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青島新聞網
2023-07-06 09:52:07
原標題:青島出臺行動方案:打造130座“億元樓”,加速城市產業垂直生長
來源:青島日報
原標題:青島出臺行動方案:打造130座“億元樓”,加速城市產業垂直生長
來源:青島日報
青島出臺行動方案發力樓宇經濟,到2025年建設一批縱向布局、垂直集聚的現代服務業和都市工業樓宇——
打造130座“億元樓”,加速城市產業垂直生長
就像紐約的曼哈頓、上海的陸家嘴,青島的浮山灣也是高樓林立。
每當我們想起一座城市時,地標性的樓宇群往往是浮現在腦海里的第一幀畫面,城市的能級與氣質、格局與抱負都映射在這個畫面之中。
樓宇經濟,被稱為城市中的“垂直印鈔機”“空中聚寶盆”。在每一寸土地都變得稀缺的現代化城市,這種高度集約的新經濟模式,體現著城市的發展能級,也代表著城市的發展質效。
“樓宇經濟”在青島近年來的規劃中是個高頻詞。2022年發布的《青島市加快實體經濟振興發展三年行動方案》中提出“實施樓宇經濟成長計劃”,2023年政府工作報告提出“加快存量低效樓宇提質改造,培育發展一批金融、商貿、信息等特色樓宇”。
作為多年來青島首次出臺的樓宇經濟領域系統的綱領性文件,日前印發實施的《青島市樓宇經濟高質量發展三年行動方案(2023-2025年)》(以下簡稱《行動方案》)明確“到2025年,樓宇經濟實現規模、質量、效益、業態同步提升,納稅億元以上樓宇總量達到130座”。
如何“向天借地”打造區域經濟增長的新引擎?《行動方案》傳達了青島的信心,也展現了青島樓宇經濟的未來圖景。
從“供地”到“供樓”
置身現代化加速演進的時代,資源配置問題尤顯迫切。土地是其中的關鍵要素。
作為一種現代社會高度集約的新經濟發展模式,樓宇經濟有著綜合體、高密度、高復合、高效益等特點,將原來分散在城市中的商業活動集中在一個甚至一群建筑體內,在有限的空間內匯聚產業流、資金流和人才流,具有更高的單位產出經濟價值,給城市的經濟發展和空間拓展提供了更多可能性。
在發展質效上走在前面的城市,無一不是樓宇經濟的“優等生”。上海靜安區是樓宇經濟的高地,僅南京西路聚集的91棟頭部樓宇2022年稅收達422.2億元、占全區總稅收的53.3%。成都5000平方米以上商務寫字樓達781棟,總存量達8516萬平方米。杭州是繼北京、上海、深圳、廣州之后第五個“中國樓宇經濟樣板城市”,在2022年政府工作報告中再度提出了“樓均論英雄”的理念。
青島國際創新園航拍。
向天借地、向上借力,挖掘城市發展的更大空間。這是樓宇經濟的內涵,也是對“樓宇”二字本源上的呼應:“樓”,兩層或兩層以上的房屋;“宇”,本義是屋檐,引申義為空間。“樓宇”,為城市未來經濟的高質量發展提供著可拓展的空間和更多的可能。
統計數據顯示,2022年,青島納稅億元以上樓宇總量達89座,10億元樓宇達到6座,20億元樓宇1座,專業特色樓宇62座,城區樓宇利用率達72%,已建設公共服務平臺22個。《行動方案》顯示,青島試圖發展更高質量的樓宇經濟,從而在城市空間上有效突破土地資源要素的限制,以適應高速成長的社會對經濟性和高效率的要求。
圍繞樓宇新建、改造、運營、服務、機制等5大環節,青島在《行動方案》中提出實施提升新建樓宇開發品質、推動存量樓宇改造提質、加大整體統一運營力度、聚焦主導產業精準招商、打造專業特色品牌樓宇、促進樓宇經濟規模發展、提升樓宇綜合服務水平、強化樓宇黨建文化塑造、優化樓宇經濟推進機制、加強樓宇綜合評價監測等10大專項行動。
《行動方案》提出,到2025年,新建一批高品質高標準品牌樓宇,提升一批產權分散業態散亂存量樓宇,打造一批億元以上高產出樓宇,培育一批現代服務業、都市工業高度集聚特色樓宇,引進培育一批招商能力強、管理水平高的專業樓宇運營主體,推動全市樓宇經濟質效整體躍升,把青島打造成為北方地區重要的樓宇經濟高地。
“上樓”重塑產業優勢
重塑制造業優勢,是當下城市建設現代化產業體系的關鍵。有競爭力的制造業,意味著更強的研發,更蓬勃的生產性服務業,更優質的產業結構。同時具備現代服務業和都市工業樓宇承載能力的樓宇經濟,是重塑城市產業優勢的關鍵。
樓宇經濟在發展初期,似乎是與現代服務業緊密聯系在一起的。上海的前兩座稅收“百億樓”——上海恒隆廣場和上海國金中心,承載著體量大且業態豐富的現代商貿和現代金融業。到了2022年,金虹橋國際中心僅用了10個月就成為上海當年第一幢年稅收額突破100億元的商務樓,還創造了每平方米9萬元的上海商務樓宇單位面積產稅高峰紀錄。不同于前兩座“百億樓”的產業結構,金虹橋國際中心不僅有著占比頗重的數字經濟,還吸引小林制藥、兄弟集團等外資制造業企業的總部落地。
在青島,新產業也正在成為“億元樓”“新秀”的“內核”。膠州市首座“億元樓”三里河創業孵化基地大樓,平度首座稅收“億元樓”膠東半島·領創中心、中譽創新產業園都是如此。
樓宇經濟發展崛起的背后,不僅是城市產業空間的騰挪,也是產業結構的重塑。從《行動方案》中不難看出,青島也期待通過實施三年行動,加速產業結構的調整升級。
聚焦主導產業的精準招商是重要一步。《行動方案》提出,建立政府與樓宇產權主體、運營主體聯合招商機制,構建樓宇招商信息共享平臺,引導入駐企業在全市樓宇統籌布局。推動“工業上樓”,圍繞集成電路、虛擬現實等十大新興產業,大力招引一批總部型、創新型、技術型都市工業企業,積極引進培育制造業龍頭鏈主、核心配套、新銳等企業。圍繞現代金融、軟件和信息服務等七大現代服務產業,對樓宇內引進和培育的生產性服務業領軍企業、服務業創新型示范企業、“兩業融合”試點企業,按規定給予政策扶持。
“向上”,讓工業上樓,工業第一大市深圳是先行者。今年開年,深圳提出連續五年每年提供不少于2000萬平方米工業上樓廠房面積,從而為深圳“20+8”產業集群建設提供充足用地。上海則把“上樓”作為制造業保衛戰的關鍵“戰術”,允許在C65(科研設計)用地上開展風險等級低、環境污染小的中試項目,為生物醫藥、電子信息、檢驗檢測以及較輕型的智能制造等“精密小輕”產業提供更大空間。
樓宇經濟的崛起勢必帶來城市發展由“土地財政”向“產業財政”的過渡,對城市來說,這是一個空間集約和產業升級“雙贏”的棋局。
青島也有著自己的希冀。在經濟貢獻方面,《行動方案》提出聚焦實體經濟振興發展,培育壯大一批億元樓宇,打造全市稅源高地。到2025年,爭取稅收過億元樓宇達到130座、10億元樓宇達到15座、20億元樓宇達到5座。在產業集聚方面,《行動方案》提出聚焦現代服務業及都市工業等實體經濟,打造一批科技服務、商務服務等生產性服務業企業高度集聚的特色樓宇,更新改造一批承載都市工業的工業樓宇。到2025年,爭取各類專業特色樓宇達到130座。
以專業化運營“提質”
樓宇經濟發展需要相關產業的支撐,而持續產生效益則需要專業化運營,這也是樓宇經濟“畝產”提升的關鍵。
《中國樓宇經濟(總部經濟)藍皮書》顯示,中國的樓宇經濟已經從單純提供“空間”的1.0階段、“空間+配套+服務”的2.0階段向“空間+產業+運營”的3.0階段進階。
如何在一棟棟拔地而起的商業、商務綜合體中脫穎而出、打造高品質樓宇?這既需要整體規劃、打破區域藩籬,也需要因區制宜、引導差異發展,實現“一樓一策”“一樓一特色”。
在專業特色上,青島“億元樓”各有所長。在市南區,“億元樓”主要集中于香港中路沿線,聚焦總部商貿、航運物流、數字經濟、金融業等現代服務業,青島數字經濟產業園已成為“十億元樓”;位于市北區的青島中央商務區“億元樓”林立,此外,青島國際人力資源服務產業園、煙草大廈、百洋健康科技園等部分“億元樓”具備鮮明的“一樓一產業”特色;李滄區“億元樓”以數字經濟見長;在嶗山區,金家嶺的金融產業、株洲路國際創新園科創板塊、海爾云谷的“四新”經濟形成了豐富的樓宇經濟生態。
未來,青島也將在專業化運營上發力,加快提升樓宇經濟品質。在高效配置資源方面,《行動方案》提出提升樓宇綜合承載能力,加快空間、人才、資金、數據等資源要素在樓宇內耦合,結合城市更新和城市建設三年攻堅行動,激發老舊低效樓宇內生活力。到2025年,城區樓宇利用率不低于80%。在服務集成優化方面,《行動方案》提出鼓勵樓宇運營主體圍繞產業升級和產業孵化需求,打造具有政務服務、技術服務、生活服務、公共服務功能的綜合服務平臺,提升樓宇綜合服務水平。到2025年,建設各類公共服務平臺40個以上。
市發展改革委相關負責人表示,下一步將全過程提高樓宇經濟功能品質和產出效益,打造一批縱向布局、垂直集聚的現代服務業和都市工業樓宇,使樓宇經濟成為提升城市實力、完善城市功能、提增產業空間、豐富產業形態的重要抓手和強力支撐,構建區域集中、產業集聚、企業集群、功能集成的新型樓宇經濟發展格局。(青島日報/觀海新聞記者 楊光)
實施三年行動 打造樓宇經濟高地
實施10大專項行動
提升新建樓宇開發品質
推動存量樓宇改造提質
加大整體統一運營力度
聚焦主導產業精準招商
打造專業特色品牌樓宇
促進樓宇經濟規模發展
提升樓宇綜合服務水平
強化樓宇黨建文化塑造
優化樓宇經濟推進機制
加強樓宇綜合評價監測
經濟貢獻方面:
聚焦實體經濟振興發展,培育壯大一批億元樓宇,打造全市稅源高地。到2025年,爭取稅收過億元樓宇達到130座、十億元樓宇達到15座、二十億元樓宇達到5座
產業集聚方面:
聚焦現代服務業及都市工業等實體經濟,打造一批科技服務、商務服務等生產性服務業企業高度集聚的特色樓宇,更新改造一批承載都市工業的工業樓宇。到2025年,爭取各類專業特色樓宇達到130座
高效配置資源方面:
提升樓宇綜合承載能力,加快空間、人才、資金、數據等資源要素在樓宇內耦合,結合城市更新和城市建設三年攻堅行動,激發老舊低效樓宇內生活力。到2025年,城區樓宇利用率不低于80%
服務集成優化方面:
鼓勵樓宇運營主體圍繞產業升級和產業孵化需求,打造具有政務服務、技術服務、生活服務、公共服務功能的綜合服務平臺,提升樓宇綜合服務水平。到2025年,建設各類公共服務平臺40個以上
想爆料?請登錄《陽光連線》( https://minsheng.iqilu.com/)、撥打新聞熱線0531-66661234或96678,或登錄齊魯網官方微博(@齊魯網)提供新聞線索。齊魯網廣告熱線0531-81695052,誠邀合作伙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