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大眾日報
2023-07-05 10:10:07
原標題:青島自貿片區以創新賦能高質量發展
來源:大眾日報
原標題:青島自貿片區以創新賦能高質量發展
來源:大眾日報
□ 本報記者 白 曉
本報通訊員 宋 磊
創新是高質量發展的強大驅動力。中國(山東)自由貿易試驗區青島片區(以下簡稱青島自貿片區)自成立以來,以創新匯聚全球資源,形成以智能家電、基因科技和集成電路等為代表的先進制造產業集群,聚力打造對外開放的新平臺和創新發展的新高地。
科技創新 打造產業集群
作為世界500強企業,海爾在青島自貿片區·中德生態園內率先打造全球首個5G+智能制造全連接工業園區,先后建成兩家“燈塔工廠”。
“卡奧斯COSMOPlat創新打造‘5G+智能制造’賦能高端家電產業數智化發展新模式。同時,在青島自貿片區全球首創的綠色指標體系指引下,將園區能源綜合利用效率達80%以上,每年二氧化碳減排約3.22萬噸,成為全球一流的碳中和‘燈塔基地’。”海爾卡奧斯智研院平臺研發經理孟祥秀說。
在科技創新的引領下,青島自貿片區集聚海爾、賽輪、正大制藥、華大基因、上汽五菱、松下電子和清原農冠等一批“明星企業”,做強智能家電、基因科技、集成電路等為代表的先進制造產業,打造產業集群。
正大制藥(青島)有限公司的骨化三醇部分技術達到國際領先水平,擁有32項相關授權發明專利,榮獲山東省科技進步二等獎。青島清原抗性雜草防治有限公司自主創制并商業化4個專利除草劑,填補我國主要糧食作物田無創制除草劑應用的空白,獲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
制度創新 優化發展環境
華大基因北方中心是青島自貿片區基因產業鏈龍頭企業。因企業開展基因測序工作需要進口生物樣本,常規的進口流程是進口一批申請一次,手續多,時間長,而生物樣本在時間、溫度、濕度方面都有嚴格要求,不能在港口長時間滯留。
面對企業發展需求,青島自貿片區管委會聯合海關和港口開展聯動創新,首創生物樣本進口“清單式”監管模式,由原來的逐批申請調整為按年度集中申請、一次審批、分次核銷。這一模式,不僅惠及華大基因,也為整個基因科技行業打通了樣本進口快速便捷通道。
科技創新離不開制度創新。青島自貿片區自成立以來,通過解決典型企業的制度型障礙并推廣復制有關經驗,營造良好的科技創新環境。片區創建全國首家“云端研發中心”,截至2022年底已有近2500家企業注冊,對接資源11500余項,轉化成果970項。片區制定出臺《關于支持先進制造、科技創新高質量發展的試行政策》,涵蓋產業轉型升級、企業創新能力提升和科技成果轉移轉化等5個方面的14條政策,最高獎勵企業2000萬元,引導企業增強技術創新能力和產品競爭能力。
受益于制度創新、功能創新和服務創新的示范帶動,青島自貿片區獲批三年多來,發展環境持續優化,累計新增企業主體2.7萬戶、納稅主體1.4萬戶。
人才集聚 構筑創新高地
在青島科泰重工機械有限公司車間內,工人們有條不紊地進行裝配、檢測、成品測試等各項工序,加緊趕制訂單。
“今年1至5月份出口同比增長了36.8%,產品暢銷多個國家和地區。”企業負責人介紹,“出口的增長離不開研發和技術團隊的攻關。這得益于青島自貿片區不斷細化配套舉措,及時了解企業需求,提供了關鍵人才的保障。”
人才是科技創新的核心要素。聚焦人才要素自由流動,青島自貿片區瞄準科技創新和產業方向,優化“一事一議”“一人一策”,打造人才引育留用全鏈條保障體系,構筑創新高地。
據介紹,青島自貿片區制定產業鏈鏈主企業首席專家辦法和集成電路產業人才引進培育辦法等6項人才政策,建成國際人才社區,啟用人才社區會客廳和全鏈幫服務中心,年均引用人才3000余人,人才總量達到2萬余人。其中,省級以上高層次人才81人,碩士、博士等青年高端人才近2000人,海外人才500余人。
青島自貿片區管委會副主任、青島中德生態園管委會常務副主任王莉表示,隨著山東自貿試驗區建設發展邁入“2.0時代”,將聚焦實體經濟,以制度創新和科技創新雙輪驅動,夯實先進制造產業基礎,塑造綠色低碳、數字賦能新優勢,強化企業創新主體地位,以高質量發展釋放源源不斷的創新活力與發展動力。
想爆料?請登錄《陽光連線》( https://minsheng.iqilu.com/)、撥打新聞熱線0531-66661234或96678,或登錄齊魯網官方微博(@齊魯網)提供新聞線索。齊魯網廣告熱線0531-81695052,誠邀合作伙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