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膠東在線
2023-08-07 16:51:08
原標題:煙臺毓璜頂醫院辛毅:兒童常見呼吸道病毒之腺病毒
來源:膠東在線
原標題:煙臺毓璜頂醫院辛毅:兒童常見呼吸道病毒之腺病毒
來源:膠東在線
膠東在線8月7日訊(通訊員 李成修 王雅慧)自入夏以來,我院兒童門急診量驟增,絕大多數小患者表現為高熱、咳嗽、流涕等常見呼吸道癥狀,發病較往年明顯增多,其中部分寶寶3-5天持續高熱不退,伴有眼睛紅、結膜分泌物增多、耳后淋巴結增大,檢查可發現咽部、扁桃體膿性分泌物附著,經抗菌藥物治療無效。經過我院醫學分子生物實驗室病原檢測確定為腺病毒感染。那么腺病毒感染后寶寶們會有哪些臨床表現及如何處理呢?
一、什么是腺病毒?
腺病毒是于1953年首次從一手術切除的扁桃腺中分離到的,于1962年正式命名為腺病毒(Adenovirus),能夠感染人類的腺病毒有49個血清型,根據生物學性狀分為A~F6組。腺病毒呈球形,核心為雙鏈DNA,故基因組為線狀雙鏈DNA,主要通過呼吸道、消化道、眼結膜等途徑傳播和侵入人體而感染發病,多以春夏季節形成兒童群體的局部流行小高峰。
二、腺病毒感染的臨床表現
根據不同的血清型臨床表現也不盡相同,以發熱、咳嗽、流涕、咽痛、嘔吐、腹痛、腹瀉、眼睛紅、結膜分泌物增多為主要表現,兒童腺病毒感染可有如下癥狀:
1.急性咽喉炎、扁桃體炎:以嬰兒和小年齡組兒童多見,由C組1、2、5、6型引起,表現為發熱、鼻塞、咳嗽、咽痛為主,檢查可發現耳后淋巴結增大、咽部充血紅腫、扁桃體膿性分泌物附著等,往往經抗菌藥物治療無效。
2.咽-結合膜熱:由B組3、7型感染,春夏季節多發,表現為高熱、結膜充血、咽部紅腫為主要表現,部分兒童可因游泳時接觸被病毒污染的池水而感染。往往發熱時間較長,自然病程1-2周。這也是當下學齡兒童及年長兒童主要的流行類型,也是每年最常見的兒童區域性流行小高峰。
3.肺炎:多由腺病毒3、7型引起,表現為高熱、咳嗽、喘憋,嚴重時可發生呼吸衰竭甚至致死,兒童各年齡段均可發病,亦可累及青壯年,需要及時住院治療。部分恢復期患兒可遺留閉塞性細支氣管炎,預后相對不良。
4.急性胃腸炎:40型和41型腺病毒可在腸道細胞中復制,引起兒童急性胃腸炎,表現為發熱、嘔吐、腹痛、腹脹、腹瀉等,部分嬰幼兒可并發中毒性腸麻痹或腸套疊等急腹癥。
5.流行性結膜炎:俗稱“紅眼病”,可由多種血清型腺病毒感染,常伴隨上呼吸道癥狀,具有較高的傳染性,部分病例可累及眼角膜,若發生潰瘍性角膜炎可一定程度影響視力。
6.其他表現:腺病毒11、12型可引起兒童急性出血性膀胱炎;37型可引起生殖道炎癥;1、5、7型可發生病毒性肝炎等。在免疫功能正常的兒童群體中,此類感染發生罕見。
三、處理及臨床轉歸
腺病毒是兒童常見呼吸道病毒之一,是引起兒童感冒的常見病原之一。腺病毒感染為自限性疾病,無特異性治療。以退熱對癥治療為主,同時加強急性期護理、多睡眠休息、清淡飲食、開窗通風、注意手衛生、出門戴口罩、不聚集等標準防護,尤其是合并結膜炎兒童不要去大眾浴池、泳池洗浴、游泳。同時加強學校、托幼機構以及公共浴池、泳池環境衛生防護。
不建議起病早期使用抗菌藥物,除非臨床明確合并細菌感染或有結構性呼吸道畸形病例,可短時期使用抗菌藥物,如青霉素、半合成青霉素、一二代頭孢菌素等,療程不超過5-7天。
除咽-結膜熱自然病程較長、腺病毒肺炎病情相對重外,其他類型的感染自然病程3-5天至1周左右自限,但可能發生感染后氣道高反應及鼻后滴流等因素導致的兒童持續咳嗽1-2周,只需對癥處理即可。
對于持續高熱、熱程較長的兒童,在排除合并細菌感染或兼顧抗菌治療同時可短程使用糖皮質激素2-3天,有助于控制全身炎癥反應。一旦患兒持續高熱3-5天不退、咳嗽喘憋明顯、精神反應差、不思飲食等征象,提示并發肺炎可能性較大,需及時住院治療。
腺病毒感染后可獲得該血清型保護性中和抗體,從而獲得對該血清型的持久性免疫保護。故從免疫學角度看,兒童時期感染不同血清型病毒后,會形成不同血清型間的交叉免疫,可于成年后獲得持續的群體免疫屏障,有助于降低生活社區內的下一代兒童感染后肺炎的發生率及病情危重度,有一定的積極意義。
想爆料?請登錄《陽光連線》( https://minsheng.iqilu.com/)、撥打新聞熱線0531-66661234或96678,或登錄齊魯網官方微博(@齊魯網)提供新聞線索。齊魯網廣告熱線0531-81695052,誠邀合作伙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