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在臨沂客戶端
2023-08-07 10:05:08
原標題:臨沂市人民醫院神經內科二病區主任王賢軍: 專業敬業精業 生命線上的鉛衣舞者
來源:臨報融媒
原標題:臨沂市人民醫院神經內科二病區主任王賢軍: 專業敬業精業 生命線上的鉛衣舞者
來源:臨報融媒
在臨沂客戶端訊 腦血管的介入手術精細又危險,一根細細的金屬導絲,在血管里穿行,稍有不慎就會失之毫厘差之千里。而他在神經介入這個“如履薄冰”的領域上,已經身穿鉛衣,辛勤耕耘近二十年。他就是臨沂市人民醫院神經內科黨支部書記、神經內科二病區主任,兼研究生管理辦公室主任王賢軍。
王賢軍是山東大學臨床醫學博士,還是青島大學、徐州醫科大學等6所院校的碩士研究生導師,徐州醫科大學特聘副教授,山東省預防醫學會卒中與控制分會青年委員會副主任委員,山東省腦血管病防治協會急性腦血管病專業委員會副主任委員,臨沂市醫學會神經病學分會副主任委員。先后榮獲臨沂市衛生領軍人才、臨沂市有突出貢獻中青年專家;主持山東省醫藥衛生科技發展計劃項目1項,主持臨沂市科技發展計劃2項。
無論冬夏冷暖,王賢軍和他的團隊都要“負重”奔走在“毫厘之間”。腦血管里“走鋼絲”,血管內部“放支架”,讓諸多“不可能”在臨沂市人民醫院被治愈。在全國高級卒中中心排名中,臨沂市人民醫院更是多次位居榜首,卒中救治“臨醫模式”叫響全國,并成為國家示范高級中心。
執著于心懷夢前行 爭當行業排頭兵
懷揣著能夠成為一名好醫生的理想和對知識的渴望,王賢軍風雨兼程、一路走來,勤耕不輟、奮勇前行,為著自己的理想,他不敢有一絲的懈怠,終于歷練成為一名大醫精誠的臨床博士、神經介入專家、研究生導師。
王賢軍主要從事神經介入工作,尤其是急性腦卒中救治工作。2014年,由于業務精湛,受醫院委派到美國舊金山大學洛杉磯分校進修深造半年。自2008年開始,王賢軍及其團隊在熟練掌握了擇期腦血管支架成形術后,作為第一梯隊,率先在全省開展了急性腦卒中血管內治療,救治了大量急性腦梗死的患者。
他是戰士,三十斤重的鉛衣是他的黃金甲。真心、細心、耐心、誠心,無數個汗水浸透衣衫的日夜,他埋頭書案,汲取著最新、最前沿的專業知識技術。業內人都知道,急性腦卒中血管內治療難度高、時間長、風險大,但他迎難而上帶領團隊勇闖生命禁區,用精湛的醫術,一次次與死神博弈,為患者帶來新生的希望!從神經介入技術尚不成熟,到腦血管介入治療水平躋身國內先進行列,王賢軍見證了介入手術從弱到強的發展歷程,科室也見證了他從初出茅廬到獨當一面的技術權威的蛻變之路。
2019年8月,一年輕男性患者因與出租車發生剮蹭后倒地不起,被緊急送到急診科,接診后,王賢軍發現患者出現了嚴重的偏癱,意識障礙,考慮是大血管發生閉塞,并為患者順利實施了手術治療。手術結束后,王賢軍又陷入了沉思,因為一般與外傷相關的大血管閉塞,都會考慮外傷引起的血管夾層,而該患者術中發現是栓塞機制,應該是心臟有血栓脫落導致,“車禍”不一定是主要原因。于是,他第一時間為患者做了心臟超聲檢查,果然,患者心臟存在巨大的心房粘液瘤,它分泌的粘性物質脫落導致腦栓塞才是罪魁禍首。王賢軍把這個情況詳細地和患者家屬做了解釋,考慮患者有可能先發生了腦栓塞,隨后正好倒在了路過的出租車上。出租車司機調看了行車記錄儀,情況果然和王賢軍說的一樣。王賢軍利用自己的專業知識當了一回“神探”,不但成功挽救了患者,還及時解決了一起可能引發的社會糾紛。
還有一次,一名38歲的女性患者闌尾炎手術后7天,準備出院的時候發生了嚴重的腦卒中。患者比較年輕,也沒有高血壓、糖尿病、心臟等病史,其他常規檢查也正常,眾人百思不得其解。王賢軍沒有放棄病因的追尋,終于在一張普通的胸部CT上,發現了蛛絲馬跡,有個異常的血管比較粗大。通過查閱資料,王賢軍決定大膽采用TCD發泡實驗的方法,看是否存在反常栓塞的可能。然而,TCD發泡實驗在全國是個剛使用的檢查手段,省內幾家大型三甲醫院都還未開展,而且因為要往血管里“打氣泡”,存在一定程度風險。王賢軍并不氣餒,精準做了預案后,聯合超聲科順利開展了TCD發泡實驗,第一例患者就這樣出現了。手術結束,王賢軍的額頭也流下了豆大的汗珠。看到超聲檢測到大量的呈雨量狀的栓子,正如王賢軍預測的,就是肺動靜脈瘺導致的腦栓塞,經過介入治療封堵瘺口,患者很快康復了。患者及家人對王賢軍感激萬分,這一案例也發表在《中華神經科雜志》。
歷經成長與蛻變 建設強大診療團隊
時間,是一個抽象的名詞,但到了王賢軍這里,這種抽象不存在了。他的時間被切割細化,變得具象:三到四小時甚至更長時間的手術;七點到醫院,晚上接近八點離開醫院。這些數得過來的東西,幾乎構成了他生活的全部。
2015年9月7日,一名29歲的女性患者,突發右側肢體活動失靈1小時伴神志不清送到急診科。王賢軍主任接到會診電話后,一路小跑趕到急診科,查體結合影像學檢查,初步判斷是大血管閉塞,需要急診取栓。時間就是大腦,面對如此年輕的患者,如何做到手術成功,而且不留殘疾,一場與時間的賽跑開始了。在轉運到手術室的路上,王賢軍一邊陪著患者家屬轉運,一邊詳細告知手術方案和可能遇到的情況,術前談話的時間就這樣被節省了下來。為了進一步節省時間,他放棄了傳統的高壓注射器造影,改為手推注射造影劑,這樣做的壞處是手術醫生會較長時間暴露在射線當中。然而生命面前,他們認為這一切都是值得的。29分鐘,極短的時間,手術順利完成,術后即刻患者幾乎完全恢復正常。導管室的同事們都情不自禁地歡呼起來,這大概就是對生命的敬畏吧。
就算是再有本事的醫生,單打獨斗都是不行的,好醫生是需要團隊支持的,王賢軍表示,現代醫療團隊合作非常重要,無論是同行之間的學習與交流,還是不同科室之間的配合,只有擰成一股繩,才能發揮出最大的力量。身先士卒、率先垂范,王賢軍表示,這也是臨沂市人民醫院神經內科前輩留下的光榮傳統。一代一代神經內科人,奮戰在救死扶傷的一線,用小小的手術刀和寬厚仁慈的心,讓無數垂危的病人獲得新生;他們用愛與責任堅守崗位,全身心地將自己奉獻給了醫學事業。
名聲在外的王賢軍從不吝嗇傳授年輕人先進技術,并不斷為他們提供機會,讓更多的大夫能夠走出去。經過多年的摸爬滾打,一支團結、高效的團隊被組建起來,目前科室有主任醫師3人,副主任醫師2人,主治醫師2人,住院醫師3人。其中博士研究生2人,碩士研究生4人。王賢軍說,他正在積極培養面向未來5-10年的合理人才梯隊,不斷加強臨床科研和帶教能力,積極開展學術交流,有計劃的培養學科人才和“青年才俊”,初衷就是讓每個醫生都能在技術上不斷進步,讓患者持續在先進醫療技術中受益。
醫患和諧 我為群眾辦實事
醫生和患者之間的溝通永遠是微妙又充滿溫情的,王賢軍要求自己做一個有溫度的醫生,他最在意的是患者的評價。寒來暑往,日月輪回,神經內二科奏響著一曲曲挽救生命的樂章,多次收到患者贈送的錦旗與感謝信。
其中感觸最深的就是來自于患者家屬最淳樸的感謝。2018年的一次普通門診,郯城李莊的老兩口來看病,她老伴兒一聽檢查、醫藥費要二百多元,自己帶的錢不夠,頓時失聲痛哭。王主任拿出200元錢,悄悄夾在了老人的病歷本里,一邊勸慰老人,一邊讓他們先去把藥拿了。老人走到門口發現了病歷本里夾的錢,猛地回頭深深地鞠了一躬,哭的更大聲了,在場的人無不為之動容。
已年近九十的陳大爺,伴有房顫,出血風險也較大,手術風險級別高。生死攸關時刻,介入團隊果斷與家屬溝通,開啟綠色通道模式,僅用1小時!在介入醫護團隊的共同努力下,也就是在發病后的3.5小時,終于成功將心臟脫落在大腦中動脈的血栓取出。返回病房后,護理團隊了解到陳大爺是離休軍人,子女都在外地無法前來照顧,家中尚有雙目失明的老伴需要照顧后,決定安排科室人員輪流對陳大爺進行生活護理。看著從外地趕赴醫院的女兒,陳大爺熱淚盈眶地說:幸好有這群可愛的小姑娘小伙子一直在身邊照顧我,護理我,我才能再見到你啊!
類似的例子數不勝數。從醫多年來,王賢軍始終秉承醫者父母心的原則,急患者之所急、憂患者之所憂、想患者之所想,始終把患者的生命安全放在第一位,時刻從病人角度出發,為患者精打細算。一面面鮮紅的錦旗、一封封情真意切的感謝信,都表達著患者對王賢軍主任由衷的感激之情,彰顯著醫患彼此之間的真誠與和諧。
作為醫療衛生服務戰線上的一名市黨代表,王賢軍履職盡責,發揮黨代表率先垂范的作用,上傳下達,積極聽取基層黨員、群眾的心聲、訴求,多次牽頭組織神經內科專家,走進臨沂市福利院調研弱勢兒童群體現狀,把黨和政府的溫暖和關愛通過自己的雙手送到他們的心坎上。
生命沒有從頭再來的機會,醫者更來不得半點閃失!春去春來,花謝花開,秉承著一顆懸壺濟世的醫者初心,王賢軍帶領著他的團隊一步一個腳印走在救死扶傷的醫學大道上,不斷提升,不負新時代醫者的使命責任與擔當。
(臨報融媒記者 孔令華 通訊員 劉樹業 周凱靜)
想爆料?請登錄《陽光連線》( https://minsheng.iqilu.com/)、撥打新聞熱線0531-66661234或96678,或登錄齊魯網官方微博(@齊魯網)提供新聞線索。齊魯網廣告熱線0531-81695052,誠邀合作伙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