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海報新聞
2023-06-21 10:49:06
原標題:多地推動考古學專業建設,冷門專業逐漸“熱”起來
來源:科技日報
原標題:多地推動考古學專業建設,冷門專業逐漸“熱”起來
來源:科技日報
高考剛剛落幕不久,緊張刺激的志愿填報環節又將到來。選擇什么專業,一直是考生和家長在高考后最關心的問題之一。
不久前,在浙江大學藝術與考古博物館舉行的浙江大學考古學專業成立大會暨第二屆全國高校新時代考古學人才培養高端論壇上,浙江大學正式宣布成立考古學本科專業。今年將招收首批考古學本科學生,共15人。這意味著浙江大學的學科門類更加齊全,考古學本科培育體系更加完善,為國家文物考古事業培養高質量人才的水平不斷提升。近年來,多地都在推動文物考古相關專業建設,在大眾眼中有些神秘、“冷門”的考古學,如今正以嶄新的面貌呈現在人們面前。
多地推動考古學專業建設
考古學顧名思義,是指根據古代人類活動遺留下來的各種物質資料,考察研究人類古代社會歷史的學科。
為了促進我國考古學專業進一步發展,培養更高層次的考古學人才,2022年初,《教育部辦公廳 國家文物局辦公室關于實施考古學國家急需高層次人才培養專項的通知》(以下簡稱《通知》)發布。《通知》聚焦我國考古事業對現代考古領軍人才的迫切需求,以為我國考古事業培養和儲備一批創新能力強、具備國際視野的領軍人才為目標,劃定了包括北京大學、中國人民大學、浙江大學等在內的13所高校和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國家文物局考古研究中心、中國文化遺產研究院等16個聯合培養單位,開展實施考古學國家急需高層次人才培養專項。該專項將采取包括資金支持、招生計劃支持等在內的一系列支持措施,為實現我國考古科技高水平自立自強的戰略目標奠定基礎。
“浙江大學作為入選高校之一,自《通知》發布以來,積極開展工作,主動謀劃,與國家文物局考古研究中心、中國國家博物館、故宮博物院、敦煌研究院、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山西省考古研究院等6家單位簽訂聯合培養協議,聚焦科技考古、石窟寺與宗教考古、文物保護與管理、舊石器時代考古四大方向,創新協同育人模式,為我國考古事業培養和儲備了一批創新能力強、具備國際視野的領軍人才。”浙江大學考古學研究所所長、文科領軍教授林留根介紹。
日前,山西省教育廳等5部門聯合發文,2023年山西省繼續實施文物全科人才免費定向培養招生工作,免費培養的文物全科人才由山西大學試行招生,計劃招生130人,招生專業為考古學(文物全科),專業方向分為考古學和文物建筑兩個方向。這進一步推動了山西省文物事業高質量發展,進一步加強了基層文物保護和考古隊伍建設。
此外,為推動文物事業發展,河南、山東等地都在加強文物考古相關專業建設,培養文物考古相關專業高水平人才。
“很長一段時間內,大眾對考古學的認知都較為淺顯。但隨著學科的發展,考古工作也不再局限于單純的野外調查和發掘,對科研的要求越來越高,因此對人才質量的要求也相應提高。”林留根告訴記者,如今的考古學其學科內涵已變得更為豐富。
考古學人才就業機會增多
在加快培養我國高層次考古學人才的背后,是我國考古學領域長期存在的人才缺口問題。
林留根介紹,從1922年北京大學國學門考古學研究室成立開始算起,我國考古學專業發展至今已有百年歷史。雖然歷史悠久,但考古學專業一向被認為是“冷門”專業。“過去專業知識結構較為單一,就業面較窄,工作條件艱苦,待遇水平偏低,與其他行業缺乏良好互動,這都對考古人才培養產生了不利影響。”林留根說。
但如今,考古學專業畢業生的就業機會明顯增多。浙江省文史研究館研究員、浙江大學城市學院考古學系主任杜正賢對考古學專業的就業形勢頗有信心,“考古學專業學生的就業前景應該是非常好的,考古方面的人才是奇缺的,全國一年考古學專業的(本科、碩士、博士)畢業生僅2000人左右。全國考古學專業機構的人才需求量遠大于這個數字。”杜正賢說。
根據浙江大學考古學相關招生說明顯示,考古學專業學生畢業后將能勝任各級政府考古文物管理和研究機構、各類博物館和陳列展覽單位、考古部門、文物與藝術品經營單位以及文化創意產業等領域的研究、管理、保護、策劃、宣傳、咨詢等工作,或在相關學科領域繼續深造攻讀碩士、博士學位。
林留根同樣認為,伴隨著我國經濟的高速發展和考古學資料獲取能力的不斷提升,在未來相當長的一段時間內,考古工作將成倍增加,會對田野一線的考古工作人員有更大需求。“聚焦考古人才缺口,浙江大學在2019年成立藝術與考古學院,2022年批準設立考古學研究所,2023年獲批成立考古學本科專業,目前已形成本科、碩士、博士、博士后的全通路培養體系,并通過校內外雙導師制,切實推動考古學教育教學,加快考古人才的培養。”浙江大學藝術與考古學院教授、浙江大學黨委宣傳部副部長陳虹向記者介紹。
科技賦予考古學新的意義
“考古學的發展史充分證明,把現代自然科技應用于考古工作,將極大推進考古學的發展。”林留根表示,考古學研究的對象是實物資料,這就決定了它的科學屬性。而隨著考古學與自然科學手段的不斷結合,研究者能夠對古代社會生活的方方面面,開展更加細致入微和豐富多彩的研究。
面對考古的新興領域,應對考古的新興問題,必須將考古學與自然科學方法相結合,以此來研究人類文明、歷史、社會發展中的關鍵問題。林留根表示,目前考古學已經與自然學科逐漸融合,形成了具有交叉性的學科方向,產生了動物考古學、植物考古學、分子考古學、文物保護學等,并培養出了大量人才。
“我們在考古學專業的人才培養方案中,專門設置了‘考古科學’模塊。其中的課程內容多是將自然科學手段與考古學問題相結合。”林留根相信,通過對現代自然科技手段的學習運用,學生將拓展獲得考古資料和古代社會信息的渠道,并運用各種先進科技方法對大量古代資料和信息進行綜合研究,從而掌握全面復原古代人類社會面貌及其演變、揭示人類歷史發展客觀規律的技能。
陳虹也告訴記者,目前浙江大學已建成藝術與考古博物館和浙江大學藝術與考古圖像數據實驗室,并且已獲得考古發掘資質。未來將進一步借助科技的力量,通過課堂教學、實驗教學、實踐教學相結合的路徑,努力為推進國家高層次考古人才培養提供“浙大方案”。
考古學是“致廣大、極精微”的學科。林留根表示,“致廣大”就是要借助高校人文學科力量,探索馬克思主義與中華五千年文明結合所揭示的人類文明演進規律;而“極精微”則要充分開展文理交叉,努力從考古學中獲取盡可能多的古代社會信息,探賾索隱,豐富歷史細節,活化歷史場景,講好中華文明故事。
想爆料?請登錄《陽光連線》( https://minsheng.iqilu.com/)、撥打新聞熱線0531-66661234或96678,或登錄齊魯網官方微博(@齊魯網)提供新聞線索。齊魯網廣告熱線0531-81695052,誠邀合作伙伴。