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中國山東網
2023-07-31 15:44:07
原標題:用數字說話,講好新時代黃河故事
來源:大眾日報
原標題:用數字說話,講好新時代黃河故事
來源:大眾日報
從青藏高原到渤海之濱,從平疇萬里到藍黃交匯,近日,“大河奔涌 ‘數’說新發展——2023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省級黨報媒體行活動”在山東舉行。來自甘肅日報、陜西日報、寧夏日報、湖南日報等沿黃九省(區),以及長江流域重點省級黨報總編輯與記者代表,一起沿著黃河生態廊道,探訪數字浪潮下黃河新變化。
夯實數字黃河算力底座
7月25日,國家超級計算濟南中心(以下簡稱“濟南超算”)機房區域,只見數千臺一人高的主機整齊陳列在玻璃之后,相互串聯,機身上印著“山河”二字。
這是2021年在濟南超算上線的新一代“山河”超級計算平臺,其綜合算力居國際前列。在適度超前戰略指引下,山東不斷完善算網布局,新型基礎設施建設不斷加速。截至目前,全省數據中心在用標準機架總數達到30萬個,累計開通5G基站18.2萬個,部署全球首張5600公里確定性網絡,建成濟南、青島國家級互聯網骨干直聯點,成為全國唯一“雙樞紐”省份。
在采訪過程中,陜西日報社副社長、陜西日報傳媒集團總經理康愛軍表示,黃河重大國家戰略向區域和地方發展提出了新的要求。今年3月,黃河流域算網聯盟在濟南成立,包括西安超算在內的11家沿黃算力機構,將共同為黃河流域高質量發展貢獻算網力量。
7月27日,在黃河三角洲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矗立于安瀾碼頭一側的黃河三角洲生態監測中心,正借助天空地一體化監測網絡,為保護生物多樣性提供科技支撐。
看著監控畫面中,一處人工巢里剛出生的東方白鸛寶寶正在嬉戲,甘肅日報社副總編輯邱暄美表示,“從智慧大屏上,不僅能看到白鸛的一舉一動,甚至還能通過‘鳥臉識別’技術,目睹鳥類的‘一顰一笑’,讓人切實感受到算力、算法等信息技術應用的魅力和威力。”
以數字賦能政府效能提升
7月26日,走進東營市墾利區董集鎮楊廟社區,居民徐建廣僅花了幾分鐘,就在社區自助服務處辦理完一項蓋章事項。
“以前蓋個社區公章需要先找村委會開證明,再去鎮上申請登記,蓋一個公章最少需要一兩個小時。”徐建廣說,現在社區居民只需在“美麗山東 數字鄉村”微信小程序上發起用章申請,村干部、相關職能部門、社區通過電腦或手機App完成審批,居民到社區的自助設備上即可辦理蓋章。
數字楊廟智慧云平臺依靠數字化、信息化、智能化的“大腦中樞”為基層治理賦能,實現街道各居民社區、主要職能部門之間互聯互通,不同端口的數據信息能夠實時共享。
賦能智慧社區綜合服務,是我省數字政府建設工作的重點。省大數據局副局長禹金濤說,近年來,我省大力推動政府數字化、智能化運行,全省政務服務事項網上可辦率超90%,全程可網辦率超80%,“愛山東”日活數峰值超過800萬,“一張網辦全省事、一部手機走齊魯”效應日益顯現。
記者從省大數據局獲悉,截至目前,全省智慧城市縣級覆蓋率達到72%,16市全部建成“城市大腦”,累計建成1200余個智慧社區,打造7000余個智慧化應用場景。
推動全方位數字強省建設
“隨機點開一個罐體,通過安裝的DCS系統,可以看到它的存儲介質為液化石油氣,目前實際液位顯示綠色,這代表處于正常狀態。”距離港口碼頭不足4公里,坐落著東營港經濟開發區智慧園區指揮中心,區域治理中心辦公室副主任程和平,向記者展示著這個化工園區的“孿生兄弟”。
“利用數字孿生技術,我們對區內35平方公里重點區域1:1三維建模,在虛擬空間中也能夠對現實進行實時反饋,推動全生命周期生產優化。”程和平說。
數據作為新型生產要素,同樣為農業發展帶來新動能。淄博市唯一的沿黃縣——高青縣,有一頭遠近聞名的“數字黑牛”。“通過大數據等信息技術,我們能夠實時對接市場需求,讓牛肉在24小時內從牧場到達餐桌。”山東紐瀾地何牛食品有限公司總經理助理董冠介紹,利用追溯體系和數字監控平臺,牛只的健康狀況、飼喂數據等情況能夠“盡收眼底”。
湖南日報社副總編輯朱定說:“聚焦優勢特色產業,淄博打造‘齊農云’農業農村智慧大腦綜合服務平臺,切實解決農民在農業生產生活中遇到的問題,這值得我們學習。”
省政府副秘書長,省大數據局黨組書記、局長孫起生表示,近年來,按照“數字產業化、產業數字化、數據價值化、治理服務數字化”的要求,山東全方位打造數字強省,各市也緊跟步伐加速建設數字政府、數字經濟、數字社會、數字基礎設施、數字生態。數字強省建設,已經成為構筑我省高質量發展新優勢的有力支撐。
想爆料?請登錄《陽光連線》( https://minsheng.iqilu.com/)、撥打新聞熱線0531-66661234或96678,或登錄齊魯網官方微博(@齊魯網)提供新聞線索。齊魯網廣告熱線0531-81695052,誠邀合作伙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