德中歐交流合作縮短了時空距離、倍增了發展動能。
創新服務模式,一流營商環境升級蝶變。高新區在提供高效優質政務服務的同時,持續拓展營商環境內涵,讓廣大企業安心發展、放心經營。聚焦產城融合發展,高新區實施中德智匯中心、黃河國際生態港、稼軒文旅城等配套項目,建設青年人才公寓、星級酒店、國際醫院、圖書館、綜合管廊等設施,為入區企業提供高品質生活和商業服務。聚焦技能人才培育,高新區引進德國工商大會、費斯托(中國)有限公司、德國手工業協會三大職業技能培訓體系,濟南職業學院與德國教育專家委員會等機構的合作全面推進,合作區成為國內合作范圍廣泛、本土化推進優質的“雙元制”教育基地。聚焦知識產權保護,高新區全面提升園區知識產權創造、運用、保護、管理和服務水平,入選國家級知識產權強國建設示范園區,打造海外知識產權服務平臺,面向全球65個國家和地區提供服務,成為目前國內業務覆蓋地域最廣的海外知識產權服務平臺。
從一片鄉野之地到一座產業新城,六年的時間,中德(濟南)中小企業合作區走過了一條不平凡的創業路。未來,高新區將加快把合作區打造成為國家級中德(歐)合作戰略平臺、產業雙向聯動引領區、創新合作先行示范區和城市友好交流典范區,為全省乃至全國樹立中德(歐)全面創新合作的示范標桿。重點抓好以下幾項工作。一是深化產業合作。規劃建設占地約14平方公里的德國工業園,立足智能制造、航空航天、生物醫藥等產業開展招商引資,助力德國(歐洲)中小企業融入我國產業鏈、供應鏈;與弗勞恩霍夫等科研機構開展合作,賦能中小企業轉型升級。二是拓展交流渠道。積極推動遙墻國際機場增設對德對歐國際直航航線,拓展德國中國工商會、德國手工業協會(HWK)、德中經濟聯合會等機構合作往來,推動交流合作邁向更深層次、更寬領域。三是優化德企服務。開展跨境金融產品創新,完善扶持德資歐資項目建設的全生命周期融資服務體系,“一人一策”引進德國(歐洲)頂尖人才,深化“雙元制”培訓模式和外資企業知識產權保護,為廣大德企、歐企在濟南高新區發展提供最優服務、創造良好環境。
(大眾報業·大眾日報客戶端記者 王健 報道)
想爆料?請登錄《陽光連線》( https://minsheng.iqilu.com/)、撥打新聞熱線0531-66661234或96678,或登錄齊魯網官方微博(@齊魯網)提供新聞線索。齊魯網廣告熱線0531-81695052,誠邀合作伙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